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氣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文氣是一個中華思想文化術語。
中國文字是歷史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1]。也是至今通行的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世界上還沒有任何一種文字像漢字這樣經久不衰。 從甲骨文發展到今天的漢字,已經有數千年的歷史。文字的發展經過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隸書[2]、草書、楷書、行書等書體演變。
名詞解釋
作品中所表現出的作者的精神氣質與個性特點。是作家的內在精神氣質與作品外在的行文氣勢相融合的產物。「氣」原指構成天地萬物始初的基本元素,用在文論中,既指作家的精神氣質,也指這種精神氣質在作品中的具體表現。人稟天地之氣而形成不同的個性氣質,表現在文學創作中,便形成不同的文氣,呈現出獨特風格特點及氣勢強弱、節奏頓挫等。
引例1
文以氣為主,氣之清濁有體,不可力強而致。 (曹丕《典論·論文》) (文章由作家的「氣」為主導,氣有清氣、濁氣兩種形態[決定人的氣質優劣與材質高下],不是強行可以獲得的。)
引例2
氣盛則言之短長與聲之高下者皆宜。 (韓愈《答李翊(yì)書》) (文章的氣勢很強,那麼句子長短搭配和音調的抑揚頓挫自然都會恰當。)
參考文獻
- ↑ 中國發現距今8000多年的古老文字,考古專家:中華文明再添三千年,搜狐,2022-08-12
- ↑ 書法|詳解隸書發展的歷史,搜狐,2020-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