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藏寶(鄧貴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我家的藏寶》是中國當代作家鄧貴環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我家的藏寶
我從老家帶回了一堆罈罈罐罐,我把它們當作寶貝。
那把銅壺是我曾祖父留下來的。據說曾祖父在世的時候就已經用了好多年了。曾祖父去世之後,曾祖母一個人帶着孩子生活,那時發生過一場火災,幸虧當時曾祖母帶着孩子出門了,才沒釀成更大的災難。那次火災把家裡燒得什麼都沒了,就剩下了這把銅壺。這把壺究竟是哪一年打制的,已經無從考證,可以確定的,是它大約與我的曾祖母一般的年紀,到如今少說也有一百二十年了。
由於銅壺當時打得厚實,所以哪怕經過了那麼多年,現在仍然能燒開水,一點也不滲漏。只是,它的面貌已經不好看,過去長年累月地在柴火上燒,使得它的表面形成了一層黑黑的、厚厚的、洗不去刮不去的煙熏垢。如今燒柴的日子已經遠去了,煤炭或者煤氣,對銅壺的傷害又是致命的,所以這把銅壺現在已經不用來燒水,只是留着它,經常地看看它,把它當作了那些久遠時光的證明和印記。留下它,也就算留住了一段歷史,留住了我們的那個家,和一份念念不忘的情懷。
還有一個銅製的煮茶罐,我們叫它銅罐。現在已經沒見過那種模樣和款式的罐子了。在我的記憶當中,這隻茶罐不光用來泡茶,奶奶還經常用來給嘴饞的我煮雞蛋,給他們最疼愛的孫子——我的哥哥煮噴香的米飯。但它最主要的作用還是泡茶,而且銅罐泡的茶又格外的清香醇厚。
那時候我家喝的茶葉都比較粗,往往抓上一小把就能煮上一罐子,其他家庭的情況也大抵如此,所以我們那裡有「三片罐」的說法,即三片茶葉就能泡上一罐茶。
每天一大早,奶奶就起床生火,用銅水壺燒上一壺滾開的水。燒水的時候,她把這個銅罐清洗乾淨,在火邊烤一烤,罐子裡的水汽烤乾了,就抓一把茶葉放進罐子裡,放在火邊繼續烤。當罐子裡冒出茶葉香味時,奶奶就拿起罐子搖晃,隨着晃動,罐子裡的茶葉漸漸地噴出更加濃郁的香氣,瞬時就溢滿了整個屋子。等到茶葉焙到一定程度,奶奶就將燒滾的水衝進罐子裡,隨着「噗」的一聲響,香味漸漸內斂,收入罐中。奶奶蓋上銅罐蓋子,一罐口感香醇、喝來令人神清氣爽的茶就泡成了。一家人在茶香情濃的一大早,開始了新一天的生活。
爺爺的大煙斗,也是我珍藏的寶物之一。爺爺是個粗腳粗手的壯漢,他那雙手的大拇指比好多人的大腳趾還要粗壯。爺爺的那根煙斗,大體就如他的大拇指一般的粗細,家裡人都管這根煙斗叫「金棒頭」。這個稱謂,一來顯示煙斗的金貴,二來形容了黃銅有着金子一般的顏色。煙嘴和煙斗之間,一米長的竹節煙杆油光閃亮。這黃銅煙嘴煙斗來歷不凡,聽說是曾祖母狠心拿幾把黃銅鎖熔鑄後專門給爺爺製作的。
