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隱詩二首·其一 左思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招隱詩二首·其一是一首五言古詩。此詩以杖策招尋隱士開篇,點明主題,接着描寫隱逸生活的簡樸、高雅和周圍環境的秀美,後說詩人對山水之音的熱愛,認為自然之音足以悅耳,無需絲竹之音的點綴,灌木的悲吟也已足以打動人心,無需人為的嘯歌來增添情感;最後以秋菊為糧、幽蘭為伴的描寫,展現了隱逸生活的清苦與高雅,說自己足力疲憊、欲投簪隱去,指明了內心的抉擇與歸宿。
原文
左思〔魏晉〕
杖策招隱士,荒途橫古今。
岩穴無結構,丘中有鳴琴。
白雪停陰岡,丹葩曜陽林。
石泉漱瓊瑤,纖鱗亦浮沉。
非必絲與竹,山水有清音。
何事待嘯歌,灌木自悲吟。
秋菊兼餱糧,幽蘭間重襟。
躊躇足力煩,聊欲投吾簪。
譯文
手持樹枝去招尋隱士,道路荒蕪,好像從古代到現在都沒有通行過。
這裡只有岩穴看不見房屋,陣陣琴鳴音從山中傳來。
白雪停在北山樑,紅花盛開南山林。
泉水激盪于山石之間,小魚沉浮於溪水之中。
無須簫管與絲弦,山水自然有清樂。
何必歌唱,風吹灌木的聲音自是一種悲戚的吟哦了。
食物里兼有秋菊,衣襟上雜佩幽蘭。
在世途上徘徊,腳力疲乏。且棄官在此隱居吧!
簡析
《招隱詩二首·其一》是一首五言古詩。此詩以杖策招尋隱士開篇,點明主題,接着描寫隱逸生活的簡樸、高雅和周圍環境的秀美,後說詩人對山水之音的熱愛,認為自然之音足以悅耳,無需絲竹之音的點綴,灌木的悲吟也已足以打動人心,無需人為的嘯歌來增添情感;最後以秋菊為糧、幽蘭為伴的描寫,展現了隱逸生活的清苦與高雅,說自己足力疲憊、欲投簪隱去,指明了內心的抉擇與歸宿。此詩勾勒出一幅隱逸生活的畫卷,實是詩人被世事磋磨後的另一種選擇。
左思
左思(約250~305)字太沖,齊國臨淄(今山東淄博)人。西晉著名文學家,其《三都賦》頗被當時稱頌,造成「洛陽紙貴」。左思自幼其貌不揚卻才華出眾。晉武帝時,因妹左棻被選入宮,舉家遷居洛陽,任秘書郎。晉惠帝時,依附權貴賈謐,為文人集團「二十四友」的重要成員。永康元年(300年),因賈謐被誅,遂退居宜春里,專心著述。後齊王司馬冏召為記室督,不就。太安二年(303年),因張方進攻洛陽而移居冀州,不久病逝。[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