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衣蠟蟬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斑衣蠟蟬 |
中文名:斑衣蠟蟬 學名:Lycorma delicatula 別稱:椿皮蠟蟬、椿蹦、花蹦蹦、花媳婦等 二名法:Lycorma delicatula 界:動物界 門:節肢動物門 亞門:有顎亞門 綱:昆蟲綱 亞綱:有翅亞綱 目:同翅目 亞目:蟬亞目 科:蠟蟬科 屬:斑蠟蟬屬(Lycorma) 種:斑衣蠟蟬
|
斑衣蠟蟬(學名:Lycorma delicatula)是同翅目蠟蟬科的昆蟲,民間俗稱"花姑娘"、"椿蹦"、"花蹦蹦"。這種昆蟲在生長中,體色變化很大。小若蟲時,體黑色,上面具有許多小白點。大齡若蟲最漂亮,通紅的身體上有黑色和白色斑紋。成蟲後翅基部紅色,飛翔時很鮮艷。成蟲、若蟲均會跳躍,在多種植物上取食活動,最喜臭椿。
基本信息
中文名:斑衣蠟蟬
學名:Lycorma delicatula
別稱:椿皮蠟蟬、椿蹦、花蹦蹦、花媳婦等
二名法:Lycorma delicatula
界:動物界
門:節肢動物門
亞門:有顎亞門
綱:昆蟲綱
亞綱:有翅亞綱
目:同翅目
亞目:蟬亞目
科:蠟蟬科
屬:斑蠟蟬屬(Lycorma)
種:斑衣蠟蟬
分布區域:中國全國各地
發現命名:White, 1845
生殖方式:卵生
體形特徵
- 成蟲
體長15-25毫米,翅展40-50毫米,全身灰褐色;前翅革成蟲質,基部約三分之二為淡褐色,翅面具有20個左右的黑點;端部約三分之一為深褐色;後翅膜質,基部鮮紅色,具有黑點;端部黑色。體翅表面附有白色蠟粉。頭角向上捲起,呈短角突起。[1]
- 卵
長圖形,褐色,長約5毫米,排列成塊,披有褐色蠟粉。
- 若蟲
體形似成蟲,初孵時白色,後變為黑色,體有許多小白斑,一至三齡為黑色斑點,四齡體背呈紅色,具有黑白相間的斑點。
生活習性
斑衣蠟蟬喜乾燥炎熱處。一年發生1代。以卵在樹幹或附近建築物上越冬。翌年4月中下旬若蟲孵化危害,5月上旬為盛孵期;若蟲稍有驚動即跳躍而去。經三次蛻皮,6月中、下旬至7月上旬羽化為成蟲,活動危害至10月。8月中旬開始交尾產卵,卵多產在樹幹的南方,或樹枝分叉處。一般每塊卵有40-50粒,多時可達百餘粒,卵塊排列整齊,覆蓋自蠟粉。成、若蟲均具有群棲性,飛翔力較弱,但善於跳躍。
地理分布
華北、華東、西北、西南、華南以及台灣等地區。
應用價值
本種昆蟲是一種藥用昆蟲,蟲體曬乾後可入藥,稱為「樗雞」。
危害對象
櫻、梅、珍珠梅、海棠、桃、葡萄、石榴等花木(特別喜歡臭椿)。
危害症狀
以成蟲、若蟲群集在葉背、嫩梢上刺吸危害,棲息時頭翹起,有時可數十頭群集在新梢上,排列成一條直線;引起被害植株發生煤污病或嫩梢萎縮,畸形等,嚴重影響植株的生長和發育。[1]
防治方法
園藝防治:結合冬季修剪,刷除卵塊。
藥劑防治:若、成蟲發生期,可選噴40%氧化樂果乳油1 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2000倍液。
人工防治:冬季刮除樹幹上的卵塊。
種植防治:斑衣蠟蟬以臭椿為原寄主,在為害嚴重的純林內,應改種其它樹種或營造混交林。
天敵防治:保護利用若蟲的寄生蜂等天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