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折德扆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折德扆yǐ,(917年-964年)五代時党項人。後周靜難軍節度使折從阮子。

  • 後晉為府州馬步軍都校。顯德元年(954)授永安軍節度使。顯德中,率師取河市鎮,被召入朝。請遷內地,世宗以其素得邊情,不許。
  • 宋初,取河東沙谷砦。建隆二年(961)入朝,遣歸鎮。乾德元年(963)敗北漢軍於太原,獲其將楊璘

人物專題

基本信息

姓名    折德扆  
字號    不詳      
民族    漢族      
官職    馬步軍都校  
追贈    侍中     
出生地   府州(陝西府谷縣)
出生時間  917年  
去世時間   964年 
所處時代   宋朝  
主要成就   府州折家將第四代將領    

人物生平

五代十國時期,軍閥混戰,戰事頻繁,地方割據勢力紛紛稱王稱霸。契丹不斷南侵,中原百姓飽受戰亂之苦。到了954年,後周世宗柴榮稱帝時矢志統一南北,發展生產,馬不停蹄地御駕親征,社會情況好轉,民眾生活有很大改善。

顯德二年,即955年五月,世宗柴榮親征北漢。這時歸順後周的折德扆為府州防禦史。德扆深知後周缺少兵馬,便率兵衝破北漢軍的重重阻擊,奔赴太原增援。柴榮非常滿意。

折德扆的到來,引起了柴榮一連串的思緒:德扆父親從阮四朝功勳,對中原王朝忠心不二。當年後漢劉氏對摺家優待有加,但折德扆面對後周與北漢兩家爭奪天下的非常時期,在大是大非面前,順民心顧大局,同父親一起選擇歸順後周。德扆的選擇對北漢、後周兩國的局勢關係重大。北漢疆域狹小,晉中而外主要地區即為河西。河西麟、勝諸州雖均在府州管區外,但折德扆據府州,把河西諸州與北漢通道切斷。所以周得府州相當於全得河西。折德扆歸順後周,是北漢的心頭大患,因此數年間,北漢頻繁攻打府州,但均無便宜可占。

廣順二年,即952年正月,北漢主劉崇派重兵三千多人進攻府州。折德扆早有防備,提前布兵埋伏,在北漢軍乘勝前進的關鍵時刻兩面出擊,北漢軍措手不及、狼狽逃竄,損傷兩千多人。德扆又乘勝追擊,占領了河東保德州,攻取了嵐州,威震北漢朝野。就這一年十二月,北漢又派大將齊斌傾其兵力進犯府州,報復正月那次戰役大敗之仇。折德扆根據來犯之敵,改變戰術,採取集中優勢兵力,利用有利地形,正面阻擊敵人,一鼓作氣將其擊敗。折家軍的戰鬥力可比南宋岳飛、韓世忠。府州折家軍的存在對北漢而言,猶如芒刺在背,使北漢南北兩面夾擊、腹背受敵。後周世宗柴榮深感折家軍的赤膽忠心,為獎賞德扆數年來盡忠戮力,抗拒北漢的功勞,再建府州為永安軍,任命折德扆為永安軍節度使。

折德扆政治地位的提升,引起了個別人的忌妒和不滿。特別是定難軍節度使、党項首領李彝興,他領導夏、銀、綏等州,控制着府州通往中原的要道。顯德二年正月,李彝興下令不許折氏使者通過他所轄地域,逼使府州折氏陷入孤立無援的困境。《資治通鑑》卷二九二後周顯德二年春正月條云:「定難節度使李彝興以折德扆亦為節度使,與己並列,恥之,塞路不通周使。癸末,上謀於宰相,對曰:『夏州邊鎮朝廷向來每加優借,府州偏小,得失不系重輕,且宜撫論彝興,庶全大體。」意思是企圖壓抑剛剛成節鎮的小藩府州折氏,撫諭一向優借有加的夏州李氏。皇帝周世宗則不是這樣看待的,他說:「德扆數年以來盡忠戮力以拒劉氏,奈何一旦棄之!且夏州惟產羊馬,貿易百貨,悉仰中國,我若絕之,彼何能為!乃遣供奉官齊藏珍齎詔書責之。」結果「彝興惶恐謝罪」。也就是說:數年來,折德扆殫精竭慮,完成牽制北漢的任務,所以不能捨棄。夏州只產羊馬,其百貨的供給均須中國支持。即使與他斷絕關係,對方也無可奈何。這時李彝興還翅膀不硬,慌忙謝罪。周世宗非常清楚府州設置藩鎮的重大戰略意義。一是契丹、北漢南侵,府州可以擾亂其後方;二是防禦夏州李氏向河東發展。對付契丹、北漢及夏州李氏,必須提高對府州折氏的行政建制,壯大其軍事實力。

