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忱(唐宣宗)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李忱(公元810-859年),漢族,唐朝第十八位皇帝(公元846—859年在位),唐憲宗李純第十三子,穆宗李恆異母弟。初名李怡,初封光王。唐武宗死後,以皇太叔的身份為宦官馬元贄等所立,在位十三年,年號「大中」。 唐宣宗勤於政事,孜孜求治,喜歡讀貞觀政要,整頓吏治,並且限制皇親和宦官。把死於甘露之變中除鄭李之外的百官全部昭雪。對外關係上,宣宗時期擊敗吐蕃,收復河湟,安定塞北、平定安南。尤其是收復河湟,這是安史之亂後,唐對吐蕃的軍事勝利之一。宣宗時期是唐朝繼會昌中興以後又一段安定繁榮的時期,歷史上把這一時期稱之為「大中之治」。唐宣宗性明察沉斷,用法無私,從諫如流,重惜官賞,恭謹節儉,惠愛民物,故大中之政,訖於唐亡,人思詠之,謂之「小太宗」。 公元859年(大中十三年)八月唐宣宗病逝,享年50歲,葬於貞陵(今陝西咸陽涇陽縣)。
基本信息
本 名:李忱
別 名:李怡、瓊俊、光叔、唐宣宗
所處時代:唐朝
民族族群:漢族
出生地:長安大明宮
出生日期:810年7月27日/28日
逝世日期:859年9月7日/10日
主要作品:《吊白居易》《百丈山》等
主要成就:河隴歸地、大中之治
廟 號:宣宗
諡 號:聖武獻文孝皇帝(初諡)
在 位:846年4月22日-859年9月7日/10日
年 號:大中
陵 墓:貞陵
母 親:鄭氏(孝明皇后)
父 親:李純(唐憲宗)
信 仰:道教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公元810年(元和五年),李忱生於唐長安城 大明宮,為唐憲宗第十三子,生母原為鎮海 節度使李錡侍妾鄭 氏,李錡謀反失敗,鄭氏入宮後當 郭太后的侍兒,後來被唐憲宗臨幸,生下李忱。論輩分,他是敬、文、武宗的皇叔,論年齡卻比唐敬宗和唐文宗還小一歲。他在穆宗長慶元年(821)三月,被封為光王。
登基稱帝
公元845年 唐武宗病危時,宦官們為了找個好控制的人當皇帝,就把37歲的光王李怡立為皇太叔,並更名李忱,成為新的皇位繼承人。
大中元年(公元846年),李怡登基稱帝,是為唐宣宗。
唐宣宗即位後勤於政事,孜孜求治。他非常喜歡讀《貞觀政要》。他重新整頓 吏治,並且限制皇親和 宦官。他把死於 甘露之變中除鄭李之外的百官全部昭雪,唐王朝政局在他的治理下,很快安定下來了。
大中之治
唐宣宗於即帝位後致力於改善 中唐以來所遺留下來的種種社會問題,對內貶謫 李德裕,結束牛李黨爭;抑制宦官勢力過分膨脹;打擊不法權貴、外戚。在位期間宣宗勤儉治國,體恤百姓,減少賦稅,注重人才選拔,對外,唐宣宗不斷擊敗 吐蕃、回鶻、党項、奚人,收復 安史之亂後被吐蕃占領的大片失地;唐朝國勢有所起色,百姓日漸富裕,使本已衰敗的朝政呈現出「中興」的小康局面。因此,史上對唐宣宗評價極高,認為他是和文景之治的漢文帝和貞觀之治的唐太宗一樣的明君」歷史上把這一時期稱之為:「 大中之治」。
因病駕崩
公元859年(大中十三年),五月起,宣宗因為食用 仙丹中毒,身體狀況非常糟糕,一連一個多月都不能上朝。到了八月,病入膏肓的宣宗駕崩。嗣 後宮中又是變故頻頻。他一直信任的宰相 令狐綯攝冢宰負責治喪。群臣上諡號曰聖武獻文孝皇帝,廟號宣宗。第二年二月,葬於貞陵。
人物品行
唐太宗以及他一手開創的 貞觀之治開啟了唐代的盛世,而宣宗 李忱的成就竟然能用太宗和 貞觀之治來形容,可見其不凡之處。二十年來的政治鬥爭經驗鍛煉了他的權謀智略,流落民間的非人待遇使他更加了解民間疾苦,這些都在 李忱登基之後表現出來!
