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往事(黃金堂)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教研往事是中國當代作家黃金堂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教研往事
自從教以來,我參加過的教研活動數不勝數。只是歲月平靜,往事難留,大多已隨年年秋雁,飄得無影無蹤了。但是,有一段教研經歷,倒是常常憶起。
2007年,我在弘文中學初三代課結束,很想到高中去代課。一天,我一個人坐在學校辦公室里看報,時任校長韓宏走了進來,不聲不響地坐到我對面。他在暑假似乎更忙,辦公室里每天都是人來人往,應接不暇。但這天看來難得清靜,就掏出一個指甲剪,慢悠悠地剪起來。於是,我聲音極低不由自主地問了一句:「韓校長,今年能否給我一個到高中代課的機會?」問完之後,我自己都覺得有點唐突。辦公室里一片沉寂,只有叭叭地剪指甲聲。一直到他剪完,洗手,走出辦公室,辦公室里再沒有出現第二句話。
2008年,我又結束了初三代課,依舊一個人坐在辦公室里看報。完全相似的一幕竟又重現了,又是剪指甲,又是對面而坐,又是懇切地問了一句:「韓校長,今年能否給我一個到高中代課的機會?」只是聲音比上次還低,低到我聽起來都費勁,但我確信他還是聽清了。韓校長剪完指甲,起身走向水龍頭。我不知哪來的勇氣,走到跟前大聲說了一句:「你不給機會,咋知道就不行呢?」說完這句話,我自己都吃了一驚。可這句話還真起了作用,他把手上的水甩了甩,終於發聲了:「今年高一剛好缺一個人,你先熟悉,後面我會和教研組聽課的。」我似喜似憂,立在原地。時任語文教研組長孫曉莉老師,成績卓著,精益求精,嚴肅認真,能否得到她的認可,我沒有把握。
面對高中新環境,新教材,新高度,我壓力頗大。而最讓我憂慮的是,高中第一次公開課該怎麼呈現,心裡完全沒底。按道理,我應該去請教組長,請她指導。可我每次看到孫曉莉組長從樓道走過,話到嘴邊又咽了回去,也許是膽怯,也許是虛榮,也許是心存僥倖,具體也說不清楚。就在這種矛盾交織中,第一次聽課活動開始了。全校二十幾個語文老師,加上一些學校領導,教室里密密麻麻坐滿了人。
我講的是魯迅先生名篇《紀念劉和珍君》,為了出奇創新,從網上下載了大量圖片資料,直觀展示段祺瑞政府和御用文人的卑劣和兇殘,又根據相關資料,詳細分析了暴徒殺害學生手段的惡劣和無恥,再發揮自己知道的一些歷史知識和逸聞野史,從袁世凱、段祺瑞講到李大釗、陳獨秀,從《馬關條約》《辛丑條約》說到中日朝鮮戰爭、五四運動。一節課時間有限,而我的發揮則無限。下課鈴響,方把我從譴責北洋政府中拉回來,驀然發現後面還有多張幻燈片沒有講。
評課在會議室進行,氣氛看起來不是很融洽。幾個平時還算溫和的老師,嚴肅端坐,似有滿腹心事。尤其孫曉莉組長,臉色凝重,一言不發,讓我有了不祥之感。常規評課都是其他老師先說,組長做最後總結。首先評課的兩位老師,態度中立,既講了這節課的一些優點,也講了一些不足,大概是四六開吧,我基本接受。心想,照這種模式評下去,後面估計也不會多激烈。我稍微鬆了口氣,頭也略略抬高了一下。「還是我先說吧。」孫曉莉組長插話。我趕忙又低下頭,認真記錄。她點評道,在這篇課文里,魯迅先生追憶了劉和珍等人的遇難經過,表達了對英勇獻身的烈士無限哀悼,深刻揭露了北洋軍閥屠殺愛國青年的滔天罪行。魯迅先生站在歷史高度總結了三一八慘案的教訓和意義,指出這一慘案對於將來的意義。她明確指出,我對教材、課標、學情顯然沒有研究透徹,教學目標不明確,重難點混淆不清,教學內在邏輯混亂。既不能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問題情境,強化問題意識,又不能注重挖掘學生內在因素,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習慣。她毫不留情地指出我存在的各種問題,我記錄的筆,由快到慢,由穩到抖,由一字不落到東倒西歪。這樣的評課場景,我此前聞所未聞。
