鬥雞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鬥雞》 | |
---|---|
唐代詩人杜甫的詩作 |
《鬥雞》是唐代詩人杜甫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
魯迅對杜甫的評價:「杜甫似乎不是古人,就好像今天還活在我們堆里似的。」曾經加入《新青年》,以《狂人日記》等名作參與發動「五四」文化革命之魯迅,到三十年代,巋然成為眾望所歸之革命文學導師,晚年與友人討論中國文學史,以為中古之陶潛、李白、杜甫皆第一流詩人,繼而又說:「我總覺得陶潛站得稍稍遠一點,李白站得稍稍高一點,這也是時代使然。杜甫似乎不是古人,就好像今天還活在我們堆里似的。」魯迅晚年在政治上己與胡適分道揚鑣,惟此評論杜甫之寥寥數語,仍然與胡適笙磐同音。他還曾經說過:「杜甫是中華民族的脊樑!」
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鬥雞
創作年代;唐代
作品體裁;五言律詩
作者;杜甫
作品原文
《鬥雞》[1]
鬥雞初賜錦,舞馬既登床。
簾下宮人出,樓前御柳長。
仙遊終一閟,女樂久無香。
寂寞驪山道,清秋草木黃。
點評鑑賞
《容齋隨筆》:杜公詩命意用事,旨趣深遠,若隨口一讀,往往不能曉解。……"鬥雞初賜金……清秋草木黃。"先忠宣公在北方,得唐人畫《驪山宮殿圖》一軸:華清宮居山顛,殹外垂簾,宮人無數,穴簾隙而窺,一時伶官戲劇,品類雜沓,皆列於下,杜一詩真所謂親見之也。
《歲寒堂詩話》:"簾下宮人出,樓前御柳長"。此名《斗塢》,乃看棚詩爾。
《杜臆》:前四句感言樂事,而言悲止雲"終一閟"、"久無香"何等渾厚!
《義門讀書記》:"女樂久無香",三事獨歸重女樂言之。"寂寞驪山道",次聯暗接,至此點明。
《讀杜心解》:此首前後轉關處,述明皇兩頭事。中間播遷一段,泯然隱起,俟後兩篇敘出。但將上下半篇,一翻轉看,盛衰存沒之間,滿目淚痕矣。
《劍溪說詩》:世人但目皮色蒼厚、格度端凝為杜體,不知此老學博思深,筆力矯變,於沉鬱頓挫之極,更見微婉,……五律之《洞房》、《鬥雞》;七律之"東閣觀梅"等篇,學杜者視此種曾百得其一二與?
作者簡介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漢族,祖籍襄陽,河南鞏縣(今河南省鞏義)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2]
在杜甫中年因其詩風沉鬱頓挫,憂國憂民,杜甫的詩被稱為「詩史」。他的詩清代三十六詩仙圖卷之杜甫詞以古體、律詩見長,風格多樣,以「沉鬱頓挫」四字準確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風格,而以沉鬱為主。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其詩多涉筆社會動盪、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詩反映當時社會矛盾和人民疾苦,他的詩記錄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巨變,表達了崇高的儒家仁愛精神和強烈的憂患意識,因而被譽為「詩史」。
杜甫憂國憂民,人格高尚,詩藝精湛。杜甫一生寫詩一千五百多首,其中很多是傳頌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別」,並有《杜工部集》傳世;其中「三吏」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關吏》,[3]「三別」為《新婚別》、《無家別》和《垂老別》。杜甫流傳下來的詩篇是唐詩里最多最廣泛的,是唐代最傑出的詩人之一,對後世影響深遠。杜甫作品被稱為世上瘡痍,詩中聖哲;民間疾苦,筆底波瀾。是現實主義詩人。[4]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