煙杆也不是普通的竹子,而是一種叫做金竹的竹根製作成的。竹根比竹子更有韌性,節與節之間的距離也更短,自帶一種憨厚笨拙的氣質,製作出來的煙杆給人的感覺卻是莊重和大氣。這根煙杆竹節分布更均勻,非常符合爺爺關於漂亮的審美追求。製作過程也很是精心,他細細貫通每一個竹節裡面的隔,在火熱的陽光下一遍又一遍地打磨上油,最後裝上同樣精心打磨過的金燦燦的煙嘴煙斗,就製作完成了這根炫人眼目的「金棒頭」。
爺爺對這根煙斗,簡直到了寵愛有加的地步。出門走親訪友、辦理大事小事,都與他的煙斗形影相隨,沒事就拿出隨身帶着的一塊布,將煙斗全身反覆擦拭,這樣,他那根煙斗也就越來越油光閃亮。他還逢人就拿出來,裝上一袋煙,呼嚕呼嚕地叭上幾口,那燦燦的金色直惹得旁人好一陣羨慕。
在家裡的時候,每當爺爺點起一袋煙坐在那裡一聲不響地吸着,我們就知道他的頭腦里正在考慮着我們家裡的大事,此時無論在做什麼,都會立即輕手輕腳地走開,給他一個安靜的環境。至於在家庭會議上,他威嚴地磕幾下煙斗,更是會令全家娃娃大小在一瞬間全體噤聲,等待他發布重要指令。我也曾經在爺爺出門幹活的時候想拿起那根煙斗來,學着爺爺的樣子在地上磕幾下,試一試是不是誰拿那根煙斗都能有那般的威嚴,可剛剛拿起,就被奶奶呵斥,奶奶說:「這煙斗是隨便玩的嗎?」嚇得我趕緊把它筆直地豎立在爺爺常豎放煙斗的桌腿旁。
我把這些寶貝從我的祖屋裡帶出來存放在我為父母買的房子裡,數年之後,我回去清理那些遺物,卻怎麼也找不到那根煙鬥了。不知道它流落到了誰的手裡?
奶奶燒肉用的鐵爪子,媽媽剁骨頭的小斧子和儲存木炭的陶罐,我也都當作寶貝珍藏了起來。我知道,時光會流走,我也會老去,但這些東西會一直都在。有了它們,我的記憶就不會褪色,懷念就不會沖淡。我從老家帶回了一堆罈罈罐罐,我把它們當作寶貝。
那把銅壺是我曾祖父留下來的。據說曾祖父在世的時候就已經用了好多年了。曾祖父去世之後,曾祖母一個人帶着孩子生活,那時發生過一場火災,幸虧當時曾祖母帶着孩子出門了,才沒釀成更大的災難。那次火災把家裡燒得什麼都沒了,就剩下了這把銅壺。這把壺究竟是哪一年打制的,已經無從考證,可以確定的,是它大約與我的曾祖母一般的年紀,到如今少說也有一百二十年了。
由於銅壺當時打得厚實,所以哪怕經過了那麼多年,現在仍然能燒開水,一點也不滲漏。只是,它的面貌已經不好看,過去長年累月地在柴火上燒,使得它的表面形成了一層黑黑的、厚厚的、洗不去刮不去的煙熏垢。如今燒柴的日子已經遠去了,煤炭或者煤氣,對銅壺的傷害又是致命的,所以這把銅壺現在已經不用來燒水,只是留着它,經常地看看它,把它當作了那些久遠時光的證明和印記。留下它,也就算留住了一段歷史,留住了我們的那個家,和一份念念不忘的情懷。
還有一個銅製的煮茶罐,我們叫它銅罐。現在已經沒見過那種模樣和款式的罐子了。在我的記憶當中,這隻茶罐不光用來泡茶,奶奶還經常用來給嘴饞的我煮雞蛋,給他們最疼愛的孫子——我的哥哥煮噴香的米飯。但它最主要的作用還是泡茶,而且銅罐泡的茶又格外的清香醇厚。
那時候我家喝的茶葉都比較粗,往往抓上一小把就能煮上一罐子,其他家庭的情況也大抵如此,所以我們那裡有「三片罐」的說法,即三片茶葉就能泡上一罐茶。
