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村橋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楊村橋鎮位於浙江省杭州市建德市中部,東與乾潭鎮接壤,南與梅城鎮、下涯鎮馬目村交界,西與下涯鎮毗鄰,北與乾潭鎮下包村相連。
320國道(滬瑞線)、杭新景高速穿境而過,2018年底投入運營的杭黃高鐵建德站位於該鎮梓源行政村境內,新建的建德十里埠港區位於該鎮十里埠行政村沿江。待建的杭衢高鐵和金建高鐵將在這裡交匯,是一個充滿生機活力的高鐵樞紐中心集鎮。
該鎮擁有較久的草莓種植歷史,素有"中國草莓之鄉"和"草莓小鎮"的美稱。2020年5月26日,楊村橋鎮入選2020年農業產業強鎮建設名單。[1]
介紹
楊村橋鎮位於建德市中部,全鎮面積133.2平方公里,下轄:緒塘、梓源、楊村橋、官路、十里埠、上山、路邊、嶺源、黃盛、龍溪橋、長寧、徐坑、龍源,共計13個行政村,1個居民委員會。鎮總人口為19697人,農戶數為5649戶,其中非農業人口691人。
楊村橋鎮位於素有"人間天堂"之稱的浙江杭州西部,是國家級旅遊城市建德市中部重鎮之一,素有"中國草莓"之鄉,"嚴州白梨"之都美譽。
地理
楊村橋鎮位於建德市中部,東連乾潭鎮,南接梅城鎮,西鄰下涯鎮,北交乾潭鎮下包村。距建德市府所在地新安江街道20公里。320國道穿境而過,杭新景高速楊村橋設有出口,規劃建設的杭黃鐵路和臨金高速也將在此設站,是一個交通便利,資源豐富的新興集鎮。
歷史
據傳元朝時,楊姓卜居此地,建一橋,取名楊村橋,地以橋名。楊村橋鎮歷史悠久。清末為山路莊和鶴皋莊,民國初年山路莊和鶴皋莊合併為山鶴鄉。1949年5月至1950年6月仍為山鶴鄉。1950年7月分設為楊村橋鄉和緒塘鄉,人民公社化後為楊村橋公社和緒塘公社,1965年4月兩公社合併稱楊村橋公社。1983年12月恢復楊村橋鄉。1986年12月為楊村橋鎮。1992年4月長寧鄉併入楊村橋鎮。[2]
城鎮建設
楊村橋鎮位於素有"人間天堂"之稱的浙江杭州西部,是國家級旅遊城市建德市中部重鎮之一,素有"中國草莓"之鄉,"嚴州白梨"之都美譽,320國道、建設中的杭千高速公路橫穿全境。全鎮地域面積133.2平方公里,轄22個行政村,1個居民區,人口19448人,耕地面積892公頃,山林面積11216公頃。
2002年,全鎮總面積133.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13895畝,山林面積168239畝。實現國內生產總值3.5億元,比上年長率17%。實現工農業總產值9.8億元,比上年增長14%;其中農業總產值1.45億元,比上年增長10%;工業總產值8.4億元,比上年增長21.8%。完成財政收入802萬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271.6萬元。農民人均收入5401元,比上年增長9.2%。工業銷售產值8.02億元,比上年增長19%;外貿出口交貨值5200萬元,比上年增長61%;完技改投入1808萬元,比上年增長46%。第三產業增加值0.25億元,比上年增長8.7%;固定資產總投資2029萬元。糧食播種面積1232公頃,糧食總產量5555噸;種植草莓201公頃,產值3496萬元。擁有工業企業總數376家,第三產業實體670家,交通運輸業251家,商品流通業227家。
招商引資
楊村橋鎮自然環境優美,交通條件優越,區位優勢明顯,是投資辦廠、開發旅遊的理想場所。全鎮社會經濟蓬勃發展,開發農業成效顯著。種植草莓面積267公頃,白梨種植面積334公頃,花卉苗木基地68公頃,飼養家禽百萬羽,農業總產值1.62億元。
工業經濟
