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故鄉的螞蟥(80)(劉劍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故鄉的螞蟥(80)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故鄉的螞蟥(80)》中國當代作家劉劍峰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故鄉的螞蟥(80)

可是故鄉的一物卻讓我沒有好感,說起來渾身都要起雞皮疙瘩。

這東西就是螞蟥。

故鄉地處黃蓋湖畔,屬於長江中游平原;這裡地勢平坦,河湖交叉,土地非常肥沃,水稻種植面積廣,是重要的商品糧基地。那些稻田原為黃蓋湖的河汊和沼澤,是後來圍湖造田的產物;正因為如此吧,稻田裡的螞蟥特別多,成了故鄉一害。

和很多農家孩子一樣,我六七歲就割谷插秧。從小對螞蟥司空見慣了,知道它會吸血,卻也不怎麼害怕。插秧時只要一發現了,趁它還沒有吸出血,我就會跑到田塍上把它扯下來。螞蟥短的半寸,長的寸許,身體細細軟軟的,滑滑膩膩的,那一種黏液沾在手上讓人特別噁心。它兩端都有吸盤,扯下來不容易,經常扯開了這端,那端吸着了,扯下那端,這端又吸上了,有時要手忙腳亂和它糾纏幾個回合。

十四五歲時參加隊上的雙搶,插秧時經常是你追我趕,速度非常之快,再也不能藉口處理螞蟥跑上田塍歇火了。農活做多了,我對螞蟥的了解也更多了。螞蟥大體上有三種,淺黃色的較少,行動不太敏捷,吸血也慢;淡綠色的居多,它浮在水面上,身子一縮,頭部一伸,匍匐前進,迅速出沒,就像技藝高超的蛙泳運動員。最厲害的是斑點螞蟥了,它身子細長,呈灰色,遍布星星白點;身姿矯健,行動敏捷,有時還潛水遊動,非常隱蔽;更獨特之處,它不是像上面的螞蟥吸血之前讓人漸漸有一種痒痒的感覺,而是不到幾秒鐘就讓人有一種針刺般的劇痛,有時痛得令人忍不住哆嗦着跳起來。「蚊蟲聽嘴響,螞蟥聽水響」,聽到水聲,螞蟥如離弦之箭一般向聲源地游去。所以我們會儘可能不弄出水聲,以免招來四面八方螞蟥的圍攻。

螞蟥咬多了,我也學到一些處理螞蟥的方法。扯,攔腰掐住,慢慢拉起,拉得長長的像一條皮筋,待它一鬆口迅速扔向插好了秧苗的遠處;抽,用手中的秧苗反覆抽打,可以讓咬得不緊的螞蟥縮成圓球,順腳下滾,咚的一聲掉到水裡;拍,螞蟥非常貪婪,吸血時靠吸盤的部分會拱起,以便血液順暢的進入腹腔,這時扯會掉下腳上一塊皮,抽打也無濟於事,先只能使勁拍打,給它兩個響亮的耳光,特別要打拱起的部分,打得它全身癱軟下來,讓它咬得不那麼緊了再去扯。而有的螞蟥又非常狡猾,兩個吸盤緊靠着吸在一處;螞蟥特別喜歡揀咬爛了的地方吸,以便吸血更快,這兩種情況下也適合用拍的方法。有時腳上一塊地方突然感到好癢好痛,抬起腳來發現七八條斑點螞蟥絞成一團,縱橫交錯的咬着。碰到這種陣勢,我們也不會尖叫,見多了。因為太多了扯起來會噁心,掉在附近它們又會捲土重來,這時候最好是跑到田塍上,雙手用一把干稻草從上面緊緊地勒下去,這一勒往往可以掉下幾條,其餘的或扯或拍,再作處理。如果傷口比較大,血流不止,最好用幾根稻草綑紮,既可以止血,也可以止痛。插秧是高強度快節奏的農活,幾個人一字排開,速度保持一致為好,否則要被兩邊的快手關在秧洞裡,那是很沒面子的事。因此,插秧時只能不時瞥一眼雙腳,發現了螞蟥也只能迅速處理,處理之後要趕緊插秧,腳上的鮮血在泥水中要流到什麼時候也就無暇顧及了。

[1]

作者簡介

劉劍峰,1996年出生,業餘文字愛好者。對新鮮事物抱有高度好奇心,喜歡用文字探尋日常生活的美好。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