攔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攔門,又稱下婿、堵門、堵門遊戲、接親遊戲、整蠱新郎、玩新郎,指中式婚禮中親迎時,新郎迎娶隊伍到達新娘家時並不能馬上進門,而需完成一系列向女方行禮或有一定難度的事情後才能得入女家迎娶新娘。
傳統常見做法
轎門對下聯
由於轎門對完全是基於男方家庭成員所考取的功名而來,對女方是否有考取功名的家庭成員而能對出下聯全然不顧,因而會造成女方因沒有考取功名的家庭成員而對不出下聯,以致不能發轎,耽誤了吉時良辰。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男方多將轎門對下聯於女方討開門利是時交給女方。
催妝詩
這個始於唐朝的婚俗為賦詩催促新婦梳妝,所賦詩即為催妝詩。明朝·李昌祺《剪燈余話·卷四:洞天花燭記》:「謂於潛秀才文信美,為仙人華陽文人敦請,前往助其女婚禮。女子成婚之日,「燈燭輝煌,笙歌嘹亮。侍者走報:『新婿及門也。,群從起迎,引入幕次。忽內間傳命,索催妝詩甚急,而婿所帶相行之人,艱澀殊甚。從者數十輩,絡繹不絕。婿緝知信美在座,私下遣人致浼。信美即代為詩曰:『玉鏡台前嚲綠鬢,象牙梳滑墜床間。寶釵金風都簪遍,早出紅羅繡幔看。』『十八鬟多氣力嬌,妝成不覺夜迢迢。風流自有張生筆,留取雙眉見後描。』媒將以入,眾皆喝彩。」現代要求新郎通過文字,歌曲和詩歌聲明愛情是科舉制度取消前,讓中過舉的新郎作詩以考證其之才學的中國古代婚俗之遺風。
催妝饃
以麵食為主食的廣大西北地區有送催妝饃的婚俗。人們在婚禮中是依禮而行的,有的可以用語言來表達,有的則無須語言說明,只要看到禮儀中的某種代表物,就知道是什麼了。催妝饃就是表達趕快妝扮的物品,是用白面蒸製的較大一些的饃,裡面要包上棗、核桃等,以兆其中有子,一般為十個,寓意婚姻「十分圓滿」。用物品催妝和催妝習俗本身源於北方胡人入主中原後其風俗融入漢文化的結果。明朝·沈榜《宛署雜記》:「娶前一日,婚家以席一雄雞二並雜物,往女家,號曰催妝。」梁、陳·江德藻《聘北道記》:「夫家百餘人挾車俱呼曰「'新婦子。」催出來。其聲不絕,登車乃止。今之催妝是也。」唐·段成式《酉陽雜俎》前集·卷一《禮異》:「迎婦,夫家領百餘人,或十數人,隨其奢儉,挾車俱呼新婦子,催出來,至新婦登車乃止。」
藏鞋
藏鞋婚俗的來源有二,其一是必須驗證新娘是否為真正的三寸金蓮,因此男方以找到婚鞋並為新娘穿上為證。[1]。民國廢纏足惡習陋俗後,有新說新郎伏地找鞋的姿勢是「拜倒在新娘石榴裙下」的最好體現。
歷史
下婿婚俗最遲見於唐代,有時和催妝結合。在言語或行動上屈折或考驗新郎,新郎入門,每至一處,則被要求賦詩或答話,否則不予放行,女方則故意抯攔拖延,例如新娘待婿催妝乃肯上車,增添歡樂氣氛。例如新郎中過舉,迎娶時新娘家人會讓新郎作詩以考證新郎之才學,新郎所作之詩讓新娘家人滿意了才會開門,讓新郎家的迎娶隊伍入內。堵門一說緣於舊時認為拖延新娘出門的時間越長,對女家越有好處,就能留住更多的財氣。也有說這樣才顯得男家有誠意。
此外,亦有向迎親隊伍索要錢財之俗,流傳至今即現今索取開門紅包之俗。
參考文獻
- ↑ 洛南結婚為什麼要藏鞋?揭秘你不知道的婚禮秘密!. [2017年12月11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年4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