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塘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支塘鎮是隸屬於江蘇省蘇州市常熟市, 迄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是常熟市的區劃大鎮、歷史名鎮、商貿重鎮之一 ,鎮域面積128.96平方公里。
支塘鎮先後獲得國家衛生鎮、國家環境優美鎮、中國非織造布及設備名鎮、江蘇省環境與經濟協調發展示範鎮等榮譽稱號。 是國家建設部確定的 500 家重點建設小城鎮之一和江蘇省人民政府確定的 100 家新型示範小城鎮之一, 蘇州市確定的重點中心鎮之一, 常熟市明確的未來兩大衛星小城市之一。
2015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2.51億元。全年完成財政總收入8.13億元,其中公共財政預算收入3.33億元,同比2014年增長10%。經濟運行穩中有進。2019年10月,支塘鎮入選「2019年度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
建制沿革
唐至清末支塘地方歷來屬於常熟境域。
常熟地方於南朝梁大同六年(公元540年),以南沙之地始置常熟縣。唐武德七年(公元624年),常熟縣城由南沙城(今福山鎮)移至海虞城(別名琴川,今常熟市)。
唐代中晚期,支塘地方形成村落。屬常熟縣南徐鄉。
北宋稱支塘村,屬常熟縣雙鳳鄉集賢里。
宋淳祐三年(公元1243年),常熟縣令張從龍重開湖漕,湖漕系白茆塘支流,居民聚居成市。
元代,元貞元年(公元1295年),常熟縣升為常熟州(中州),隸平江路(今蘇州市),支塘(支川)隨屬平江路常熟州雙鳳鄉。
元至正十五年(公元1355年)除夕,張士誠攻占常熟州。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張士誠遣丞呂珍,起兵、夫十萬,浚白茆塘九十里。相傳以開塘挖出的泥土在支塘築起一座方圓5里的土城,名支川城。
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常熟州復降為縣,隸屬蘇州府。支塘隨屬蘇州府常熟縣。常熟縣原轄9個鄉、50個都。
明弘治十年(公元1497年),常熟縣雙鳳鄉五個都劃給新設立的太倉州,支塘仍屬常熟縣雙鳳鄉。
清雍正四年(1726年),以常熟縣的東部地區建立昭文縣,支塘改屬昭文縣雙鳳鄉。
清咸豐十年(公元1860年),太平軍攻占常熟、昭文,兩縣同屬天朝蘇福省。同治元年(1862年),太平軍退出,兩縣仍隸屬於蘇州府。
清宣統二年(公元1910年),縣以下建置改都、圖為市、鄉,始設支塘鄉。
宣統三年(公元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11月7日,常熟、昭文兩縣光復後,合併為常熟縣。支塘鄉回歸常熟縣。
民國元年(公元1912年),支塘鄉為常熟縣35個市、鄉之一,轄支塘和窯鎮。
民國十八年年(公元1929年)8月,根據國民政府頒發的縣組織法,縣以下實行區鄉制,以區轄鄉,常熟縣劃分為15個區。
民國二十三年(公元1934年)4月,常熟全縣15個區改劃為8個區,百戶以上的村莊為鄉,不足百戶的聯合鄰村為鄉;百戶以上的街市為鎮,不足的編入鄉,全縣劃為26個鄉鎮,正修區遂改為第五區(即支塘區),下轄4個鎮(支塘、徐市、董浜、何市)25個鄉(窯鎮、楓塘、梅苑、沈市、紅沙、長毫、黃浦、賀舍、鹽鐵、永安、逸士、望賢、歸市、智林、周橋、項橋、濂湖、歸莊、南橋、周涇、陸市、里睦、楊塘、淺步、洙淶)。同年,廢閭鄰制,推行保甲制,設保甲長。