楊村橋鎮工業經濟蓬勃發展,擁有200家各類經濟性質的企業,工業結構以五金、化工、礦產、針織服裝、電器、消毒產品、飼料等綜合發展,工業產值9.5億元。
第三產業
楊村橋鎮第三產業逐漸提升,第三產業實體532家,其中建築業25家,交通運輸業182家,商品流通業228家,飲食業64家,旅遊業28家,其他3家。餐飲業融匯東西南北各大菜之長,富含"楊村橋"的獨特川味,以優質的服務,合理的價格,聲名遠播,"觀莓、品莓、詠莓"的旅遊觀光業文化別具一格,獨有風味。
精神文明
在21世紀,鎮黨委、政府將帶領全鎮人民按照"重農、強工、興市、美區、富民"的工作思路,高舉鄧小平理論的偉大旗幟,全面貫徹黨的十五大和十五屆三中全會精神,以現代化農業建設為方向,推動農業的綜合開發;以骨幹企業提高為動力,促進全鎮工業共同發展;以集散市場培育為抓手,拓展商品銷售市場;以城鎮建設為契機,美化鎮村生活環境;以人民生活質量提高為目的,推進社會事業全面進步。致力"合力興鎮,再創新業"的偉大實踐,以嶄新的姿態跨入新世紀,把楊村橋建設成為浙西地區一顆璀璨奪目的明珠。
改革開放
1982年,全鎮群眾基本用上自來水。 1987~1998年,楊村橋衛生院投入200餘萬元進行硬件設施改造,現已擁有占地8畝、1300多平方米的門診大樓,1000平方米的病房,為建德市一流鄉鎮醫院。
90年代初,全鎮農村通過種植結構、良種結構和品種結構大調整,農民很快富裕起來。
1991年,鎮人民政府投資600多萬元,開闢了"飲食一條街";1991年起,鎮人民政府先後投入467萬元,進行廣播電視網絡建設,至1996年實現全鎮廣播電視聯網;1997年,開通加密電視,實現與建德市台聯網,頻道增至24個。
1992~1998年,鎮人民政府先後投入281萬元,建成楊村橋中學一、二號教學樓、杭州廣宇希望小學教學樓;楊村橋信用社1997年度榮獲全國農村信用社系統支農先進集體,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戴相龍來該社視察。
1993年,開通程控電話;
1993年12月13日,時任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溫家寶,在省市領導陪同下,視察"新安江"牌草莓基地緒塘村,並聽取了鎮黨政領導關於發展"一優兩高"農業,農民實施"草莓一稻"種植模式很快富裕起來的匯報。
1994年,全鎮企業進行經營機制改革,鎮辦企業轉為私營企業或租賃經營,工業產值達到13862萬元,比1993年增長92%,1998年,實現工業總產值45548萬元,比1993年增長5?3倍,實現利稅1938萬元,比1993年增長4?5倍。
1995年,被授予建德市首批小康鎮。
1996年,建成楊村橋郵電支局大樓;
1996年,開通移動電話。
1997年,投資1200萬元開發長220米、寬21米的商貿大街和建成占地1600餘平方米的綜合市場;1997年,實現村村通電話;1997~1998年,投資240萬元,將全長11公里泥沙路面的楊長公路,改建成瀝青油路。
1998年,農業產值達到10637萬元,比1991年的1610萬元,增長5?5倍;1998年末,農民存款餘額達到6003萬元,位居建德市農村信用社第一。
杭州夢耐製衣有限公司1997年、1998年被評為全國出口創匯先進企業。1996~1998年,被浙江省計劃與經濟委員會、統計局、體制改革委員會、企業評價中心等四部門評為三資最大工業企業,最佳經濟效益企業;1996~1998年,被浙江省會計師事務所評為三A級信用企業;1998年,被浙江省計劃與經濟委員會、統計局、體制改革委員會、企業評價中心等四部門評為行業最大工業企業。該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傅國柱於1998年度被浙江省鄉鎮企業局評為私營企業傑出總經理。1998年4月上國際因特網。
