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願做故鄉的紅棗樹(董鳳琴)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願做故鄉的紅棗樹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願做故鄉的紅棗樹》中國當代作家董鳳琴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願做故鄉的紅棗樹

如果您在初夏季節去我的故鄉,您會感嘆着來到了一個「綠樹村邊合」的「棗花源」,如果您中秋節前後來到村莊,您會聽到劈里啪啦的打棗聲,一會兒,一顆大紅棗兒蹦到您的眼前,可別怪她攔住您的腳步,她是在跳着歡快的舞蹈在歡迎您那,一行行棗樹親切地懷抱着村莊,村子裡不少人家的院子裡也種着一兩棵棗樹,村里村外飄着棗花的清香,故鄉人咋這麼愛棗樹呢?

棗樹是鐵杆兒莊稼。「桃三杏四梨五年,棗樹當年就換錢」棗樹,她不需要主人如伺候桃樹、杏樹、梨樹那樣付出許多心血,入地當年就能為主人貢獻自己的果實。棗子可以鮮着吃,也可以曬乾了吃,鮮着吃解饞,干着吃填飽肚子,記得母親說過,上個世紀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的三年自然災害,村裡的莊稼沒有收成,但棗樹結果了,村民們靠着棗兒度過了那一個又一個飢餓難耐的夜晚,母親說,每當餓得難受時,就拿出一兩顆棗子在嘴裡嚼一嚼,我哥特懂事地說「娘,咱們不能多吃,留着下頓吃」娘摸着哥的頭「是啊,咱們的腸子都餓細了,吃多了會肚子漲,等年景好了,讓你吃個夠」。我常想,家鄉是鹽鹼地,井裡的水都是苦澀的,可就是在這片苦澀的土地上卻結出了口感極甜的——金絲小棗。

筆者探親回故鄉和小侄女在院子中,院子裡曬滿了金絲小棗

金絲小棗是棗中的佳品,它皮薄、肉多、含糖量高,掰開半乾的紅棗,可清晰地看到果肉間絲絲縷縷,在陽光的照耀下拉出的絲是金黃色的,於是一個詩意的名字響亮了世界。

從小在棗林里生活,棗樹就象一個不會說話的小夥伴兒,早時候走在棗樹林裡心裡總有一個盼望,巴望着這棗樹早點冒出新芽兒,樹枝條兒的皮潤澤了,棗芽兒就出來了,橢圓形狀的棗葉慢慢舒展了,棗花兒害羞地露出頭來,棗花兒是謙虛的,它從不象桃花、杏花那麼張揚地開在枝頭,盛開的棗花深深地藏在綠葉間,風吹過,一股淡淡的清香飄在早春的空氣里,映入眼帘的棗花兒通體黃綠,它只有米粒大小,五個小角簇擁着亮晶晶的花蕊,聽大人們說小蜜蜂的長嘴巴親了棗花兒,這棗花兒就結棗了,走過棗林會看見成群結隊的小蜜蜂在棗樹林裡飛舞着,自己也想成為小蜜蜂讓這棗樹結好多棗兒。到了秋天時棗兒一天比一天紅,大人孩子都盼望着中秋節快點到來,中秋節打棗是村莊的節日,各家各戶把早就準備好的打棗杆子請出來,大人們可着勁地打棗,孩子們在樹下撿棗,當然這撿來的棗都歸生產隊,「近水樓台先得月」打棗撿棗的人們沒少往嘴裡放勝利果實,孩子們最盼望大人們手下留情,別把棗兒都打光了,看着棗樹枝頭還掛着的紅棗兒,這時就看哪個孩子最會爬樹了。

棗樹的品格高尚,棗樹那股堅強不屈地勁頭令人敬佩,它是我故鄉父老鄉親的象徵

記得那是提倡「割資本主義尾巴」的年代,家家戶戶的房前屋後的樹木都作為資本主義尾巴登記在冊,準備拔資本主義根兒,棗樹也不列外,在這時侯,有一位從一家大工廠趕回村的走資派,當了生產隊長,他頂住壓力帶領社員們在村子後面種下了一行行棗樹,因為土生土長的他深知道棗樹這個鐵杆兒莊稼才是社員的最愛。

棗樹太堅強不屈了,它知道故鄉的村民們太需要它的香甜了,可能就是因為這份「深知」,它就把故鄉的鹽鹼地當成了奮鬥的樂土,雨水少,它不覺得渴,雨水大隻要不把我淹沒,我就生長再生長,採摘桃梨杏這些果子時你得小心翼翼的,象伺候一位位皮膚細嫩的小姐,紅棗則完全不同,人們拿竿子去打它「有棗無棗打三竿子」,棗樹沒有因為挨打氣餒,而是越打越堅強不屈,種棗樹的主人給它加碼,用刀刮開它的皮、開甲,在挨了刀,受了傷之後,它不訴說痛苦,不感到悲觀,而是加倍地多產果實來回敬大自然和主人。這讓我想起了故鄉的兩位老人,一位抗戰老英雄——「四行倉庫保衛戰中的營長楊瑞符」老英雄在那血與火中他寫下了「剩一兵一卒誓為中華民族爭人格」的誓言,為了中華民族的尊嚴奉獻着自己的生命,也有和平時期外貿基層經理董秉章在和日本商人談判時堅強的脊背,當日本商人寫下字條「你是董卓之後」董經理秒回一張紙條「你是東條英機的孝子賢孫」,吃着故鄉棗子長大的你們,生命里都流着棗樹的堅強、棗樹的不屈。

棗樹的品格是高尚的,它能和很多植物歡快成一家親,棗樹生來根淺葉子稀,小麥、大豆、小豆、紅薯、芝麻、花生都願意生活在棗樹的身邊,棗樹不以自己個子壓制它們,棗樹能自覺地讓陽光普照比它矮小的夥伴兒。

離開故鄉四十五年了,故鄉的紅棗樹是割不斷的情緣,讓我無盡思念的還有母親做的醉棗,每當中秋打棗時,母親都會撿最好的棗醉起來,那壇浸滿母愛的醉棗等遠方的閨女回家。因為太喜愛故鄉的棗樹了,兩棵故鄉的棗樹就坐着長途大巴車在京城的土地里紮根兒了,每當看見它棗花,望着那綴滿枝頭的紅棗,我就想起了夢中的故鄉......

夕陽樹木尋常見,能用都為絕妙詞,我愛故鄉的紅棗樹,我崇拜棗樹高尚的品格、堅強不屈的精神,願做故鄉一棵紅棗樹。[1]

作者簡介

董鳳琴,天津市散文研究會會員,曾發表散文《背影》《又見炊煙》《田野是個遊戲場》等多篇散文,有多篇散文獲獎。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