民國二十六年(公元1937年)年12月23日,在淪陷的常熟縣城,由漢奸組成偽政權「常熟縣自治委員會」,各區、鄉推行「自治」。支塘區設偽區公所,委派「區長」、「副區長」;鄉成立「維持會」,設「鄉長」。翌年7月1日,常熟偽自治會改稱「常熟縣知事公署」。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9月,偽知事公署改稱「常熟縣政府」。支塘區、鎮設偽區長、鎮長。
1941年7月至9月,日偽發動大規模「清鄉」,偽政府將常熟縣劃為10個行政區。支塘鎮屬第五區,偽區公所設在徐市鎮。支塘鎮設偽鎮長和偽保甲長。
1945年8月11月,常熟縣政府撤銷偽置的區劃,恢復抗戰前的8個區的區劃。
1946年5月,對區以下的鄉鎮進行擴、並,劃為82個鄉鎮,並重編保甲。鄉鎮擴並後,設支塘區,轄支塘、何市、董浜、徐市4個鎮和歸步、周涇、窯項、沈市、歸市5個鄉,計106保,1450甲。區公所設支塘鎮。支塘區原轄鄉鎮支塘鎮、黃浦鄉、梅苑鄉、鹽鐵鄉和賀舍鄉(一半)撤併為新設的支塘鎮;項橋鄉、窯鎮鄉、楓塘鄉和賀舍鄉(另一半)撤併為新設的窯項鄉。
1948年5月,全縣82個鄉、鎮,再縮並為57個鄉、鎮。其中支塘鎮和窯項鄉合併為支塘鎮(甲級),為縣轄鎮,鎮公所設支塘鎮,仍屬支塘區。
1949年2月,全縣8個區改劃為6個區,分轄57個鄉、鎮。支塘、董浜、徐市、何市和吳市5個鎮以及沈市、周涇、橫塘、東張和小市5個鄉劃為徐市區,區署設徐市。支塘鎮作為徐市區的鄉鎮之一,仍設鎮公所。
1949年4月27日,常熟解放。30日,成立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軍區常熟市軍事管制委員會,為軍管時期全縣的最高權力機關。5月30日,成立常熟縣,市人民政府,並建立各級基層人民政權。常熟縣全縣劃為7個區,重設支塘區,轄支塘鎮、徐市鎮、何市鎮、董浜鎮、周涇鄉和沈市鄉,計106保、1458甲、25599戶。新中國成立。
1950年3月,常熟縣、市人民政府調整了區和鄉鎮的設置。調整後的支塘區,下轄支塘、團結、董浜、新濂、梅苑、鹽鐵、窯鎮、紅沙、民主、項橋、杜橋、新民、何市、里睦、歸莊和楊塘等16個鄉鎮。區政府設支塘鎮。同年,廢除保甲。
1950年3月區鄉設置調整以後,到1956年4月,支塘區的區鄉設置曾有如下變動:1952年9月,支塘區的歸莊鎮及花園、新建、黃泥、民樂、郁東、高菱、花高、新瀝、張涇等9個村劃歸太倉縣。同年11月,支塘鎮劃為支塘區直屬鎮。
1953年9月,支塘區團結鄉改為支南鄉。
1956年4月,支塘區原民主鄉的新橋、新陸、新界、新沙等4個村劃歸太倉縣。
1956年,常熟縣、市的行政區劃作了較大的更動和調整。全縣改劃為8個區,並實行小鄉並中鄉,鄉以下合作社代村,仍設支塘區,轄支塘鎮(區屬鎮)和支梅、白茆、李市、杜橋、董浜、窯鎮、項橋、何市、任陽等9個鄉。
1957年9月,全縣實行撤區並鄉,劃為44個大鄉和一個縣屬鎮(滸浦),支塘鄉為大鄉之一。
1958年9月,隨着全國農村人民公社的興起,常熟全縣以鄉建社,實行政社合一體制,原行政鄉、鎮一律撤銷,下設生產大隊、生產隊。支塘鄉也改為支塘人民公社,成立公社管理委員會,設正副主任。
1968年4月至6月間,公社、大隊相繼成立革命委員會,生產大隊建立革命生產領導小組。
1979年2月,撤大隊革委會,恢復大隊長及隊委名稱。1981年4月召開人民代表大會,選舉產生公社管委會,撤銷了革命委員會。
1982年5月,支塘公社恢復為支塘鄉。
1983年3月1日,按照國務院1月18日的決定,撤銷常熟縣的建置,以全境改設為常熟市(縣級市)。同年3月起,鄉、鎮實行政社分設,通過召開鄉人民代表大會,建立支塘鄉人民政府,設正副鄉長;原生產大隊改為行政村,建立村民委員會,原生產隊改為村民小組。