經濟發展
在改革開放浪潮的推動下,鎮黨委、政府從"搶機遇,抓穩定,促效益,求發展"上入手,結合楊村橋實際,竭力發揮交通、市場信息、資源等優勢,大膽開拓創新,使全鎮綜合實力明顯增強,社會和經濟發展取得了可喜的,令人矚目的成就。1998年全鎮實現工農業總產值5億元,躋身建德市先進鄉鎮行列,財政總收入552萬元,農民人均收入3724元,高於全市平均水平。
改革開放
改革開放二十年來,楊村橋鎮的工業經濟採取"多輪驅動,多軌運行"的戰略方針,使鄉鎮工業迅速發展,逐步形成了以服裝、飼料、木製品、工藝品、小五金加工五大支柱行業為主體的工業發展新格局,以上規模、上檔次、高效益為切入口,着力做好企業的機制轉換工作,強化內部管理,提高經濟效益。杭州夢耐製衣有限公司充分發揮骨幹企業優勢,加大技改力度,兼併了杭州大雅有限公司和滬建棉紡廠兩家國營企業,有效地增強了企業的活力。全鎮現有大小工業企業208家,1998年實現工業總產值4億元。
楊村橋鎮第三產業發展迅猛。1991年鎮政府投資600萬元,開闢了"飲食一條街",個體餐飲業從1986年的30家猛增到120多家。1997年鎮政府又投資1200餘萬元,開闢了商貿大街和農貿綜合市場,使集鎮貿易日趨繁榮。1998年,全鎮產值第三產業達到8000萬元。第三產業實體532家,其中建築業25家,交通運輸業182家,商品流通業228家,飲食業64家,旅遊業28家,其他3家。餐飲業融匯東西南北各大菜之長,富含"楊村橋"的獨特川味,以優質的服務,合理的價格,聲名遠播,"觀莓、品莓、詠莓"的旅遊觀光業文化別具一格,獨有風味。
楊村橋鎮工業功能區位於杭千高速公路和320國道之間,區位優勢非常明顯,現已完成供水、供電、污水管道和土地平整等五通一平的基礎設施建設,規劃合理,配套齊全。
農業建設
楊村橋鎮農業經濟穩步發展,鎮黨委、政府認真探索"農民不離土地奔小康"的農業發展路子,大膽地進行種植結構調整,先後建立了優質米、乾鮮水果、水產品、生態經濟型林業、名優茶製作、家禽養殖六大農業開發基地。本鎮的特色產品"嚴州白梨",通過良種引進、新品種的開發,從1992年的630畝、133噸發展到1998年的2111畝、2178噸,產值達到697萬元;鎮農業的拳頭產品"草莓",通過政府搭橋、專家指導、規劃,生產走上了突飛猛進的快車道,1998年全鎮大棚栽培3133畝,實現產值2556萬元,每畝最高收益12000元,產品銷往北京、廣州、大連、杭州、南京等大中城市,種植草莓最早的緒塘村被譽為"浙江草莓第一村"。1998年全鎮13683畝耕地,實現產值4325萬元,土地產出率達到每畝3161元。
氣候溫度
本鎮介於東經119.30'至119m30',北緯29,31'至29,41'之間,主要耕地和村莊分布在國道兩側,北面以山區為主,最高的山為長寧村紅獅岩山,海拔942.4米。地形北高南低,東西通平,屬低山丘陵區,四季分明、氣候濕潤、雨水豐沛、氣候溫暖,水、土、光、氣、熱條件良好,年平均氣溫16.9攝氏度,年平均總積溫為6180攝氏度,年平均降水量為1450毫升,全年無霜期平均為254天。地表徑流年平均深度為700毫米,徑流量為9650立方米。土地肥沃,適應種植糧食、草莓、白梨、茶葉等農作物。本鎮水陸交通都十分便利,320國道橫貫全鎮,新建的杭州至千島湖高速公路通往金、衢、江西,楊村橋距鐵路-新安江站極為便利,距蕭山國際機場120公里,水路可通富春江、蘭江、錢塘江和京杭大運河。
規模產業
