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粱夢龍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明史·粱夢龍傳出自於《明史》,此史是二十四史最後一部,共三百三十二卷,包括本紀二十四卷,志七十五卷,列傳二百二十卷,表十三卷。它是一部紀傳體斷代史,記載了自朱元璋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至朱由檢崇禎十七年(公元1644年)277年的明朝歷史。其卷數在二十四史中僅次於《宋史》,其修纂時間之久、用力之勤則是大大超過了以前諸史。[1]
原文
梁夢龍,字乾吉,真定人。嘉靖三十二年進士,改庶吉士。授兵科給事中,首劾吏部尚書李默。帝方顧默厚,不問。出核陝西軍儲。劾故延綏巡撫王輪、督糧郎中陳燦等,廢斥有差。歷吏科都給事中。嘗上疏,言:「相臣賢否,關治道污隆。請毋拘資格,敕在廷公舉名德宿望之臣,以光聖治。」帝疑諸臣私有所推引,責令陳狀。擢順天府丞。坐京察拾遺,出為河南副使。河決沛縣,尚書朱衡議開徐、邳新河,夢龍董其役。三遷河南右布政使。神宗初,張居正當國。夢龍其門下士,特愛之,召為戶部右侍郎。尋改兵部,出賚遼東有功將士。五年,以兵部左侍郎進右都御史,總督薊、遼、保定軍務。李成梁大破土蠻於長定堡,帝告廟宣捷,大行賞賚,官夢龍一子。
已,給事中光懋言:「此乃保塞內屬之部,游擊陶承嚳假犒賚掩襲之,請坐以殺降罪。」兵部尚書方逢時曲為解,夢龍等亦辭免恩蔭。及土蠻三萬騎入東昌堡,成梁擊敗之。寧前復警,夢龍親率勁卒三千出山海關為成粱聲援,分遣兩參將遮擊,復移繼光駐一片石邀之,敵引去。前後奏永奠堡、丁字泊、馬蘭峪、養善木、紅土城、寬奠、廣寧右屯、錦、義、大寧堡諸捷,累賜敕獎勵,就加兵部尚書。以修築黃花鎮、古北口邊牆,加太子少保,再蔭子至錦衣世千戶。召入掌部務,疏陳軍政四事。尋錄防邊功,加太子太保。十年六月居正歿吏部尚書王國光劾罷夢龍代其住逾月御史鄧練趙楷劾之遂令致仕家居十九年卒。天啟中,趙南星訟其邊功,贈少保。崇禎末,追諡貞敏。 (選自《明史•粱夢龍傳》,有刪改)
譯文
梁夢龍,字乾吉,真定人。嘉靖三十二年(1553)的進士,改任庶吉士。授職為兵科給事中,首次彈劾吏部尚書李默。世宗正好厚待李默,不做追究。他到陝西核查軍事儲備,彈劾以前的延綏巡撫王輪、督糧郎中陳燦等人,朝廷對諸人做罷免、責罰的不同處分。歷任吏科都給事中。曾經上奏說:「相臣是否賢明,關係到治政的好壞。請不要拘泥於資格,下令在朝廷公推富於名德宿望的大臣,以便光大聖上的治績。」世宗懷疑眾大臣私下有所舉薦,責令陳述情況。升任順天丞。因為京官考核中被人糾彈,出京擔任河南副使。黃河在沛縣決堤,尚書朱衡提議在徐、邳地區開挖新河,梁夢龍負責此工程。他三次調任後升為河南右布政使。神宗初年,張居正掌權。梁夢龍是他的門生,特別受寵愛,召見並委以戶部右侍郎。不久改任兵部,前往遼東賞賜有功的將士。萬曆五年(1577)由兵部左侍郎升為右都御史,總管薊、遼、保定的軍務。李成梁在長定堡大敗土蠻,神宗向宗廟報捷,大加賞賜,將梁夢龍的一個兒子錄入官籍。
此後,給事中光懋稱:「這是保定塞內的部落,游擊陶承嚳假借犒賞襲擊了他們,請按『殺害降人』的罪名處理他。」兵部尚書方逢時加以調和,梁夢龍等人也推辭了蔭庇特權。等到土蠻的三萬騎兵攻入東昌堡,李成梁擊敗了他們。寧前又出現警報,梁夢龍親自率領三千名壯士出了山海關聲援李成梁,分別派遣兩員參將出擊,又將戚繼光調到一片石地區,敵人退走了。他先後報告永奠堡、丁字泊、馬蘭峪、養善木、紅土城、寬奠、廣寧石屯、錦、義、大寧堡的勝利,多次受嘉獎,被加封為兵部尚書。因為修築黃花鎮、古北口的邊防牆,加封為太子少保,再次蔭庇一個兒子任錦衣世襲千戶。召回朝廷負責兵部事務,上奏陳述四件軍政事務。不久因為邊防戰功,加封為太子太保。萬曆十年(1582)六月,張居正去世,吏部尚書王國先被彈劾罷職,梁夢龍代替了他。過了一個月,御史江東之彈劾梁夢龍央求徐爵賄賂馮保謀得吏部職,將孫女嫁給馮保的弟弟,御史鄧練、趙楷又彈劾他,於是神宗命令他退休。在家居住十九年後去世,天啟年間,趙南星申述他的邊防功績,贈封少保。崇禎末年,追贈諡號貞敏。[2]
作者簡介
張廷玉(1672年-1755年),字衡臣,號硯齋,安徽桐城人。清康熙時任刑部左侍郎,雍正帝時曾任禮部尚書、戶部尚書、吏部尚書、保和殿大學士(內閣首輔)、首席軍機大臣等職。康熙末年,整治鬆弛的吏治,後又完善軍機制度。先後任《親征平定朔北方略》纂修官,《省方盛典》《清聖祖實錄》副總裁官,《明史》《四朝國史》《大清會典》《世宗實錄》總裁官。死後諡號「文和」,配享太廟,是整個清朝唯一一個配享太廟的漢臣。[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