被契丹、北漢、夏三大勢力包圍,府州折氏處於非常艱難的境地。顯德三年三月折德扆奏請周世宗將折家遷入內地,免得守邊關常處緊張狀態,免得彝興等人有看法,爭取安分一點。周世宗思前想後,再三考慮府州地位重要,折家忠勇有為,因而不准內遷。遺憾的是,還沒來得及折家再向皇帝陳述其內遷理由,柴榮就病逝。他的兒子宗訓繼位,由母親符太后掌管朝政。孤兒寡母當政,大臣們各懷心事:有的無所事事,有的生怕做事無人承主,有的卻另有野心。在這種環境中折德扆也非常為難,柴榮去世,不能讓自己所守邊關出了問題,只有盡其所能。未料及的是殿前都點檢趙匡胤見此局勢,暗地裡和其他禁軍將領石守信等結拜弟兄,密謀奪取後周政權。

七歲孩兒柴宗訓當小皇帝,符太后在第二年正月初一大擺宴席。一來歡度新年,二來祝福兒子開年大吉,一帆風順。宮廷內外燈火輝煌,一片熱鬧景象。祝福的高潮還未到,突然接到緊急邊報:北漢和遼合兵大舉南犯,形勢萬分危急。符太后和值班大臣信以為真,倉促派遣趙匡胤率禁軍前往抵抗。其實真相是趙匡胤設套,假裝酒醉,發動兵變,身着黃袍,即載入史冊的「陳橋兵變」。趙匡胤廢后周小皇帝柴宗訓,自己做了天子,改國號為宋,定都開封,史稱北宋。

宋太祖趙匡胤登基,折德扆等忠臣良將內心對趙匡胤服氣,相信國家會安寧。折德扆立即表態歸宋,同時希望宋朝廷早日平定北漢,打通府州通往中原的道路,擺脫折家軍孤立無援的困境,保證邊關萬無一失。趙匡胤是開明君主,在建隆元年正月剛即位就以爵位穩定人心,「加折德扆檢校太師」。折德扆建議趙匡胤出兵平北漢。這年五月,他首先主動向北漢進攻,一舉占領沙谷砦(保德境內),斬首五百級,剩餘殘兵敗將有的被俘、有的狼狽逃竄。建隆二年,德扆入朝,趙匡胤因其「平北漢他一馬當先」,龍顏大悅。太祖已有穩北攻南的安排,為了傾全力統一南方諸分裂國,鼓勵折家軍先穩定北疆,對摺家軍加以優容。除給予折德扆優厚賞賜,太祖允諾:「爾後子孫遂世為知府州事,得用其部曲,食其租入。」事實上確認了折氏近乎藩鎮的政治地位。折家歷來忠於朝廷,不叛逆、不分裂、不與朝廷抗爭,所以享受世襲特權、世代為將。

宋太祖的優容,折家非常感恩。北宋初,北漢時常聯合契丹侵犯宋朝邊境。府州折家軍根據太祖的主張,有計劃有步驟地進攻北漢,使宋太祖可以騰出力量集中兵力平滅南方諸國。建隆元年,即960年,宋太祖征討澤潞叛將,折德扆東渡黃河,牽制北漢,使其無力南援。乾德元年,963年閏十二月,折德扆又大敗北漢軍數千人於府州城下,俘獲其將領楊璘,並於次年將楊璘獻俘於朝廷,為大宋穩北平南作出傑出貢獻。

乾德二年即964年九月,折德扆病逝於住所,享年48歲,贈侍中。

折御勛折御卿。其女嫁與楊業,即戲曲或小說中的佘老太君(佘賽花

人物評價

  • 折德扆是府州折家將第四代將領,府州第二任知州。他在後周、北宋分別擔任過永安軍節度使。折德扆深受明君後周世宗柴榮和宋太祖趙匡胤的愛護、重用,給予藩鎮地位,世襲權力,固守邊關。
  • 折德扆一生堅持維護中原統一,反對分裂,與北漢分裂者整整苦戰了十三年,維護中原統一,維護社會穩定,是一位識大體、顧大局的開明節度使,是有強烈愛國主義的一位歷史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