孫曉莉組長告訴我,過一段時間重新聽課,並且韓校長也會來。這讓我惶恐不安,要知道我當時還是一個借調人員,在校長面前初次亮相,不能不慎重。我把語文書翻來覆去地翻看,最終決定講傳統文化《對聯的常識》。於是,加緊準備,大有背水一戰的決絕。我覺得,首先要調動課堂氣氛,不能一開場就氣氛沉悶。就從網上找來一些搞笑對聯,如上聯:博士生、研究生、本科生、生生不息;下聯:實驗樓、教學樓、宿舍樓、樓樓可跳。上聯:我愛的人名花有主;下聯:愛我的人慘不忍睹。我也知道學生大都喜歡周星馳,特意找了影片《唐伯虎點秋香》裡面的對聯,如對穿腸:一鄉二里共三夫子,不識四書五經六義,竟敢教七八九子,十分大膽;唐伯虎:十室九貧,湊得八兩七錢六分五毫四厘,尚且三心二意,一等下流。另外,還找了一些諷喻聯、名勝聯、歇後聯、疊字聯等等,五花八門,古今齊上。
到了講課那天,韓校長果然來了。我把那些對聯一一展示,學生一會兒笑得前仰後合,一會兒驚嘆稱奇,一會兒不知所云。在快要下課時,我忽然閃出一個疑惑:這節課主題是啥?可是,已經回天乏術了。這次評課直接在校長辦公室里進行,評課人只有校長和組長二人。我坐在沙發上,不知把手放到哪裡合適,局促不安。首先是組長點評,她絲毫沒有在意我的表情,嚴肅指出,對聯是文學,不是譁眾取寵的搞笑遊戲。講對聯必須要了解其基本的格律要求,從基礎、語法、聲律三方面入手。而且,講對聯還要注意幾個禁忌,如忌同聲落腳、忌同聲收尾、忌三平尾或三仄尾等等。而這些基本常識,我根本就不知道,也難怪她生氣不已。大約二十分鐘後,她的點評結束。
話剛停下,韓校長已經走到我面前,端的茶杯搖搖晃晃。我心裡暗暗判斷,那杯茶水會不會噴灑過來,讓我在開水與冷汗中走出去。但又覺得不大可能,韓校長反覆提倡「關注人文,重視做人」,相信他一定會冷靜處理的。我低頭看着他的腳,從左到右,從右到左,步伐凌亂,沒有章法。偶爾有幾滴水落到皮鞋上面,順着鞋幫下滑,水印照出皮鞋已經陳舊,缺少光澤。我透過水滴斷定他的內心應該和杯里的茶葉一樣苦,腦海中總是閃現出《西遊記》里的一個畫面,悟空苦苦哀求,唐僧雙目緊閉,雙手合十,對悟空說道:「猴頭,還有甚話說!你回去吧!」如果真是這樣,何顏面對江東父老。也不知過了多久,韓校長停止了走動。茶杯還在手裡,也終究沒有念出這句台詞。謝天謝地,這就還有機會。
第三次講課,我選取了白居易的經典名作《琵琶行》。在講之前,我廣泛聽取了諸多公開課。除語文課外,還聽了數學課、英語課、歷史課、物理課等等,虛心向老教師請教,傾聽學生心聲,學習優秀老師方法和技巧,撰寫教學反思。同時,仔細研磨課文,體會作者情感,感受曲折故事。理解這篇課文語言精美而不浮華,精妙而不晦澀,內容貼近生活而又有廣闊的社會性,「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更是作者與琵琶女同病相憐,同聲相應,情感真切,感人至深。讀之多遍,逐漸融入其中。這節課下來,我得到組裡同事的肯定。當夜讀《曾國藩傳》,看到曾國藩上書朝廷「臣屢敗屢戰」之句,不覺精神振作。
時光永是流逝,講課依舊進行。若干年後,再想起這段經歷,有韓校長的包容信任,有教研組長直言不諱地批評指導,有同事地鼓勵協助,讓我不斷學習、反省、改進。我當然也看到,嚴格規範、坦誠相待、求真務實的教研活動,更能培植學校文化,推動教師快速成長,讓老師始終以研究的眼光審視、反思、分析和解決教學中的問題,它給老師帶來的深刻體驗是常規課堂無法比擬的。「團結奮進、求實創新」的二中人,一直走在前進的路上。[1]
作者簡介
黃金堂,漢,寧夏固原市第二中學高中語文教師,固原市骨幹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