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杜陵原上蟈蟈叫(張春波)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 杜陵原上蟈蟈叫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杜陵原上蟈蟈叫》中國當代作家張春波的散文。

作品欣賞

杜陵原上蟈蟈叫

天下萬物,至柔至弱者,莫過於水;至剛至強者,也莫過於水。說其柔弱,是指任何物體,都可輕易刺進水中;說其剛強,不論是堅硬的山岩峪口,還是深厚的黃土溝壑,無一不是水流衝擊而成。所以,因了一條滻河從中通過,就硬生生地把一塊完整的土地,切割成了兩個坡原。河東是白鹿原,河西就是杜陵原,兩原之間,為寬闊的河床川道

白鹿原離城較遠,那時叫狄寨原,名氣也沒現在這麼大。杜陵原就不同了,過了等駕坡,就是馬騰空,馬騰空西側就是杜陵原了。那時的杜陵原,還只是一片旱原,原上有三兆、繆家寨等好幾個村子,村民世代靠種莊稼為生,因而把個原坡地改造成層層梯田,雖說是旱原,但因了土層肥厚,小麥成熟時節,依然麥浪滾滾,黃燦燦的成了金色的原野。

這時候,原北面的東方、秦川華山、崑崙、西光等幾個大國防廠的職工家屬們,就結伴而至,去撿拾農民收割後撒落在田裡的麥穗,儘管那年月城裡的工人瞧不起農民,把農民不論老少統稱為老農,惟獨此時,走進了人家地頭,才換作了一番巴結討好的模樣,生怕被老農攆走或收走袋中的麥穗。

那時城市戶口是按月供應商品糧的,每月最多的不過30來斤,放在今天來看,已然不少,可要知道那時每人每月限量供應4兩油、半斤肉,所以家家日子都是緊巴巴的。在地里撿拾些麥穗,多少也是個補襯。原上人寬厚,當然也忙不過來,撿就撿吧,反正掉在地里,一場雨一浸,也是個發芽出苗浪費,還不如叫人撿拾了至少不糟蹋況且人家城裡人也是頭頂烈日,一顆汗珠子掉地,才撿來一顆麥粒的嘛。

短短的幾天麥收,手疾眼快的,也能撿拾個幾十斤呢。拿回家曬乾,雙手揉搓,去掉麥芒麥殼,就是麥粒了,先一天用水泡好,下班後用水煮熬一下,又筋又香的麥仁稀飯就是它了。還有的將煮熟的麥仁撈出,撒拌上曲子,一個對時,就成了麥麩坯,類似於醪糟坯子,條件好的,撒上白糖,差些的,捏一撮糖精,甜中微酸,比汽水醇厚好喝。問問現在上了年歲的老國防人,相信在記憶中還不會忘掉那段時光吧?

[1]

作者簡介

張春波,必讀社簽約作家。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