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朝鮮族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朝鮮族
朝鮮族

朝鮮民族(朝鮮文:조선민족,英文:Korean),又稱韓民族(韓字:한민족)、朝族高麗族等,是東亞主要民族之一。

朝鮮民族主要分布在朝鮮半島及中國美國日本等地區,是朝鮮韓國的主體民族。

我國朝鮮族主要聚居在吉林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和吉林省其他地方,黑龍江遼寧內蒙古自治區及內地的一些城市也有分布。


起源和歷史[1]

中國的朝鮮族與朝鮮跟韓國最初都是同屬的,中國朝鮮族是從朝鮮半島遷入中國東北三省的朝鮮人。其中一部分早在明末清初就已定居東北境內。

朝鮮民族也是多個民族不斷融合的產物。從原始社會時期通古斯部落南下朝鮮半島開始 ,到西周初年中國歷史上的商族遺民箕子率部東遷,秦朝時期山東半島的中國移民建立辰韓弁韓,與半島南部的馬韓融合,再加上高句麗契丹女真等民族的不斷加入,才形成今天的朝鮮民族。

中國朝鮮族是從朝鮮半島遷入中國東北三省的朝鮮人。其中一部分早在明末清初就已定居東北境內。自19世紀中葉起,陸續有較多的朝鮮人遷入,尤其是1869年朝鮮北部遭受大災荒後,大批朝鮮人遷至延邊等地。1910年,日本帝國主義吞併朝鮮,又有大批朝鮮人遷人中國東北各地。

服飾文化[2]

朝鮮族一向喜歡穿素白衣服,故有"白衣民族"之稱。對白色的偏愛,典型地反映了朝鮮族酷愛潔淨的特點。

朝鮮族服裝的特點是斜襟,無紐扣,以長布帶打結。朝鮮族的傳統服裝,男女迥然不同。男子的褲襠肥大,易於盤腿而坐,褲腳繫上絲帶,並喜歡在上衣加穿帶紐扣的有色坎肩,但不鑲邊,講究合體,顏色多為灰、棕、黑色。出訪時再加穿長袍(式樣與上衣相同,只是長及膝蓋)。

傳統的朝鮮族女裝,其特點是襖短裙長。襖的衣領同襟連成一條斜線,衣襟右掩,沒有紐扣。朝鮮族傳統女性服裝,以黃襖粉裙為典型。襖長及至現在上衣三個紐扣之上,裙長及膝蓋或腳面不一。襖袖呈圓弧形肥大,左右衣襟以兩根長長的結帶在右胸前打一個蝴蝶結,長長的飄帶給人以飄逸的美感。襖的領口、袖口多以不同顏色的布條鑲邊。年輕婦女和少女在襖(則羔利)袖口和衣襟上鑲有色彩鮮艷的綢緞邊。

建築特點 [3]

傳統的朝鮮族住房很有特色,房屋一般建在沿山的平川地帶,房屋正面朝陽,依山傍水,保持樸素潔淨,儘量與自然環境相融合。房屋多為土木結構的草房或瓦房,屋頂多為四面斜坡,房屋間數多,除灶間、牛房、碓房等房間外,其他全部為起居室。房屋的門窗不分,房間與屋外、房間與房間之間都以滑動拉門隔開,拉即是通行的門,關則是窗或間隔,所以屋內敞亮,通風良好,出入方便。房屋取暖用稱為「溫突兒邦」(意為溫石炕)的火炕。在廚房鍋灶燒火,其熱氣和濃煙通過炕下通道出至戶外,使整個炕面溫熱。火炕非常適合東北冬冷夏涼氣候,也適合朝鮮族的傳統生活方式。過去,朝鮮族一般不使用椅子和睡床,桌子和飯桌均是短腿的矮桌,不用時迭放在一邊。火炕可作睡眠、用餐或開展其他活動的多種用途。這是朝鮮族傳統房屋的特點。如今,傳統的朝鮮族房屋在城市裡已不多見,在農村其內部擺設也有所變化,然而在朝鮮族農村和城市部分家庭仍保留着「溫突兒邦」。在朝鮮族住房習俗中也能看出良好的鄰里關係,他們特別重視鄰里之間的和睦互助。村里誰家蓋房子,各家均出人幫忙,這種勞動不計報酬,相應地,主人家也拿出好酒佳肴招待,以表謝意。

傳統節日[4]

朝鮮族節日與漢族基本相同。在延邊,朝鮮族傳統的節日有春節(歲首節)、正月十五、清明、寒食、端午、中秋、冬至、元日(陰曆正月初一)、上元(陰曆五月十五)、燃燈節(陰曆四月初八)、重五(陰曆五月初五)、秋夕(陰曆八月十五)等;6月1日兒童節、8月15日老人節、9月3日「州慶」也是朝鮮族群眾非常看重的節日。此外,還有三個家庭節日,即嬰兒誕生一周年,「回甲節」(六十大壽)、「回婚節」(結婚六十周年紀念日)。

飲食文化[5]

在朝鮮族傳統飲食中,稻穀類和蔬菜為基本飲食,菜餚通常以辣為特徵。在日常飲食中,一般以米飯為主食,以菜湯為副食,兼備各種風味小菜。朝鮮族歷來以素食為主,不喜歡吃油膩的食物,其飲食特點可以概括為辛辣、爽涼、清淡。

泡菜和燒烤在朝鮮族飲食中最具特色。其中的泡菜,可以說是過去沒有保暖設備的條件下,在寒冷的冬天保存蔬菜新鮮度的非常有效的方法。這是在長期的實踐過程中發展起來的,解決了在寒冷的冬季向人體提供充足維生素的問題。

燒烤是朝鮮族另一個着名的特色飲食。即使在古代的三國、高麗時代,朝鮮族先民已經以各種肉類當做日常食物。各種肉類例如牛肉、豬肉和狗肉等的加工辦法也比較發達。

飲食文化一般最能反映一個民族的生活特性和生活質量,朝鮮族的飲食文化,不僅在中國,就是在全世界,也堪稱一枝獨秀。

相關視頻

朝鮮族舞蹈MV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