宣宗在私事方面也是極端的自律,甚至可以被稱之為偏執。曾經有地方獻給宣宗一支女子組成的歌舞樂隊,其中有位絕色佳麗被宣宗收入後宮加意寵幸,一段時間之後宣宗認為這樣下去有可能會重現玄宗朝之故事。於是把這名女子召到跟前,對她說:「我留你不得。」左右奏道:「可以將她放出宮。」 唐宣宗卻說:「放她回去,我就會想念她,不如賜她毒酒一杯。」一名天香國色的女子就這樣莫名其妙地死了。如此之行為簡直可以稱之為恐怖。(事見《 唐語林》卷七補遺)。
宣宗身上還有很多其它的優點,諸如多才多藝,生活節儉,喜愛讀書等等。
軼事典故
嚴教子女
唐宣宗是一個提倡節儉的皇帝,對於子女的要求更是嚴格,幾乎到了不盡人情的程度。
他的大女兒 萬壽公主,下嫁給起居郎 鄭顥,按常例要用銀箔飾車,從宣宗開始,改為銅飾。公主出嫁時,宣宗親自告誡她,到夫家要嚴守婦道,不得以皇家貴胄輕視夫族。有一回,駙馬的 弟弟鄭覬得了重病,宣宗打發中使去探望。中使回朝,宣宗詢問公主在否,中使答,公主在 慈恩寺觀戲。宣宗大怒,說:「朕有時怪 士大夫家不願娶公主為妻,至今才知其情。」於是命人把公主叫來,當面斥責道:「小郎有病,你為何不去看視,反倒去看戲?成何體統!」公主一看 父皇發怒,嚇得連忙請罪,表示洗心革面,不再敢犯。
讓人吃驚的是,宣宗的二女兒 永福公主,已經選定於綜為 駙馬,不日就要下嫁,公主也很高興。偏偏在一次和宣宗同席吃飯時,因為一點兒小事慪氣,把筷子折斷。宣宗大動肝火,憤然說:「你這般性情,怎麼能嫁到 士大夫家做媳婦?」當即傳旨,令四女 廣德公主下嫁於綜。就這樣,永福公主眼睜地看着自己的未婚夫被父皇奪去,送給了妹妹。
是否為僧
唐宣宗為僧之事的來源,主要是 韋昭度的《讀皇室運尋》和令孤澄的《貞陵遺事》,在這兩篇文章中,他們 說唐武宗為了爭奪皇位,曾想殺死光王(即後來唐宣宗)。於是派中常侍四人將光王抓來,浸在宮內廁所里。有個叫仇公武的宦官有心搭救,便假意藉口已殺死光王,而將其送出 皇室。三年後,武宗死,宦官頭子才將光王請出來當皇帝。
不過不少史家,如北宋的 司馬光,認為唐宣宗曾被唐武宗迫害及出家為僧是沒有根據,因正史中沒有相關記載,而且當時唐宣宗只是眾多的庶出皇叔其中之一,對唐武宗的帝位根本沒有威脅,更有史家認為唐宣宗被唐武宗迫害而出家為僧的講法,是後世佛教徒杜撰出來的故事,為的是醜化曾推行 會昌滅佛的唐武宗,同時聖化在登基後支持佛教的唐宣宗。
經過佛教徒的渲染,五代時《中朝故事》、《北夢瑣言》及宋 陸游《避暑漫鈔》中也都有光王潛逃到 江南遁入空門的簡略記載。五代末,宋初人 贊寧《宋高僧傳》也說,宣宗為僧,曾遊方到 杭州, 齊安禪師很好地照看了 他。宣宗即位時,齊安已死,宣宗為了報恩,便敕賜寺名,諡齊安為悟空大師,還御製哀詩悼念。此外,在禪宗的名僧 希運《黃檗宛陵錄》中也有記載,說 唐宣宗為沙彌時,曾見黃檗大師大佛殿上禮佛,便問,「不看佛求,不看法求,不看眾求,長老禮拜當何所求?」於是兩人一問一答,就說起公案來。禪宗以說「公案」代替說經,這次兩人的談話,還成了以「黃襞禮佛」為命名的有名的「公案」。希運在 江西主安 黃檗山路過,傳說還曾和正在該山做沙彌的 唐宣宗一同觀瀑布,吟詩作賦。
關於宣宗為僧的傳說,隨着時間的推移,流傳越廣,也傳得越來越神奇。到明代時,有一名僧圓悟禪師在其撰的《碧岩集》中,是這樣記載的:宣宗少時,爬到哥哥穆宗的龍床上,作出接見大臣的姿態,穆宗非常讚賞。武宗即位後,記起此事,便心存疑忌,想害死宣宗,宣宗不得不逃走,就在香嚴智閒和尚門下剃度為僧。後隨智閒和尚來到江西廬山,兩人同觀瀑布,智閒提出要作詩,其動機是覺得此人氣度不凡,想趁機考考他,以判斷其底細究竟怎樣,便先吟出兩句詩:「穿雲透石不辭勞,地遠方知出處高。」宣宗接着吟到:「溪澗豈能留得住,終歸大海作波濤。」智閒和尚見此人學識淵博,氣度不凡,便以禮相待。後來在一次鹽官會上,希運是首座法師,在其禮拜時,兩人就談起「公案」來,在這裡,與《黃檗宛陵錄》中所記載不同的是,將智閒和尚代替了 黃檗禪師,地點也由黃檗山變成了江西廬山。另外,在《黃檗萬福禪詩志》中也有關於 唐宣宗為僧的記載,該書中則將地點又搬至 福清黃檗山,將黃檗禪師觀瀑布所吟的兩句詩也改為:「千岩萬壑不辭勞,遠看方知出處高。 唐宣宗所吟的兩句詩倒沒有改。《禪詩志》中還說, 唐宣宗來到福清黃檗山後,又南行至 惠安觀看 洛陽江,再南行至 同安,還出現了所謂神象夜間出來迎接宣宗到來之事。[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