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樹軟腐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桃樹軟腐病
桃樹軟腐病,病菌從植物表面的傷口侵入,在擴展過程中分泌原果膠酶,分解寄主細胞間中膠層的果膠質,使細胞解離崩潰、水分外滲,致病組織呈軟腐狀。由細菌引起的軟腐病常因伴隨的雜菌分解蛋白膠產生吲哚而發生惡臭。由黑根霉引起的軟腐病在病組織表面生有灰黑色霉狀物,是病菌的孢囊梗和孢子囊。
基本信息
中文名: 桃樹軟腐病
病原中文名: 葡枝根霉病原
分類地位: 接合菌亞門
病害類型: 真菌
主要危害作物: 桃樹
主要為害部位: 主要危害近成熟期至貯運期的果實
為害症狀
該病主要危害近成熟期至貯運期的果實。發病初期病果表面產生黃褐色至淡褐色腐爛病斑,圓形或近圓形;隨病斑發展,腐爛組織表面逐漸產生白色霉層,漸變成黑褐色,霉層表面密布小黑點;病斑擴展迅速,很快導致全果呈淡褐色軟腐;發病後期病斑表面布滿黑褐色毛狀物。[1]
病原
病原為黑根黴菌Rhizopus stolonifer(Ehrenb.ex F.) Vuill.屬結合菌亞門真菌。(1)形態。病菌形成孢囊孢子和接合孢子。孢囊孢子萌發後形成沒有隔膜的菌絲。菌絲體由分枝、不具橫隔的白色菌絲組成,含有許多細胞核。孢子囊成熟後破裂,黑色的孢子在適宜的條件下,即可萌發成新的菌絲體。菌絲體以假根着生於寄主體內,菌絲從此部位伸長形成孢囊梗,頂端長出孢囊。孢囊直徑60~300μm,黑褐色,內含孢囊孢子。孢子球形、橢圓形或卵形,帶褐色,表面有縱向條紋,大小5.5~13.5μm。(2)寄主。桃和其他果實類、蔬菜類均可受害。[2]
侵染規律
病原通過傷口侵入成熟果實,孢囊孢子經氣流傳播。健果與病果接觸也可傳染。而且傳染性很強。
發病條件
病原菌在自然界廣泛存在,借氣流傳播,主要從傷口侵入,另外還可通過病健果接觸傳播。果實受傷是誘發該病發生的主要因素,高溫下貯運果實發病嚴重。病原菌在自然界廣泛存在,借氣流傳播,主要從傷口侵入,另外還可通過病健果接觸傳播。果實受傷是誘發該病發生的主要因素,高溫下貯運果實發病嚴重。
防治措施
農業防治
防止果實受傷;合理澆水,防止果實自然裂傷;合理採摘,避免果實碰傷;精心挑選,防止傷果進入貯運場所;儘量採用低溫貯運,以利控制病害。
藥劑防治
生長後期注意蛀果害蟲及果實病害防治。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