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山斷層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旗山斷層(英語:Chishan Fault),屬於逆斷層兼具左移分量,臺灣南部兩條主要的活動斷層之一,乃是目前高雄市唯一一類活動斷層。是西南部麓山帶中位於最東側的逆衝斷層,形成時代為早期更新世。目前斷層地體活動相當活躍,於小崗山斷層以東至旗山斷層之間,每年均有抬升,速度約6-32公厘/年。
概要
旗山斷層為臺灣西南部位置最東側,可能最先形成之逆衝斷層,於7000多年之內曾經活動,截切全新世沖積層,為中央地質調查所列第一類活動斷層,由一個主斷層以及多個分支斷層組成的斷層變形帶。變形帶寬度約40-400公尺之間,主斷層的變形帶寬度為9-30公尺。中寮隧道附近,旗山斷層與龍船斷層相當接近,兩斷層帶合併寬度約500公尺。地震專家認為旗山斷層南段區域斷層上盤的烏山層逆衝到古亭坑層之上,斷層兩側地層的垂直錯距至少有2000公尺。[1]
地質
旗山斷層主斷層帶主要由斷層泥組成,旗山斷層上盤地層採於高雄區域,由老至年輕分別為烏山層、蓋子寮頁岩、南勢崙砂岩、大社層與嶺口礫岩、台地堆積層與沖積層。斷層下盤地層採自臺南區域之南側,由老至年輕分別為烏山層、古亭坑層。斷層上盤以中新世晚期的烏山層為主,斷層的下盤則以上新世至更新世的古亭坑層與崎頂層為主。
地質學家陳文山的研究中旗山斷層乃由北向南延伸,經田寮後於燕巢附近進入海岸平原,之間並無通過主要河流,僅東北端有楠梓仙溪穿過。在過大社後轉向南經澄清湖東側與大社丘陵之間凹谷,之後沿著鳳山丘陵西側進入海域,並於澄清湖西側前緣另存一分支斷層,而成澄清湖的丘陵地形。主要斷層敏感區分布於高雄市之旗山區、田寮區、燕巢區、大社區及仁武區。主要地層有:烏山層、蓋子寮頁岩、南勢崙砂岩、古亭坑層、大社層、嶺口礫岩。
影響層面
泥火山冒甲烷氣體
分布在旗山斷層沿線共有南勢湖、千秋寮、烏山頂、深水泥四個泥火山區,成群的泥火山可說是斷層活動在地殼變化上最顯著的表徵,從火山口看的見大小氣泡不停的冒出,裡頭成分是大量的甲烷,這也是地殼釋放能量的證據,只要斷層活動的越劇烈,泥火山冒出的氣體就越多。
其中泥火山之氣體噴發量,以旗山斷層走向轉折處之烏山頂附近噴發量最大。根據GPS位移數據的研究顯示,此區泥火山氣體噴量發,時間軸上的趨勢,與旗山斷層的水平位移關係不大,但與垂直位移相關較大。其中一個泥火山研究資料顯示,噴發量較高的時期正好都在農曆15號左右,此泥火山活躍度推測與地潮活動應有相關。長達56公里的旗山斷層,每年以4到5公分的速度位移,現在高低落差1公分,活動力相當驚人。
穿過校區與交通要道
- 中山大學仁武新校區:
中山大學廿四公頃的仁武新校區預定地,由中央地質調查所發出警告,依2014年底公告的「旗山活動斷層地質敏感區」範圍套疊圖,顯示旗山活動斷層敏感區從新校區穿心通過,導致整個計畫必須重新通盤檢討。
- 田寮3號高架橋及中寮隧道:
福爾摩沙高速公路(國道三號)田寮3號高架橋及中寮隧道受到龍船斷層與旗山斷層區域構造活動的影響,跨越龍船斷層處,約有每年43mm之縮短量與4mm之左移分量。跨越旗山斷層處,約有每年33mm之伸張量與10mm之右移分量,垂直速度有每年約80mm的速度量差異。自中寮隧道通車以來,北洞口每年抬升8公分,高架橋伸縮縫每年擠壓6公分,至今累積變形超過130公分。國道3號田寮3號高架橋及中寮隧道長期改善工程已於2017年3月15日開工,拆除高架橋改為軟性路堤,隧道頂拱與側壁拆除等作業。
隱憂
累積巨大能量未釋放
台南成功大學與高師大合作,利用全球衛星定位系統監測,判定高雄旗山斷層應該是「活斷層」,每年水平位移4公分,有專家發現,泥火山地下的旗山斷層活動相當頻繁,泥火山的排氣量比平常多出許多,每日多達4000多公升。由於斷層帶上有好幾家大學校及高速公路經過,加上它過去完全沒有震災記錄,可能累積巨大能量像921大地震一樣,成大衛星研究中心教授饒瑞金表示,在台灣西南部來講,活動量算很大,1、20年來的地震量不會很多,斷層上面有三所大學,還有南二高的中寮隧道經過,附近居民還是不能夠掉以輕心,有關單位還是要強力監控。[2]
災害
0206南台灣百年大震
2016年2月6日凌晨高雄發生芮氏規模6.4級的大地震,造成多棟建築物倒塌及人員傷亡。根據中央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資料,這次地震震央在高雄甲仙山區東偏南方17公里處,深度只有5公里,屬於淺層地震,所以南部民眾可以明顯感受到強烈的搖晃。而這次地震能量相當2顆原子彈的威力,主要原因是罕見的旗山斷層錯動所造成的。在它附近雖然還有許多已知的斷層,包括白河斷層,潮州斷層,六龜斷層,不過氣象局研判目前沒有直接關係,可能是更深層的盲斷層和旗山斷層相互引發的地震。[3]
影片
參考資料
- ↑ 旗山斷層長期滑移速率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
- ↑ 旗山斷層是活的!大學聚集 專家憂心TVBS新聞網
- ↑ 南臺灣百年最大震 罕見旗山斷層引發中視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