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斑點雜交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孔夫子舊書網 的圖片

斑點雜交是科技一個名詞術語。

漢字(拼音:hàn zì,注音符號:ㄏㄢˋ ㄗˋ),又稱中文[1]、中國字、方塊字,是漢語的記錄符號,屬於表意文字的詞素音節文字。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已有六千多年的歷史。在形體上逐漸由圖形變為筆畫,象形變為象徵,複雜變為簡單;在造字原則上從表形、表意到形聲。除極個別漢字外(如瓩、兛、兣、呎、嗧等),都是一個漢字一個音節。 需要注意的是,日本、韓國、朝鮮、越南等國在歷史上都深受漢文化的影響,甚至其語文都存在借用漢語言文字的現象[2]

名詞解釋

斑點雜交是指將待測的DNA變性後點加在硝酸纖維素膜(或尼龍膜、NC膜)上,用已標記的探針進行雜交,洗膜(除去未接合的探針),放射自顯影,判斷是否有雜交及其雜交強度,主要用於基因缺失或拷貝數改變的檢測。

斑點雜交(Dot blot)是將被檢標本點到膜上,烘烤固定。這種方法耗時短,可做半定量分析。一張膜上可同時檢測多個樣品,為使點樣準確方便,市售有多種多管吸印儀(Manifold),如MinifoldⅠ和Ⅱ、Smart Blotter(Wealtec)、Bio-Dot(Bio-Rad)和Hybri-Dot,它們有許多孔,樣品加到孔中,在負壓下就會流到膜上呈斑點狀或狹縫狀。反覆沖洗進樣孔,取出膜烤乾或紫外線照射以固定標本,這時的膜就可以進行雜交。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