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見證(王文元)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最後見證》是中國當代作家王文元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最後見證
營坊村或許寫作營房村,我們經常見到這兩種不同寫法。不論哪種寫法,都似乎和軍事沾點邊。營坊不大,緊挨着路邊,路邊有個大牌子,這裡已經處於兩山相匯處了。 明清時,人們依舊在西鞏驛設立驛站,這裡是通往九邊重鎮固原要道。當時,西鞏驛和西鞏遞運所設在一起。自然,要修建城堡進行防守。西鞏驛古城南北寬320米,東西長240米,城牆高12米,有東西兩個城門,可見這是一座規模比較大的驛站。到了清代,這裡的地理位置更加突出,尤其是從定西到蘭州的道路成為主要交通幹線,這裡成東來西去的必經驛站,林則徐、陶保廉等均途經此地。 唐代時,人們到蘭州大多走臨洮,然後從臨洮到蘭州。這一點,從岑參等人的詩句中就能發現他們的線路。人們推測,當時從定西前往蘭州大道路尚未大規模使用。宋夏拉鋸時,宋軍收復蘭州所走的線路是從定西走榆中龕谷峽,從而進攻蘭州的。可見,蘭州和定西之間的車道嶺依舊不是主幹道。明初,王保保和徐達在沈兒峪發生大戰,此後,這條路上走的人才多了。明正德年間,蘭州人彭澤赴京曾寫過《西鞏道中》,描寫了這一帶人們的生活。在彭澤筆下,人們的生活很安定,過着自給自足的生活。 清代,人們把絲綢之路幹道和同絲綢之路相連接的驛道,稱之為官馬西道。這條路指北京通往山西、陝西、四川、甘肅、青海等地的幹線。這也是絲綢之路最後的輝煌了。作為一個驛站,西鞏驛見證了這一輝煌。當時,驛站內有28名差役,45匹馬,年支銀1600多兩,而西鞏遞運所則有所伕40人,可見,它依舊是非常繁忙的中轉站。到了民國年間,從陝西長安到蘭州一線就成為土匪出沒之地。上世紀三十年代,中國第一位女飛行員林鵬俠曾從此地路過到定西。在定西縣城,她聽說三輛軍車,軍官數人,前往平涼,行近西鞏驛,被匪搶劫一空。由此可見,這條古道的衰敗程度了。此刻,也是絲綢之路最為衰敗的時刻。 返回時,我們從西鞏驛鎮邊的路口上了高速。當年,林則徐走過的絲綢古道已經被現代化的交通設施所取代,曾經的輝煌,正在復甦中,但古驛站的往事依舊讓我們回想和感嘆。
作者簡介
王文元,散文網簽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