1986年4月5日,經江蘇省政府批准,常熟市支塘鄉等9個鄉撤銷鄉的建置,以原轄區域建鎮。這樣,支塘政府機關的全稱為「常熟市支塘鎮人民政府」。同年4月24日,常熟市委制發了22號文件,支塘鄉黨委改為鎮黨委。[1]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支塘位於常熟市東南,距城區21公里。地處北緯31°30′,東經120°57′。屬長江三角洲沖積平原地帶,北瀕長江,南接崑山市,東連太倉市,西靠常熟市區,位於蘇嘉杭高速公路、沿江高速公路、蘇崑太高速公路、常昆高速、 204國道和錫太一級公路等交通骨幹網的環抱之中,支塘南境與太倉接壤,東境與何市交界,北與徐市、董浜為鄰,西與白茆連接。
氣候
支塘鎮屬亞熱帶濕潤氣候區,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溫為 17 ℃ ,全年降水量為 1248.4 毫米,年平均絕對濕度為項目16.4百帕。年平均日照為2187.3小時,年平均氣溫為15.4℃,年降水量為1056.8毫米,冬季多西北風,有時東北風,夏季多西南風或東南風。平均風速3米/秒,最大風速24米/秒。
土壤
據1983年常熟縣第二次土壤普查資料記載:支塘土壤屬水稻土和潮土土類;滲育型水稻土、瀦育型水稻土、脫潛型水稻土和灰潮土亞類。土屬有烏沙土、烏黃泥土、烏柵土、烏泥土、灰蘆心、青紫土和夾沙土。
自然資源
樹種:冬青、松、柏、香樟、棕櫚等。
藥材:車前子、瓜蔞、益母草,夏枯草、地丁草、藿香、金銀花、蒼耳子、佛耳草、薄荷、小茴香、虎耳草、佩蘭、艾葉、菖蒲、石菖蒲、石蒜、何首烏、枸杞子、金錢草、野牛膝、薏仁米、紫蘇、草決明、毛莨、蒲公英、澤漆、仙桃草、扁蓄草、墨早蓮、旋復花、野菊花、野薔薇、牛筋草、魚醒草。
鳥類:麻雀、黃雀、子規、白頭翁、燕、偷倉、八哥、喜鵲、啄木鳥、翡翠鳥、繡眼、雉(雞野)、鳧(野鴨)、水葫蘆、黃鸝、叫天子。
魚類:鯉魚、鯿魚、鱖魚(桂魚)、白鰱、花鰱(鱅)、青魚、草魚、鯽魚、鱸魚、塘鱧魚(吐夫魚)、鯰魚(鲶)、黃桑魚、鯔魚、鰻魚。
人口民族
光緒末年,支塘約有居民3000戶。民國初年,市鎮總人口約有5000人,1967年總人口為27531人,1977年增至31596人,1982年,第三次普查時有31821人,1990年7月,第四次普查時有31591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為648.6人。
截至2010年7月支塘鎮有人口7.91萬人,民族為漢族。
85946人(2017年)。
經濟發展
綜述
2015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2.51億元。全年完成財政總收入8.13億元,其中公共財政預算收入3.33億元,同比2014年增長10%。全鎮實現工業開票銷售收入155.31億元,同比2014年增9.8%。淨增內資註冊資本9.95億元,同比2014年增78.6%;到賬外資383.56萬美元。
2013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0.26億元,完成財政總收入7.19億元,其中公共財政預算收入3.07億元。
2007年,支塘鎮實現國內生產總值42億元,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48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1億元,其中工業投資9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8億元。工業產值超過110億元,銷售收入超過100億元;完成註冊外資1790萬美元,到帳外資超過1千萬美元,外貿出口總額超過1億美元;新增民營註冊資本7.1億元,主要經濟指標增幅均在25%以上。
第一產業
