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旰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旰食

旰食,漢語詞彙。

拼音:gàn shí

釋義:指事務繁忙不能按時吃飯,泛指勤於政事。多用於執政者、帝王等人的勤政,組詞有"宵衣旰食"。

基本信息

中文名; 旰食

類型; 詞語

拼音; gàn shí

出處; 《金蓮記·射策》

詞目

旰食

拼音

gàn shí

基本解釋

1、晩食。指事務繁忙不能按時吃飯。

2.泛指勤於政事。

引證解釋

1、晚食。指事務繁忙不能按時吃飯

《左傳·昭公二十年》:"奢 聞 員 不來,曰:'楚 君、大夫其旰食乎!'"

2.泛指勤於政事。

漢 應劭《風俗通·過譽·司空潁川韓棱》:"今 興 官尊任重,經略千里,當聽訟侍祠,班詔勸課,早朝旰食,夕惕若厲。"

唐 杜甫《送樊侍御赴漢中判官》詩:"至尊方旰食,仗爾布嘉恩。"

《舊唐書·劉蕡傳》:若夫任賢惕厲,宵衣旰食,宜黜左右之纖佞,進股肱之大臣。

明·陳汝元《金蓮記·射策》:奮乾綱旰食宵衣,持國柄敬天慰廟。

《辛亥革命前十年間時論選集·發刊辭》:"於是大陸之君臣,乃由此而旰食矣。"[1]

參考文獻

  1. 旰食, 360國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