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化學工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核化學工程》,核燃料循環化學工藝方面的第1本教科書。曼·本尼迪克特與托·皮格福特合著。1957年麥克格勞—希爾出版公司在紐約、多倫多和倫敦出第1版。1960年出俄譯本。1981年經作者補充、改編後出第2版,作者增加了漢·利瓦伊。第2版的中譯本,1988年原子能出版社出版,汪德熙等譯。
內容簡介
本書第2版由第1版的12章、594頁增加到14章、1 008頁,中譯本約138萬字。共有4個部分。第1部分(第1—4章)概述了核反應堆燃料循環的化學動力學和放射性化學動力學。其中,第1章為核能應用中的化工問題,第2章為核反應,第3章為核反應堆燃料循環,第4章為金屬的溶劑萃取。第2部分(第5—7章)按順序講述了鈾、釷、鋯和鉿,分別闡述了這些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物理和化學性質以及製備工藝。第3部分(第8—11章)討論了核反應堆生成的高放射性物質的處理。其中,第8章為輻照燃料和核反應堆其他材料的性質,第9章為鈈和錒系其他元素,第10章為核燃料後處理,第11章為放射性廢物管理。第4部分(第12—14章)討論了穩定同位素的分離。其中,第12章列出了核工程中最重要的穩定同位素,討論了同位素分離方法和一般理論。第13章闡述了氫和其他輕元素的同位素分離,特別是蒸餾、電解和交換法。第14章闡述了鈾同位素分離,着重於氣體擴散法、氣體離心法、空氣動力學方法、質量擴散與熱擴散以及激光法。書末附有4個附錄,分別是基本物理常數、換算係數、核素的性質以及某些選定的放射性核素的放射性(允許)濃度極限值。
本書是核化學工藝的典範著作,其特點是用化工原理的觀點論述與核能有關的化學和工程問題,內容廣、層次清晰、圖文並茂,特別是放射性廢物處理一章被認為,內容新、實用、易懂、頗有見解,是理工科大學有關專業的高年級學生、研究生,從事核反應堆材料的專業人員,從事濃縮、純化、分離工藝和安全儲存核反應堆材料的專業人員以及從事核工業生產的工程師和科學家,有價值的參考書。本書欠缺之處是單位制不統一、在鈾同位素分離一章中完全忽視化學交換法。
作者簡介
曼·本尼迪克特(Manson Benedict,1907— ),美國核物理學家,擅長於應用化學、化工和核工程,是麻省理工學院核工程系名譽教授。早年曾參加過以氣體擴散法從天然鈾中分離鈾-235的可行性研究,並在田納西州橡樹嶺的K-25氣體擴散工廠中主持工藝研究、制定工藝規程和參與工廠生產。1951年成為麻省理工學院核工程系的第1位教授。1962—1964年間,任美國原子能委員會總諮詢委員會主席,並被選為美國全國科學院院士,全國工程科學院院士等。主要著作有《氣體擴散工藝》(合編)及論文。
工具書
工具書是專供查找知識信息的文獻。它系統匯集某方面的資料,按特定方法加以編排,以供需要時查考使用。根據工具書的基本性質和使用功能,可以劃分為檢索性工具書[1]和參考性工具書[2](美國工具書專家蓋茨稱其為控制-檢索型工具書和資料型工具書,Information:control and access,Sources of information)。另外還可以根據語種、學科內容、規模大小等標準進行劃分。
視頻
核化學工程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檢索工具書可以用哪些 ,搜狐,2019-12-20
- ↑ 參考工具書,道客巴巴,2013-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