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杌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杌凳

杌凳是不帶靠背的坐具。

基本內容

中文名:杌凳

詞意:不帶靠背的坐具

類別:家具

分類:有束腰、無束腰兩種形式

簡介

「杌」字的本義是「樹無枝也」,見於《玉篇》,故杌凳被用作無靠背坐具的名稱,是專指沒有靠背的一類,以別於有

靠背的「椅」。有方形和長方形的,一般形式可分別為無束腰直足式和有束腰馬蹄足式兩大類型。無束腰直足式杌凳,腿足多用圓材或外圓內方材,四足都取「側腳」做法,故杌凳構件看面大多作混面,起圓線。有束腰馬蹄足式杌凳多數用方材,由於凳面下起「束腰」,故足底做出兜轉的「馬蹄」式。這是明式家具的一種典型作法。

僅就杌凳而言,大體可分為方、圓兩種形式,而以方凳種類為最多。在各種形式的凳子中,又分為有束腰和無束腰兩類,有束腰的都用方料,一般不用圓料;無束腰的則方料、圓料都有。有束腰的可以做出曲腿,如鼓腿膨牙三彎腿等;而無束腰的都用直腿。有束腰的足端部作出內翻或外翻馬蹄,而無束腰的腿足不論是方還是圓,足端都不做任何裝飾。凳面的板心,也有許多花樣。有硬木心的,有各色硬木的,有木框漆心的,還有藤心、席心、大理石心等,用材製作都很講究。明清時期的圓凳,又稱為圓杌,三足、四足、五足、六足均有。做法與方凳相同,直腿、曲腿都有。明代圓凳一般束腰,凳面為圓形、梅花形或海棠形,下帶圓環形托泥,托泥下有四足,也有六足、八足,使其更堅實牢固。做工細緻,形制優美。清代時無束腰的都採用腿的頂端作榫,直接承托坐面的做法;有束腰則主要靠牙板和束腰承托坐面。它和方凳還有一點不同,方凳都用四足,而圓凳不受角的限制,最少可用三足,多者可用六足。 [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