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明思陵是誰的陵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朱由檢

來自網絡的圖片

明思陵是誰的陵墓明思陵簡稱思陵,位於北京昌平區天壽山,明思宗朱由檢與周皇后及田貴妃之合葬墓,是明十三陵之一。[1]

陵約建於1642年,本是思宗寵妃田貴妃之妃園寢。明朝滅亡後,李自成命人將明思宗及皇后周氏合葬于田貴妃之墓,為攏絡人心並改名思陵,使思陵成為明十三陵中唯一一座帝後與妃嬪合葬之陵,而相較於明朝諸陵,思陵的規模也較小。思陵附近亦有明思宗貼身太監王承恩陪葬墓,清順治帝、康熙帝亦曾為王承恩立碑以嘉許其忠貞殉主。

清朝滅亡後,思陵屢逢劫難,殘毀十分嚴重。地下墓室曾先後兩次被當地土匪盜發。1947年,國民黨軍隊為修炮樓,又大規模地拆毀陵園地面建築。思陵已是滿目淒涼,只有墳冢、樓殿遺址、石雕五供、碑石作為珍貴文物保存下來。

明思宗是明光宗朱常洛第五子,明朝最後一位皇帝,1628年8月24日即位,1644年3月17日,明朝首都北京被李自成農民軍攻破,崇禎帝在絕望中於紫禁城後景山自縊身亡,葬于思陵。

清朝滅亡後,軍閥連年混戰,日本侵略者的鐵蹄又蹂躪了思陵,屢逢劫難,殘毀十分嚴重。地下墓室曾先後兩次被當地土匪盜發。1947年,國民黨軍隊為修炮樓,又大規模地拆毀陵園地面建築。至新中國建立前夕,思陵已是滿目淒涼,只有墳冢、樓殿遺址、石雕五供、碑石作為珍貴文物保存下來。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國家十分重視文物保護工作,思陵得到應有保護。明思陵,雖然沒有金碧輝煌的殿宇樓台,但古陵殘碑,松濤陣陣,仍別有一番意境。特別是殘存下來的石雕藝術品,構思奇妙,雕工精細。

現在的明思陵,雖然沒有金碧輝煌的殿宇樓台,但古陵殘碑,松濤陣陣,仍別有一番意境。特別是殘存下來的石雕藝術品,構思奇妙,雕工精細,頗引人入勝。

石五供,分為前後兩套。前一套,是五個相互獨立的供器,正中為香爐,雕為四足兩耳的方鼎形,上面浮雕饕餮紋。左右為燭台,台腹四面雕刻人物故事;最兩邊的是花瓶,瓶腹、瓶項略呈圓形,亦浮雕饕餮紋。五供器各施以石座,與明代其他各陵共用一祭台不同。後面的一套,祭案的案端作翹頭式,案面浮雕繩紋,下作悶戶櫥形狀,四腿因項部內收而隨勢彎曲,足部外翻,還保留着明式家具線腳優美、雄渾大方的特色。

案上放有石雕供果五盤,一盤為桔,一盤為柿,一盤為石榴,另外兩盤分別為壽桃和佛手,形象十分逼真。碑石雕刻也別有風趣。碑首作「四螭下垂」式,碑身左右雕升龍,碑座前雕五龍,後雕五麒麟,左右雕母獅背負小獅圖案,母獅前還有小獅或作戲球狀,或伏於母獅身下作哺乳狀,形態極為生動,據說,這是象徵古代官爵中「太師、少師」的一種吉祥圖案。明樓內的聖號碑碑陽篆額「大明」二字,下刻「莊烈愍皇帝之陵」七個大字。前面的神道碑碑陽篆額「欶建」,下刻清順治年間大學士金之俊奉欶撰寫的碑文。[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