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鹿相伴,寒亦有暖 ——《額爾古納河右岸》飄來了一曲木庫蓮……(張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星鹿相伴,寒亦有暖 ——《額爾古納河右岸》飄來了一曲木庫蓮……》是中國當代作家張杰的散文。
作品欣賞
星鹿相伴,寒亦有暖 ——《額爾古納河右岸》飄來了一曲木庫蓮……
又是年終讀書季,樂得盤玩一假期。
一般的書,可能只讀一遍就扔在了一邊,也可能是選擇性閱讀部分內容,甚或是僅僅翻閱目錄;但是《額爾古納河右岸》不一樣,這本書我讀了兩遍,而且是前後隔了好幾年。現在想來,能夠吸引我讀第二遍的原因,大概有以下幾個方面。
不是創新但勝過創新的開頭,如美酒,讓人沉醉。
「我是雨和雪的老熟人了,我有九十歲了。雨雪看老了我,我也把它們給看老了。如今夏季的雨越來越稀疏,冬季的雪也越來越稀薄了。它們就像我身下的已被磨得脫了毛的狍皮褥子,那些濃密的絨毛都隨風而逝了,留下的是歲月的累累瘢痕。坐在這樣的褥子上,我就像守着一片鹼場的獵手,可我等來的不是那些豎着美麗犄角的鹿,而是裹挾着沙塵的狂風。」
這是小說首段的完整引用。
小說開頭,瑪利亞·索就以講述的方式與讀者見了面。講述交代了女主的身份、性別、年齡和經歷,還可推斷出恢弘的時代背景,以及中國和世界百年的滄桑巨變。這個調子定得巧妙。講述者本身就是小說中的一個人物,似真亦幻,她是在講述,而不是顯示;她是在概要,而不是其它節奏。小說中這種以講述開頭的方式不是創新,現實中這樣的例子還有一些,比如大家可能熟知的電影《泰坦尼克號》開頭也是這樣的,這種開頭讓人賞心悅目,讓人驚艷。遲子建是玩轉文字的高手,懸念與伏筆用的很巧妙,講述與節奏把握得很到位。讀過小說的人,大概會有類似的感受,從而讓人慾罷不能,這樣的開頭怎能不吸引人。
既有故事性又有紀實性的內容,如歷史,讓人洇浸。
小說中,有愛情與親情的敘述,有生老病死的描寫;有旖旎自然風光的摹畫,也有充滿傳奇的宗教記述;有漁獵文明的堅守和執着,也有現代文明的衝撞與侵襲;有少數民族的百年故事,也有滄海桑田的時勢巨變。
遲子建出生在黑龍江籍漠河市,在《額爾古納河右岸》一書後跋中,作者交代了這部書的成書過程。自稱作品是現實的,也不是現實的。作者為創作此書搜集記摘了幾萬字的筆記,很多內容出自鄂溫克族的歷史與記載,這就使小說有了紀實的成分。在對作家採訪的過程中,遲子建也有類似的訪答。這就顯現了文學創作的一條規律:源於生活,高於生活。從而使內容不同於一般的小說,不同於歷史小說《雍正王朝》類,也不同於基本基於史實的《南明史》類。幾萬字的摘錄和筆記,與一部長篇小說相比,顯然是比例小了一些。讀者可能因為喜歡這篇小說,而寧願相信裡面的內容大都是真實的;但一個不爭的事實是,這是小說,絕大部分的內容都是作者自己獨創的。這種既有故事性又有紀實性的內容,怎能不讓人洇浸其中。
尋常但不容迴避的死亡主題,如黑夜,令人沉重。
這個點,我要談得多一些。
魯尼壽終。妮浩奉獻而死。他(她)們死得其所。
金得吊死。坤德嚇死。依蓮娜溺亡。達瑪拉累死。林克雷擊而死。傑芙琳娜殉情。瓦羅加死於熊掌。安道爾死於槍擊。維克特死於酗酒。老達西死於狼口。小達西開槍自殺。列娜和拉吉達凍死。大約六代人四十多個主要人物的死,絕大多數都不是壽終,而是意外。
我想起了余華《活着》中眾多人物的死……
余華在《活着》序文中說:「活着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叫喊,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鄂溫克族人平靜地對待他人的死亡,讓安靜賦予了自己最強大的韌性。福貴只為活着而活着,鄂溫克人只為活着而活着,他們都活得率直、純粹,活得平靜、陽光、本色。只要內心向陽,死又何懼?肉體雖然死亡,但精神和信仰可以成為天空的星,地上的河。星,可以閃耀照明;河,可以滋養萬物。死亡就是永生。這是另一種人生,一般人做不到的人生。一眾人的死,擊碎了世人的面具,還原了生命的真實。
小說中人物的死亡是集中的,死亡有它的群體屬性和社會屬性。正是作者對人性與死亡的深度剖析和入骨刻畫,才構成了小說持久的生命力和深刻性。從此,人們看見了人性的善與美,看到了世間的無常與有限。讓我們在靈魂拷問中思考生意的價值和意義。通過死亡來反觀生存,從終點來看過程和起點,或許更能令人發省。他們的靈魂沒有散失,它復活了。
人物的故去,自然會令人悲慟。但作者通過老人溫和的講述,讓我們感受到了死亡的必然與淡然。人物的死是那麼的自然,沒有多少的驚訝,也吹不起太大的漣漪,就這樣接二連三地走了。或許是他們敢愛敢恨而且活得很純粹,從而可以平靜從容地對待死亡。如果我們遠離個體從更加宏觀的視角去看,他們的故去,又何嘗不是這個世代居于山水林間的邊境民族逐漸式微的縮影呢?他們的縮影,又何嘗不是圍城之外的芸芸眾生的映射呢?
習近平主席在2024年新年賀詞中說,現代人們的生活節奏變快了,工作和生活壓力也變大了。或許有這方面的助推作用,有的人開始過分追求物質享受和個人得益,忽視了對自己內心的省察,缺乏對人生意義的深層思考,失去了對生活的熱愛和精神豐裕的追求,導致精神貧乏甚至枯萎。
小說女主角的原型瑪利亞·索老人,在2022年8月22日也去了天堂。 作家格日勒其木格·黑鶴說:「她永駐一個飛鳥不驚的國度了。」辭了人世間,也不會寂寞了。
星鹿相伴,寒亦有暖。額爾古納河右岸飄來了一曲木庫蓮……
作者簡介
張杰,中學高級教師,從教30餘年,牢記「立德樹人」的理念,自覺把理論學習貫徹落實在工作中。多年擔任高中語文學科組長,協調同事做好教學常規的落實工作。
參考資料
- ↑ [中國作家網 (chinawriter.com.cn)中國作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