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我家就在臘山河畔(王群)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我家就在臘山河畔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我家就在臘山河畔》中國當代作家王群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我家就在臘山河畔

午休後閒來無事,便沿着臘山河邊的水泥花磚小路信步而行。

這裡,仿佛是另一個世界,讓你頓感安詳和寧靜

小路兩邊開滿不知名的小花,黃色的,粉色的,紫色的,藍色的,隨風抖動着,好像在開心地向我打招呼。

柔軟的野草從花磚的縫隙里鑽出來,腳踩在上面像是走地毯,悄無聲息。

無數的小蚱蜢在小路上、草叢裡敏捷地蹦來跳去,很難捉住它們。不知道冬季到來時它們如何度過嚴寒?

高大茁壯的蘆葦是臘山河的景觀之一,那綻放的蘆花像一支支碩大的毛筆,又像道士手中的拂塵,迎着初秋的陽光閃爍着銀色、黃色的光輝。

密密的蘆葦從中,有不知名的鳥兒在「咕咕」、「啾啾」的叫着——看不見它們,仿佛是甜蜜的小夫妻在竊竊私語,說着私房話,又好像鳥媽媽在溫柔地哄着自己的鳥寶寶入睡。

經過一番治理改造,臘山河上游居然種植了荷花和睡蓮,此刻,正開出朵朵潔白的花朵來,給這裡平添了一抹亮色。

不遠處的開闊水面上,有小巧玲瓏而又活潑可愛的野鴨相互召喚着,追逐嬉戲,一會兒慢悠悠地遊動,一會兒突然潛入水下,不知道去哪兒了?一會兒又突然從很遠的地方一下冒出水面。讓人看了好羨慕。

偶爾,會有一兩隻白鷺——據說它們的棲息地在省城南部的青龍山——拍着翅膀輕盈地落在水淺的地方優雅地覓食。不過,與水中嬉戲的野鴨和藏在蘆葦叢中嘰嘰喳喳熱鬧地交談的水鳥相比,高傲的白鷺顯得有些形單影隻。

來這裡的大型飛禽太少了,大概此處還不適合它們成群的逗留和繁衍生息,令人略覺遺憾。

沿河繼續向西走,便可以看見順着彎曲的河岸從水中建造的木棧道,棧道寬約一米五左右,大約有數百米長,漆成淡黃色,與岸上的碧綠相映成趣。

人在橋上走,水在橋下流,垂柳在頭上飄拂,偶有飛鳥從空中划過。這裡沒有城市的喧囂嘈雜和塵埃飛揚,從內心裡感覺格外安靜愜意。

站在棧橋上放眼望去,更是可以盡情地觀賞臘山河的風光——寬闊的河面波光粼粼,野鴨成群,魚兒在水中穿梭遊動,盛開的荷花近在咫尺。兩岸綠樹成蔭,紅瓦白牆掩映其中——我曾在棧橋上故意用手機自拍了一張照片發給一位朋友,他果然馬上回信息問我:風景不錯啊,上哪裡旅遊去了?

哈哈!

最引人注目的,應該算是臘山河兩岸那不計其數的垂釣者了。這只需看看那一頂頂各式各樣的遮陽傘就明白了——紅色的,白色的,黃色的,藍白相間的,像空中的一朵朵張開的傘花。那些太陽傘有插在地上的,還有戴在頭上的,成了臘山河上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讓我不得不佩服的是垂釣者的耐心。為了不驚擾魚兒,他們就一直靜靜地坐在水邊的小凳或者專門的座椅上,一動不動。既不說話,也不打開收音機或者手機聽聽音樂或者新聞——無論多久,也無論是否釣着小魚。這種定力着實讓人肅然起敬。

不僅如此,最讓我敬佩得五體投地的,是其中有的垂釣者的胸襟——他們不是為釣魚而釣魚,而是純粹為了享受垂釣的樂趣。

我曾見過一個這樣的垂釣者,他一定相當有經驗和技巧。因為我看見他放入河水中的魚簍里大約有數十條上鈎的小魚,活蹦亂跳地撲騰着,水花四濺。說實話,我從沒見過有誰能在臘山河裡釣到這麼多的魚。

這位垂釣者正在收拾漁具,準備離開。恰巧這時走過來一位中年婦女,那垂釣者便招呼說,這魚你要不要?不要的話我就撒回河裡去了。

那中年婦女見垂釣者十分認真,正準備從水裡提起魚簍,便趕忙從隨身攜帶的包里找出一個方便袋,一邊打開,一邊說,哎呀,這怎麼好意思啊!

垂釣者也不說話,提起魚簍,麻利地把魚盡數倒入方便袋裡,那婦女連聲稱謝,歡天喜地地提着魚走了。

我簡直驚訝了,竟然有這樣釣魚的麼?事後想想,也便釋然——善釣者不追求結果,而享受其過程。在垂釣中享受樂趣,享受自然,享受人生,享受成功。也許他還藉助於垂釣的安靜時刻,思考成熟了什麼重要問題——這是一種少有人能達到的超然境界

陽光懶懶地照在身上很溫暖,和風吹拂,河面上盪起層層漣漪,充滿詩情畫意。

我抬頭看看天空,經過幾年的環境治理,省城的空氣似乎清新了許多,天是湛藍的,讓人驚喜。

嗯,相信我的可愛的家鄉一定會變得越來越好。

如是胡亂地遐想着,我自得其樂地哼唱着「隨機生成」的無名小曲,又悠閒地繼續前行。

此時,腦海里忽然響起一首熟悉的老歌:一條大河波浪寬,風吹稻花香兩岸,我家就在岸上住,聽慣了艄公的號子,看慣了船上的白帆……[1]

作者簡介

王群,山東山水集團退休職工,曾任企業工會幹事,宣傳幹事,黨委秘書,辦公室主任,文學愛好者,在《濟南日報》、《中國建材報》等報刊和文學網站發稿件若干。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