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查繼佐與明史案的關係?莊廷鑨明史案的影響?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查繼佐與明史案的關係?莊廷鑨明史案的影響?露下空林百草殘,臨風有慟奠椒蘭,韭溪血化幽泉碧,蒿里魂歸白日寒。 一代文章亡左馬,千秋仁義在吳潘,巫招虞殯俱零落,欲訪遺書遠道難。

——顧炎武《汾州祭吳炎潘檉章二節士

鹿鼎記》的開篇就是莊廷鑨明史案,明史案是康熙初年一場文字獄,誅連甚廣。明史案的經過是這樣的:浙江湖州富戶莊廷鑨因病眼盲,欲效仿歷史上同為盲人的左丘明,寫就一部史書。因為自己所學識不夠,所以花錢去買明末首輔大學士朱國楨所作的明史遺稿。又延請江南的一些才子編輯修訂其稿,並增補了崇禎朝的歷史。[1]

此書刊行問世,名曰《明書輯略》。此書在滿清入關之後,仍尊奉南明年號,另有提到明末建州女真的事,還有諸多揚明抑清的文字(呼努爾哈赤為「努酋」,稱清為「建夷」)。不久歸安罷官知縣吳之榮觀得此書,發現上述問題,遂告於湖州知府處,莊家以重金賄賂相關官員,得免。吳之榮卻並不罷休,繼續上告,終於驚動權臣鰲拜,遂興起了一場文字大獄……

康熙二年(公元1663年)五月,莊廷鑨明史案結案,七十餘人被處死,其中十四人凌遲,受本案牽連者則有千餘人。《明史輯略》被銷毀。

明史案牽涉到伊璜先生查繼佐。原來莊廷鑨因仰慕查繼佐,擅自將其名署於書上,所以被牽連進此案。可是不知何故,査繼佐得在此獄中倖免成為三位倖存者之一。金庸在《鹿鼎記》中說是查繼佐與吳六奇交好,吳六奇為其周旋的緣故。但査繼佐自己否認了此事(《查繼佐年譜》說:「葛如,方布衣野走,世傳余有一飯之恩,懷之而思報。其實無是也。是則公在時已傳其事,故公為之辨。」),可見這一說法並不屬實。那麼査繼佐究竟為何得以倖免呢?

實際上,査繼佐之所以能倖免於難,是因為他先吳之榮檢舉了此事。按《查東山先生年譜》:,「陸子麗京(圻,字景宣,錢塘人)告先生曰:『南潯有莊鑨者(字子相,湖州人,貢生)作《明史紀略》,參閱姓氏首列東山(菜九摘按,即查繼佐),次范子文白(驤),次及某,共十八人。(日記作廿一人)作序者李霜回(令皙)也。』先生殊駭,所謂大警者定以此矣。擬牒當事,從刀筆家稱此書不工。先生曰:『吾三人不工,此書是仇莊,非善。』因投牒督學,手着四六體,中一聯:『倘或犯於所忌,間有非所宜言。』併入范、陸名於牒,范、陸不知也。率此一聯,生三家三百餘口。」

不過查繼佐和吳之榮還是有很大不同的,吳之榮主要是為了謀功升官(用獻血染紅頂戴),査繼佐則主要是為了撇清關係,檢舉之後,未受理,他也沒有死追不放。

值得注意的查繼佐有一本史學著作《罪惟錄》流傳後世,此書一直藏在牆壁內,知道辛亥革命、清廷覆滅後,始見於世。而《罪惟錄》據說參考了《明史輯略》。在《罪惟錄》中,查繼佐堅持自己反清的立場,表示自己是明朝人,不是大清子民。書中都用明朝年號,康熙三年寫成永曆十八年。這本書證明査繼佐應該還是心向明朝的。明史案的罪魁禍首還是那個卑鄙無恥的吳之榮。不對,是滿清朝廷(此時康熙尚未親政,鰲拜掌權。不過如果康熙親政了,這場文字大獄一樣會發生),吳之榮只是幫凶……[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