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明分使群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孔夫子舊書網 的圖片

明分使群是一個中華思想文化術語。

歷史名詞是歷史上曾出現的事件及事物的名稱[1],例如「禪讓」,傳說古代實行舉薦賢能之人為首領繼承人的一種制度,據文獻記獻:有堯舉舜、舜舉禹[2]、禹先舉皋陶、皋陶死禹又舉益等歷史故事。

名詞解釋

明確個人的職分差等以組成能夠相互協作的群體。荀子(前313?—前238)將「能群」看作是人區別於禽獸的重要特徵。而人在沒有約束的情況下,會出於自身對外物的欲求,與人爭奪,進而導致群體的混亂。因此,在群體之中必須依據道義的原則,明確個人分位的差等以及與之相應的職責、權益,並以此作為人與人相處的規範,從而約束彼此間的紛爭,實現相互協作。

引例1

[人]力不若牛,走不若馬,而牛馬為用,何也?曰:人能群,彼不能群也。人何以能群?曰:分(fèn)。分何以能行?曰:義。故義以分則和,和則一,一則多力,多力則強,強則勝物。 (《荀子·王制》) (人的力量不如牛,奔跑的能力不如馬,但牛馬卻被人驅使,是什麼原因呢?回答道:因為人能夠組成分工協作的群體,那些牛馬不能。人依據什麼能夠組成分工協作的群體?回答道:依靠名分差等。名分差等依據什麼能夠施行?回答道:依據道義。因此依據道義來區分差等則能夠彼此和諧,和諧則能統一,統一則能凝聚力量,凝聚力量則強大,強大則勝過萬物。)

引例2

離居不相待則窮,群而無分(fèn)則爭。窮者患也,爭者禍也,救患除禍,則莫若明分使群矣。 (《荀子·富國》) (離開群體獨處而不相互依靠,則會窮困;居處在一起而沒有分位差等,則會相互爭奪。窮苦和爭奪都是禍患,而要解救、免除禍患,沒有什麼比得上明分使群。)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