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吳都督四十韻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挽吳都督四十韻》是一首古詩,中國是詩詞的國度,古詩詞是我國文學寶庫中的瑰寶,也是我們民族的文化精髓。
中國古詩詞文化為世界文化作出了重要貢獻,許多著名的古詩詞作品已被翻譯成多種語言,在世界各地廣為流傳。中國古詩詞文化不僅在中國本土具有深遠的影響力,也在國際上享有很高的聲望。在當今世界,中國古詩詞文化仍然是一個重要的文化遺產,並且還在不斷發展和傳承[1]。
“ |
文皇臨御日,震怒滅殘胡。 下詔求名將,惟君冠武夫。 揚旗頻扈從,略地效馳驅。 左廣兼追蓐,前茅特慮無。 交綏斬當戶,圍合走單于。 馬驟黃砂碎,膏塗白草枯。 窮兵踰遫濮,喋血度余吾。 入塞長歌凱,還京促獻俘。 成功由力戰,制勝仰神謨。 爵祿初行賞,山河議剖符。 麗城分甲第,報宴出宮壺。 倭寇侵遼碣,妖尼煽益都。 徂征連得雋,元惡尚逋誅。 荊楚重防守,江淮更轉輸。 登台躬講武,鳴鼓榜銜艫。 叔子風流遠,公孫政績殊。 散金周下士,枉駕禮寒儒。 畫壁懸犀甲,華裾被鹿盧。 精光騰閃爚,塵土暗模糊。 受命南中討,麾軍隴右趨。 瘴雲披立幟,蠻鳥避彎弧。 鐸鞘難施巧,羅苴喘未蘇。 罪人斯授首,獲丑放為奴。 郡縣斜通海,雷霆直過瀘。 浪夷來鑄劍,越睒貢調駒。 帝念勤勞久,才宜翊贊須。 禁垣留宿衛,督府筦機樞。 盈滿常思懼,撝謙每自圖。 封章陳老病,舟楫渺江湖。 鄂渚園林舊,蘋溪水石俱。 花枝迎舞袖,香月照吹竽。 暮景優遊樂,浮生奄忽殂。 廟堂咸悼惜,部曲盡驚呼。 賜葬恩偏厚,星移冢易蕪。 岡形侔伏虎,宰樹集啼烏。 慘澹悲風起,淒涼落日晡。 爪牙嗟已矣,邊鄙屬多虞。 往事於今異,雄心死後孤。 有知應指發,如在合捐軀。 狂客憂時淚,衣襟為爾濡。 |
” |
— [明代]史鑑 |
目錄
中國古代詩歌英譯
以古代詩歌為代表的文化典籍是對外傳播中國歷史文化的重要載體,中國古典詩歌在國外的譯介中詩外譯的歷史,實際上就是中外文化相互交流的歷史。西安外國語大學教授黨爭勝綜合多位文史研究家的研究提出,中國古代詩歌的譯介歷史從時空概念上始於公元1世紀前後絲綢之路開通之時,興於7-8世紀的唐朝和19世紀的清朝,繼於「五四」新文化運動和改革開放後「漢學」在世界範圍內的復興。而在國家大力倡導和推動中華文化[2]「走出去」的當下,譯好中國古代詩歌無疑越來越成為一項重要而艱巨的任務。
據現有漢學書目統計,中國典籍譯本絕大多數是由國外漢學家或獨立、或在中國合作者幫助下承擔完成的,且大多數西方學者對於中國譯者承擔典籍翻譯工作持否定態度。英國漢學家葛瑞漢曾說:「按照一般規律,翻譯都是從外語譯成母語,而不是從母語譯成外語的,這一規律很少例外。」雖然中國學者進入典籍英譯領域時間相對較晚,但不可否認的是,對於中國詩歌的理解,中國人強於外國人,而中國人用英語表達的能力未必在英美譯者之下。尤其是,一批近現代學貫中西、才氣縱橫的大師以魔力般的通感,完成了古代詩歌英譯這一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1932年由美國芝加哥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唐詩英韻》(Chinese Poetry in English Rhymes)是第一部由中國本土學者獨立完成的英譯中國詩集。書名中的「唐詩」泛指中國詩歌。《唐詩英韻》所收作品均譯自宋人謝枋得所編《千家詩》,大都描寫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關係,蔡廷干冀望以此讓西人了解中國人民崇尚自然、熱愛和平的秉性。
參考文獻
- ↑ 詩詞的異同,個人圖書館,2022-01-17
- ↑ 100種 · 真正的中國傳統文化,搜狐,2017-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