楊村橋效益農業在建德市名列前茅。始終堅持走效益農業規模化,規模產業科技化發展道路,主動引入市場理念,依靠科學技術,圍繞市場需求,不斷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發展特色農業、效益農業,首創了"千斤糧 "、"萬元田",種植模式從單一的"草莓-稻",形成了"草莓-瓜果、草莓-蔬菜"模式,形成了糧、草莓、白梨、網紋瓜、畜禽、茶葉六大主業品種經濟發展的格局。1978年,人口13639人,人均收入為104元,農業總產值2263025元;1992年長寧鄉併入楊村橋後,總人口為17562人,人均收入達到1877元,總產值21045萬元。1998年後,農業經濟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穩定"為目標,以發展為主題,以產業結構調整為主線,以科技進步為動力,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為目標,效益農業經濟發展呈現良好勢頭。到2001年,全鎮種植結構調整面積達到8000畝,占全鎮大田面積的80%。草莓種植面積4000畝,草莓繁育苗1500畝,白梨新品種改良基地2300畝,無公害茶葉4242畝,花卉苗木1000畝。養殖經濟不斷發展壯大,養殖大戶從2001年的38戶發展到2004年500戶,其中蛋雞養殖大戶(飼養蛋雞2000羽以上)的有48戶,全鎮總養殖蛋雞77萬羽;肉豬養殖100頭以上的農戶20戶。2007年實現農業總產值2.29億元,農民人均收入達8523元。
網紋瓜
楊村橋是貢品嚴州白梨的原產地,種植面積為334.5公頃,品種有"杭青"、"圓黃"、"翠冠",為主要品種。註冊有"金緒塘"牌蜜梨,其果型大、肉質白,鬆軟可口,深受消費者歡迎。2004年總產值為250萬元,為農業收入的一大經濟來源。2003年,在浙江大學專家的支持下,網紋瓜種植在黃盛村取得成功。草莓套種網紋瓜,每畝可增益4000元以上。
草莓之鄉
楊村橋是中國大棚草莓之鄉,現有種植面積267公頃。率先從日本引進大棚草莓種植技術,由原來的苗木消毒轉化為土壤消毒。種植的"豐香"、"章姬"、"紅頰"等品種,遠銷北京、廣東、青島、南京等地。2004年總產值為2400萬元。1994年12月13日,溫家寶同志到楊村橋視察大棚草莓種植,並給予高度評價。現楊村橋鎮已形成草莓現采、現嘗、銷售一條龍,草莓活動、草莓文化正在逐漸發揚光大。
名優水果
緒塘村位於鎮西部,南臨新安江,中貫320國道,水陸交通十分便利,有發展商品生產得天獨厚的條件。"新安江牌"草莓等名優水果在該村已形成規模生產。所產"新安江牌"草莓果大、鮮甜、產量高、收穫期長(6個月),無論產量和質量在全省及至全國都獨占鰲頭。1998年種植面積達到1000畝,占全鎮的四分之一,產值達750萬元。這裡又是草莓銷售的集散地,具有集市旺、大戶多、渠道暢等優勢。緒塘村的"嚴州白梨"亦遐邇聞名,具有果大、肉細、味甜、掛果率高等優點,在20世紀20年代就有栽種,1998年達1600餘畝。
民風民俗
千層糕
鎮境內10餘公里的320國道線兩旁,擁有120餘家餐飲店,形成了"飲食一條街"。融匯東西南北各大菜系之長,形成了"楊村橋菜"的獨特風味。"吃在楊村橋"的美名已眾口皆碑。? 消逝的風俗--吃千層糕
五穀神
每年農曆七月十五日,新谷登場,家家戶戶吃"千層糕"和祭祀"五穀神"。"千層糕"的做法是把新米浸泡在稻草灰水中,大米浸脹後磨成米漿,用蒸發糕方法把米漿一層蒸熟後再澆一層,數層蒸熟即成。全家人都必須吃,意在一年高一年。傍晚男主人在大路邊或田邊焚香、點燭和燒紙錢,擺上"千層糕",祈禱"五穀神"保佑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新中國成立後,祭祀"五穀神"之俗隨破除迷信已不復存在,而吃"千層糕"之風仍存。有的村也包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