枉己正人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枉己正人漢語成語,拼音是wǎng jǐ zhèng rén,意思是指自己不正,卻要去糾正別人。出自《孟子·萬章上》。
成語用法
作謂語、賓語;指自己立場不正,卻去糾正別人。[1]
成語出處
《孟子·[[]]萬章上》:「吾未聞枉己而正人者也。」
孟子(約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名軻,字子輿 ,鄒國(今山東鄒城東南)人。戰國時期哲學家、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之後、荀子之前的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與孔子並稱「孔孟」。 孟子宣揚「仁政」,最早提出「民貴君輕」思想,被韓愈列為先秦儒家繼承孔子「道統」的人物,元朝追封為「亞聖」。 孟子的言論著作收錄於《孟子》一書。其中《魚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寡人之於國也》和《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等篇編入中學語文教科書中。[2]
參考文獻
- ↑ 專家:美枉己正人 曝「強盜邏輯」人民網
- ↑ 我與師父的三年和三十年中國法院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