惠民哈尼族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惠民哈尼族鄉 |
中文名 :惠民哈尼族鄉 所屬地區:瀾滄縣東南部 |
惠民哈尼族鄉位於瀾滄縣東南部,國道214線縱貫而過,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優越,故有瀾滄"南大門"之美稱。鄉內最高海拔1780米,最低海拔600餘米,耕地面積55821畝,其中水田面積10795畝,旱地45026畝。轄5 個村民委員會,57個自然村,3973戶15315人,人口自然增長率5.23‰。惠民1983年以前分屬糯福區和酒井區,1984年撤區建鄉,將原屬糯福區的景邁、芒景、酒井區的芒雲、旱谷坪劃屬惠民,惠民鄉又在旱谷坪劃設付臘。1988年改為惠民哈尼族鄉。 [1]
鄉鎮概況
惠民哈尼族鄉隸屬雲南省普洱市瀾滄縣,地處瀾滄縣東南部,距瀾滄縣城50公里,國道214線縱貫而過,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優越,東與發展河鄉接壤,南與西雙版納州勐海縣勐滿鎮毗鄰,西連糯福鄉,北與酒井鄉交界,素有瀾滄"南大門"之美稱。全鄉轄五個行政村,即付臘村、芒雲村、景邁村、芒景村、旱谷坪村,51個自然寨,62個村民小組。適宜種植水稻、玉米、甘蔗、芒果、龍眼、橡膠、茶葉等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
自然資源
惠民哈尼族鄉屬半山區,地勢平緩,土質肥沃。其中付臘後山為境內最高山,南部黑龍地海拔1610米;西部廣勐根,海拔1589米。其中南門河由北至南貫穿全境。
人文地理
惠民鄉是一個以哈尼族為主多民族雜居的少數民族鄉。哈尼族占全鄉總人口的36%。哈尼族是個具有悠久歷史的國際性民族,在長期的遊獵遷徙中創造、吸納、傳承、創新和發展了豐富多彩、具有濃厚民族特點的優秀文化,並以勤勞勇敢著稱,而且能哥善舞、性格豪放。適逢打造"綠三角"旅遊環線,景邁、芒景旅遊景區開發正在進行中,將更好的襯托我鄉千年萬畝古茶園和民族民居。
資源環境
惠民哈尼族鄉是一個多山區、多民族,以農業生產為主要生產方式的民族鄉,位於瀾滄縣東南部,距瀾滄縣城50公里,國道214線縱貫而過,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優越,東與發展河鄉接壤,南與西雙版納勐海縣勐滿鎮毗鄰,西連糯福鄉,北與酒井鄉交界,素有瀾滄"南大門"之美稱。亞熱帶氣候,適宜種植水稻、玉米、甘蔗、芒果、龍眼、橡膠等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全鄉轄區面積394平方公里,宜耕地面積233379畝。屬半山區,地勢平緩,土質肥沃。南朗河以西的景邁、芒景兩村屬山區,南朗河以東的芒雲、旱谷坪和付臘三村地勢較為平緩,屬山區半壩區。鄉內最高海拔1781米,最低海拔600餘米。主要的山有:北部的孔明山,海拔1466米;東部的馬拉山和付臘後山,海拔分別為1761米和1781米,其中付臘後山村為境內最高山,海拔1781米,南部黑龍地海拔1610米;西部廣勐根,海拔1589米。鄉域內主要河流有南朗河、南往河、付臘河、南門河、勐壘河、芒青河、南雄河等。其中南門河由北至南貫穿全境。 礦產資源:鄉內有鐵、石灰石、煤、錳等礦產資源,其中鐵礦儲量達19.9億噸, 主要分布在鄉政府機關駐地5平方公里範圍內,正待開發。
基礎設施
電力:瀾滄-惠民35千伏高壓輸電線路已於2000年底架通,五個行政村均已實現通電,目前已有35個自然村實現通電。
廣播文化
鄉上設上廣播文化站,兩個村有文化室,五個行政村62個村民小組2002年均已通廣播電視,共有有線電視用戶540戶。鄉政府所在地2004年開通了加密頻道電視,共用加密頻道用戶150戶。
郵電通訊
全鄉建有一組容量為750門的程控電話裝機,兩座手機站,通訊十分便捷。五個行政村已通電視,郵電業務總量5萬元,電信業務總量42萬元。
集鎮街道建設
鄉上有集貿市場一個,於2002年10月年建成,共投入資金90萬元,占地面積3500平方米,門面52個,建築面積1800平方米。
旅遊
2003開通了瀾滄至景邁、芒景千年萬畝古茶園的集生態旅遊、茶文化、民族文化為一體的旅遊專線。2006年2月成立了古茶保護協會。
農村經濟
2008年全鄉農村經濟總收入3877.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275元。其中農業收入256.9萬元,工業收入57.2萬元,交通運輸業總收入67.5萬元,建築業總收入1.8元,商業飲食收入67.5萬元,服務業收入6.4萬元,其它收入161.7萬元。農作物播種總面積25354畝,糧豆播種面積21665畝,單產183公斤,總產量3969527公斤。其中水稻播種面積10213畝,單產208公斤,產量2128噸,玉米播種面積8005畝,單產201公斤,產量1609噸。人均占有口糧258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