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新城游北山記(李一鳴)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 新城游北山記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新城游北山記》中國當代作家李一鳴的散文。

作品欣賞

新城游北山記

去新城之北三十里,山漸深,草木泉石漸幽。初猶騎行石齒間,旁皆大松,曲者如蓋,直者如幢,立者如人,臥者如虬。松下草間有泉,沮洳伏見,墮石井,鏘然而鳴。松間藤數十尺,蜿蜒如大蚖。其上有鳥,黑如鴝鵒,赤冠長喙,俯而啄,磔然有聲。稍西,一峰高絕,有蹊介然,僅可步。系馬石觜,相扶攜而上。篁篠仰不見日,如四五里,乃聞雞聲。有僧布袍躡履來迎,與之語,齶而顧,如麋鹿不可接。頂有屋數十間,曲折依崖壁為欄楯,如蝸鼠繚繞乃得出,門牖相值。既坐,山風颯然而至,堂殿鈴鐸皆鳴。二三子相顧而驚,不知身之在何境也。且莫,皆宿。

於時九月,天高露清,山空月明,仰視星斗皆光大,如適在人上。窗間竹數十竿相摩戛,聲切切不已。竹間梅棕,森然如鬼魅離立突鬢之狀。二三子又相顧魄動而不得寐。遲明,皆去。

既還家數日,猶恍惚若有遇,因追記之。後不復到,然往往想見其事也。

新城在宋代是兩浙路的一個縣,在今浙江富陽縣和桐廬縣之間。熙寧(1069—1077)年間,晁補之的父親晁端友任新城縣令。他二十歲時,隨父同往新城,拜在當時杭州通判蘇軾門下,親受教誨兩年。蘇軾曾對他講述杭州山川風物,雄奇秀麗。他曾作《七述》述蘇軾之言,並描繪杭州一帶的風物,深得蘇氏嘉獎,故一時文名大起。這篇遊記是他在新城時遊歷北山之後所作。

北山,又名官山,本不是著名的風景區,也無古代遺蹟可尋,然而這一天的遊程卻給晁補之留下了難忘的印象,甚至回家數日之後,北山清幽奇詭的景色依然歷歷在目後來他雖然沒有再到過那兒,然常常夢牽魂縈,想見當日遊覽情景。

北山的特點在於深幽奇詭四字。他一進入山麓,便感到「山漸深,草木泉石漸幽。」道旁的松樹,「曲者如蓋,直者如幢,立者如人,臥者如虬」,其清奇古怪之狀刻劃殆盡。繼而寫到松下之泉、松間之藤與松上之鳥,意在渲染出一種幽深奇異的氣氛。山泉在松下草叢中暗暗流淌,當泉水墜落到石井中時,發出鏘然的鳴聲。泉水下落,本非巨響,然於空曠寂靜中聽來如同金石撞擊之聲,可見四周之荒涼僻靜,闃無聲息。松幹上的蔓藤蜿蜒曲折,如大蛇盤屈,在荒涼的背景中給人的一種恐懼感。更有松上不知名的黑鳥,紅頭長嘴,發出清脆響亮的啄木聲,令人驚懼。即此可見作者層層着色的手法,通過松樹以及松下、松間、松上的層層渲染烘托,造成了一種幽深的氣氛,就象一幅色彩斑斕的風景畫,給人以強烈的感染力,讀起來好象要屏住呼吸,隨着作者所展示的畫境走入蠻荒幽僻、陰森可怖的山林。作者寫登山的經歷也未脫此種基調。偪仄險危的山路、遮天蔽日的竹林,令人想起屈原《九歌·山鬼》中「余處幽篁兮終不見天,路險難兮獨後來」的境界。至如山顛的僧徒也恍如隔世之人,疑懼重重,不可接近。山頂的屋宿,依崖壁而建,迴旋曲折,人行其中,如蝸行鼠竄,令人暈頭轉向。稍一坐定,則山風颯然,鈴鐸皆鳴,於淒清闃寂之中陡然增人驚疑。此種景物無一不帶有幽僻怪異的色彩,故作者有「二三子相顧而驚,不知身之在何境也」的喟嘆。

[1]

作者簡介

李一鳴,品詩文網簽約作家。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