2015年實現農業增加值6億元,完成機插秧面積1.9萬畝,稻麥良種覆蓋率達98%以上。楓塘、項橋萬畝高產示範方增效創建,盛涇、任南村省級高效設施漁業項目順利通過上級驗收,長橋村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徐政村省級高效漁業設施項目正加緊實施。
第二產業
2015年完成工業總產值156.23億元,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產值116.66億元。
2013年完成工業總產值155億元,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產值113.78億元,開票銷售收入112.71億元;
第三產業
2015年新增勞務合作社2個,農民專業合作社3個,家庭農場3個,徐政水產專業合作社成功創建農業部健康養殖示範場。服務業發展平穩推進,完成服務業投入10.1億元,實現服務業消費品零售總額23億元。蔣巷遊客接待中心全面啟用,全年接待遊客16萬人次,旅遊創收1200萬元。
2013年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5億元,實現限額以上單位社會消費品零售額8.5億元。
社會事業
基礎設施
支塘配套區按照「五通一平」的要求,配套完善各項基礎設施,區內擁有日處理 5000 噸的的污水處理廠,配套污水管網;有 110KV 供電線路 1 條, 35KV 供電線路 2 條, 10KV 供電線路 3 條;有完善的供水管網及 2 萬噸 / 日的供水能力。配套區設立招商服務中心、企業服務中心等機構,免費為入駐配套區內企業提供項目立項報批時的「一條龍」服務、建設過程中的全方位服務、開工投產後的經常性服務。
科技
2015年獲批江蘇省高新技術企業6家,江蘇省民營科技型企業12家,江蘇省高新技術產品10隻;申報發明專利268隻,新授權發明專利46隻。成功引進碩士以上高層次人才8人,新建研究生工作站1家,簽訂產學研合作協議12項,成功申報常熟市創新創業領軍人才項目1個,蘇州市「海鷗計劃」項目1個。
社保
2015年,全鎮養老保險覆蓋率99.73%,外來人員城保擴面完成率99.98%;住房公積金擴面1265人,城鄉養老保險銜接完成率97.67%。發放低保金及生活補助共計331.82萬元,發放慈善救助資金150.3萬元,殘疾人生活補助320.58萬元。
文化
2015年「春節民間文藝大巡遊」獲批2014-2015年度常熟市「十佳」公共文化服務品牌,全年組織「文化惠民大巡演」43場、文化送影230場次、公益文化講堂6期。中心圖書館開辦全市首個「常熟籍作家圖書專櫃」和「諾貝爾文學家圖書專櫃」。加強民間文博事業發展,建成沈玥瑛古磚雕石館、江南錫壺藝術館,免費向公眾開放,籌建徐兆瑋紀念館。「支塘滾燈」成功申報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蔣巷村建成全國首家村級「中國作家?《雨花》讀者俱樂部」以及全國首個中國作協村級創作基地。原創文藝節目《招女婿》等獲全市群眾文藝原創作品會演金獎。學校體育設施全面向社會開放,健身中心運營正常,成功舉辦「金泰杯」蘇州市乒乓球邀請賽,全民健身的氛圍逐步形成。
截至2015年11月創建於1952年的支塘鎮文化站在職在崗的幹部職工共有4名,擁有活動陣地1600多平方米,有圖書室、閱覽室、溜冰場、網吧、電影院、圍棋室等10塊活動陣地。支塘鎮先後被獲得「江蘇省群眾文藝活動先進鄉鎮」和「蘇州市一級文化站」。
2013年9月19日晚上七時,支塘鎮休閒廣場上演了一台具有濃郁鄉土風情的支塘鎮2013年「中秋之夜」音樂會, 由鎮文化站、老年體協主辦,支塘民樂隊承辦。支塘民樂隊是一支以中老年為主的民間業餘團體,共有隊員20名。