每天一大早,奶奶就起床生火,用銅水壺燒上一壺滾開的水。燒水的時候,她把這個銅罐清洗乾淨,在火邊烤一烤,罐子裡的水汽烤乾了,就抓一把茶葉放進罐子裡,放在火邊繼續烤。當罐子裡冒出茶葉香味時,奶奶就拿起罐子搖晃,隨着晃動,罐子裡的茶葉漸漸地噴出更加濃郁的香氣,瞬時就溢滿了整個屋子。等到茶葉焙到一定程度,奶奶就將燒滾的水衝進罐子裡,隨着「噗」的一聲響,香味漸漸內斂,收入罐中。奶奶蓋上銅罐蓋子,一罐口感香醇、喝來令人神清氣爽的茶就泡成了。一家人在茶香情濃的一大早,開始了新一天的生活。
爺爺的大煙斗,也是我珍藏的寶物之一。爺爺是個粗腳粗手的壯漢,他那雙手的大拇指比好多人的大腳趾還要粗壯。爺爺的那根煙斗,大體就如他的大拇指一般的粗細,家裡人都管這根煙斗叫「金棒頭」。這個稱謂,一來顯示煙斗的金貴,二來形容了黃銅有着金子一般的顏色。煙嘴和煙斗之間,一米長的竹節煙杆油光閃亮。這黃銅煙嘴煙斗來歷不凡,聽說是曾祖母狠心拿幾把黃銅鎖熔鑄後專門給爺爺製作的。
煙杆也不是普通的竹子,而是一種叫做金竹的竹根製作成的。竹根比竹子更有韌性,節與節之間的距離也更短,自帶一種憨厚笨拙的氣質,製作出來的煙杆給人的感覺卻是莊重和大氣。這根煙杆竹節分布更均勻,非常符合爺爺關於漂亮的審美追求。製作過程也很是精心,他細細貫通每一個竹節裡面的隔,在火熱的陽光下一遍又一遍地打磨上油,最後裝上同樣精心打磨過的金燦燦的煙嘴煙斗,就製作完成了這根炫人眼目的「金棒頭」。
爺爺對這根煙斗,簡直到了寵愛有加的地步。出門走親訪友、辦理大事小事,都與他的煙斗形影相隨,沒事就拿出隨身帶着的一塊布,將煙斗全身反覆擦拭,這樣,他那根煙斗也就越來越油光閃亮。他還逢人就拿出來,裝上一袋煙,呼嚕呼嚕地叭上幾口,那燦燦的金色直惹得旁人好一陣羨慕。
在家裡的時候,每當爺爺點起一袋煙坐在那裡一聲不響地吸着,我們就知道他的頭腦里正在考慮着我們家裡的大事,此時無論在做什麼,都會立即輕手輕腳地走開,給他一個安靜的環境。至於在家庭會議上,他威嚴地磕幾下煙斗,更是會令全家娃娃大小在一瞬間全體噤聲,等待他發布重要指令。我也曾經在爺爺出門幹活的時候想拿起那根煙斗來,學着爺爺的樣子在地上磕幾下,試一試是不是誰拿那根煙斗都能有那般的威嚴,可剛剛拿起,就被奶奶呵斥,奶奶說:「這煙斗是隨便玩的嗎?」嚇得我趕緊把它筆直地豎立在爺爺常豎放煙斗的桌腿旁。
我把這些寶貝從我的祖屋裡帶出來存放在我為父母買的房子裡,數年之後,我回去清理那些遺物,卻怎麼也找不到那根煙鬥了。不知道它流落到了誰的手裡?
奶奶燒肉用的鐵爪子,媽媽剁骨頭的小斧子和儲存木炭的陶罐,我也都當作寶貝珍藏了起來。我知道,時光會流走,我也會老去,但這些東西會一直都在。有了它們,我的記憶就不會褪色,懷念就不會沖淡。[1]
作者簡介
鄧貴環,湖北秭歸屈原故里人。
參考資料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