2012年5月支塘鎮文化站選送的《我的群文創作情節》喜獲蘇州市鎮(街道)文化站從業人員演講比賽一等獎。
衛生
支塘中醫事業素享盛名,自明朝以來代有名醫。 最為代表的有裴氏世醫、邵氏世醫。 民國時期,有裴瑾懷的學生唐嘉祿,裴鴻的學生宗雨時、金文學、周本善、范天一等,在本地區也享盛名。
截至2015年11月常熟市支塘人民醫院1993年4月被評定為一級甲等醫院,實際開放床位123張,設有內兒科、外科、婦產科三個病區,下設心血管內科、消化內科、內分泌內科、呼吸內科、兒科、普通外科、骨科、泌尿外科、婦科、產科等十個專科。中醫外科為常熟市中醫特色專科。影像科、檢驗科、功能科等醫技科室齊全, 醫院現有在編職工130人,其中衛技人員116人;擁有高級職稱人員4人,中級職稱人員52人;學術帶頭人5人;本科學歷45人,大專學歷36人。醫療設備先進,擁有美國GE螺旋CT機、日本富士CR系統、日本島津胃腸機、GE彩色多普勒超聲、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尿沉渣智能分析儀、五分類血球計數儀、進口電子胃腸鏡、進口腹腔鏡等儀器設備。[2]
交通
支塘配套區,距離國家一類對外口岸常熟港、太倉港各30分鐘車程。常熟港是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的組合港,蘇州工業園區的配套港,國內外貿易的中轉港,以集裝箱為主的現代化中型深水港,建有3.5萬噸級碼頭5座,千噸級碼頭5座;太倉港是以集裝箱泊位為主的綜合性港口,建有萬噸級以上泊位5個,千噸級泊位9個,也是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的重要組成部分。
歷史文化
文物古蹟
沈處士墓:沈處士墓在支塘城東,有墓碑埋地,相傳為姚氏所修。碑載處士生平狀,因年久失修,已難以辨認。1950年,附近農民開墾荒地時得墓志銘碑文一塊,才知道沈處士是明代成化間人,祖居太倉為支塘姚氏女婿。後遷居支塘,生五子,次子為明朝禮部侍郎,因此追贈為處士。
張太姑墓:本鎮城隍廟西側空地上,有個張太姑墓,相傳是元末張士城之胞妹,死後埋葬在此。墓穴周圍,用石築成,墓址極廣。本鄉群眾誤傳為道士墳,實無根據。抗戰時期,該墓被日、偽軍拆毀,現已墾為農田,痕跡全消。
月姑墳:月姑墳在本鎮北街底北城基上,相傳為明朝胡月姑搭救海瑞,除奸有功,死後建墓。
褒親寺:全稱褒親崇惠寺,現為郵電局和房地產公司所在地,原寺內三棵銀杏樹尚存。褒親寺始建於北宋時期,明永樂、崇禎年間,主持和尚都曾加以擴建。寺內有宋鍾,政和年間(1111—1118年)鑄造。明初被毀。嘉靖年間又集資重鑄。鐘聲悠揚,令人神往,詩人顧命舜在《南沙八景》中賦詩「褒親晚鐘」一首:「金輪法院舊僧寮,蘚蝕碑橫字跡消;聽得鐘聲敲欲斷,暮雲古樹影蕭蕭」。
賀舍廟:即相傳為元末虞宗藩宴客的場所。明初改為廟宇,供祀猛將。廟旁有古銀杏三株,所結白果名佛指甲,質糯味香,原樹至今還存。解放後,此廟曾改為賀舍小學。
總管廟:總管廟在本鎮東勝橋南堍。供奉祀祭金元七,宋敕封為藩王。現已拆建為民房。
古碗:民國二年(1913年),開竣白茆塘時,在本鎮東北三里趙家灘附近,出土一丈多深,發現古碗兩隻。考古者一致認為是宋代古物。民國四年,陳列於南京博物展覽會上,後被選送到萬國博覽會上展出,獲二等獎。展畢後沒有取回,現不知所終。
韓瓶:南宋紹興四年(1134年),金兀朮領十萬金兵南侵,韓世忠出師抗敵,大破兀朮於黃天盪。韓世忠的部隊曾駐紮過本鎮西門街。因士兵抗敵有功,每個士兵犒賞美酒一瓶。吃完後,酒瓶皆拋於附近河中,年深月久,盡入河底淤泥之中。農民於1958年挖河泥積肥時發現很多酒瓶,但完整無損者沒有幾隻,稱為「韓瓶」。這種瓶質地粗糙,狀如橄欖,色紫褐,今為常熟博物館收藏。
姚廳:明崇禎壬午年(1624年),京官姚汝化(世居支塘,以太倉州籍中舉人,進士)告老還鄉,建房舍於支塘東街姚家角嘴,集賢橋東首。其中有大廳一所,廳面積98.4平方米,畫棟雕梁,形制古樸,名為姚廳。尚存。今為支塘供銷社竹木、農藥、化肥門市部作為庫房使用。市文物保管委員會已列為文物保護。
渡善橋:原名「渡船橋」,橫跨白茆塘。清光緒初年,來往行人全靠渡船擺渡,每渡一次,每人付擺渡費一枚銅元,過了兩三年,集擺渡費建造了一座木橋,橋腳用柏樹,橋面有欄杆,起名「渡船橋」,行人稱便。為紀念建橋者樂於行善,改名「渡善橋」。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當地群眾又募款重修。民國三年,白茆塘開直後,因潮水湍急,不到兩年此橋就被急流沖塌。此後行人過河仍用渡船擺渡,至今該地仍名渡船橋。
營房基:明朝嘉靖年間,每逢西南風緊,倭寇常乘船在沿江一帶肆行搶劫。我鄉緊靠長江,亦常遭倭患。當朝派大將戚繼光出師防守,曾駐紮本鎮東勝橋東首,該地故有營房基之稱。
正修書院舊址:清康熙年間,知縣黎龍若就支塘鎮某祠堂改建為社學,堂額「正修」。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知縣康基田立為正修書院。咸豐十年毀。光緒六年,里人許堯集資重建。光緒二十七年改為兩等小學堂。1952年,支塘區人民政府將正修書院舊址新建校舍,供支塘初中補習班使用。曾為支塘中學校舍的一部分。
方言
支塘方言屬常熟東鄉方言體系。其中窯鎮村、雙橋村一帶與太倉縣交界地段,受太倉方言某些影響,但基本上亦屬常熟方言。常熟方言屬吳方言太湖片(北吳語片)蘇滬嘉小片,既具有吳方言的許多特徵,又有着鮮明的獨特色彩,既帶有蘇州話那種吳儂軟語、清舉柔和的特點,也有着自身重濁頓挫、厚樸質實的傳統風格。支塘方言中的某些詞彙、語音、聲調,與常熟城區有着些微差別,主要是吳儂軟語較少,鄉土氣息較濃。支塘方言口語的詞彙十分豐富,顯示出群眾語言的生動性、形象性和通俗性。有些口語雖然可用普通話中的相應詞語作注,但微妙之處,不能全部表達出來。本志分類列舉的支塘方言土語,僅是常用的部分詞語。每條詞語後加普通話筒注;有些字下加橫線的,表示該音節沒有恰當的字而寫的方言中的同音字。
飲食
民以食為天。在漫長的封建社會中,支塘廣大農民由於無地或少地,只能過着半飽的生活。農作物產量低,租稅又繁重,交租納稅後所剩無幾。要是遇上歉收,那景況更慘。我地高鄉,棉麥兼種,大、元麥為主糧,常吃麥粞飯、麥粉粥。低鄉大米產區,常吃兩粥一飯,也有三頓全粥的。青黃不接時,常吃草頭、南瓜、麩皮等煮成的糊狀食物作為主食,自己醃製的鹹菜、醬蘿蔔作為菜餚。農忙時買一條鹹魚要吃幾天,雞蛋算是好菜了。逢年過節才買點魚肉,平時很少上市買菜。土改後,我地農民的溫飽問題逐漸解決。1963年後,農民的口糧年入均水平達600公斤。棉農由國家供應足夠的口糧。1982年底推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後,稻區農戶家家有餘糧,佐食的魚肉禽蛋已進入尋常人家。逢上節日,菜餚豐盛。喜慶酒席則冷盆、熱炒、鮮湯、點心、煙酒一應具全,奢侈之風益盛。
榮譽成就
支塘鎮曾先後獲得「國家衛生鎮」、「國家環境優美鎮」、「中國非織造布及設備名鎮」、「江蘇省環境與經濟協調發展示範鎮」等榮譽稱號,是蘇州市確定的十大重點中心鎮之一,常熟市明確的未來兩大衛星小城市之一。2018年重新確認國家衛生縣城(鄉鎮)。上榜「2018年度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2019年度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江蘇省文明鄉鎮。
相關視頻
支塘鎮 黨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