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梅堯臣行走鷹城(賀宇軍)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梅堯臣行走鷹城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梅堯臣行走鷹城》中國當代作家賀宇軍的散文。

作品欣賞

梅堯臣行走鷹城

一直以來,在我的印象中,梅堯臣的詩名不及李白、蘇軾、黃庭堅。早歲居家魯山鄉下,就聽說過他的《魯山山行》詩,其詩詩風平淡含蓄,語言樸素自然,形象清切新穎,比較細膩地描寫了晚秋山間荒涼幽靜的景致。的確在詩歌創作上有着異乎尋常的表現。作為一首家喻戶曉的詩歌名篇,《魯山山行》成就了梅堯臣在鷹城詩壇的地位。但令我始料未及的是,隨着對梅堯臣的深入了解,尤其是其任官襄縣,在鷹城行走多後,一路走來一路歌,留下了一首首膾炙人口的詩篇。其詩歌功力深厚,絲毫不亞於上述這些大家,而且,每一篇都有自己獨特的感受。

梅堯臣,字聖俞,宛陵(今安徽宣州)人,世稱宛陵先生。如同黃庭堅一樣,他幼時家貧,但酷愛讀書。16歲那年鄉試未取之後,迫於家庭貧困原因,被迫跟隨他的叔父到河南洛陽謀生,初來乍到,謀得主簿(相當於文書)一職,之後又在孟縣、桐城縣連續擔任主簿職務。事不過三,在連任三縣主簿之後例升知縣,召試,賜進士出身,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等,世有梅都官之稱。梅堯臣入仕後,曾躊躇滿志,胸懷天下,他立志改名「聖俞」為「堯臣」,意思是立志要做個聖明君王堯的賢臣,然而他卻並沒有遇到真正的聖君。歷史上,梅與歐陽修、蘇舜欽齊名,並稱梅歐或蘇梅。其早期詩歌創作,曾受西崑詩派影響,和黃庭堅一樣,兩者詩風都有變化,黃庭堅在詩歌創作中「搜獵奇書,穿穴異聞」,崇尚瘦硬風格,創製拗律,倡「奪胎換骨,點鐵成金」之法。二梅堯臣則強調《詩經》、《離騷》的為文風格,反對浮艷空泛。藝術上,注重詩歌的形象性、意境含蓄等特點,主張「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含不盡之意見於言外」。所作多反映社會現實和民生疾苦。如在鷹城地域中的《汝州夢》、《汝墳貧女》、《襄城對雪》之二等。此外在寫景佳句上有意新語工的「五更千里夢,殘月一城雞」(《夢後寄歐陽永叔》)等。但不可避免地出現了質樸古硬,缺少文采,有過分議論化、散文化的傾向。因為他對宋代詩風的轉變有巨大的影響,劉克莊稱其為宋詩的開山祖師。代表作品有《宛陵先生集》、《悼亡三首》等。

歷來名人之士都喜歡吟哦鷹城大地,梅堯臣在行走鷹城的過程中,寫下了《汝州》:「主人少聽我,為言風土殊。美哉面有顙,生此頸若壺。噫號無冬夏,歲禱無嗟吁。只憐郡池上,不異山林居。」有汝州篇,接着就有汝州夢篇。一個時期以來,習近平提出中國夢後,各地紛紛效仿,分別提出過自己的夢,汝州夢也不言而喻產生。但都為時不長,中央明確要求後,汝州夢不復存在。但梅堯臣的汝州夢卻傳唱至今。他在《三月十四日汝州夢》中寫道:「我歸十九年,

飲不負升斗。昨夕夢見之,謂須多置酒。雖慰魂來言,定不復入口。俟當返吾廬,且為貯甖缶。夢寐何敢欺,從笑愚所守。」梅堯臣在其代表作《汝州等慈寺閣望嵩岳》中寫道:「崢嶸古寺閣,蒼山插晴檐。少室出天外,巍巍何尊嚴。王都在其下,風露國所沾。日暮飛雲歸,已失中頂尖。」在《汝州後池聽水》中寫道:「春水泉脈動,分岩臨澗源。津津出石齒,泠泠縈竹根。如野雲翠,復落郡池喧。心靜意自適,不知朝市煩。」在《汝州王制待以長篇勸予復飲酒因謝之》中寫道:「前因飲酒多,乃苦傷營衛。嘔血踰數升,幾不成病肺。上念父母老,下念妻兒稚。不死常抱痾,於身寧自貴。樊子來勸我,止飲良有謂。公復遺我詩,責我詞甚毅。指以年齒衰,非酒何養氣。春飲景可樂,夏飲暑可避。秋飲心忘愁,冬飲暖勝被。醉歌人不怪,醉言人不忌。在酒功實多,止酒酒何罪。假如壽九十,今子已半世。不飲徒自苦,未必止為利。胡汨妄與真,恐乖達者意。屈原吟澤畔,方悟獨醒累。子居今之時,安免人病議。是以告子勤,子守亦詞計。我讀才一過,不覺顏起愧。自茲願少飲,但不使疾熾。書此以謝公,公言誠有味。」

在汝州民間傳說中,汝河曾是女媧所居之地,汝河即因女媧得名。《山海經》中所說的女幾部落也源於此。古籍《世本•氏姓篇》說:「伏羲封弟媧於汝水之陽。」梅堯臣不僅吟哦汝州、汝州夢,而且,看到了汝河這條流淌着詩意的河流,因為最早《詩經•汝墳》吟詠道:「遵彼汝墳,伐其條枚。未見君子,惄如調飢。遵彼汝墳,伐其條肄。既見君子,不我遐棄。魴魚赬尾,王室如毀。雖則如毀,父母孔邇。」有《汝墳》作為開篇,汝河再也不缺詩意,隔着一千多年時光,那時朗朗上口的詩句,到宋代已經顯得艱澀了許多。但梅堯臣自有名篇《汝墳貧女》出手,通過一個貧家女子哭訴,深刻地反映出廣大人民的悲慘遭遇。他在詩作中抒寫對國事的關心。他寫道:「汝墳貧家女,行哭音悽愴。自言有老父,孤獨無丁壯。郡吏來何暴,官家不敢抗。督遣勿稽留,龍種去攜杖。勤勤囑四鄰,幸願相依傍。適聞閭里歸,問訊疑猶強。果然寒雨中,僵死壤河上。弱質無以托,橫屍無以葬。生女不如男,雖存何所當。拊膺呼蒼天,生死將奈向。」

宋康定元年(1040年)八月,詩人梅堯臣身為襄城知縣和朋友前往鄧州,路過舞陽縣(今舞鋼市)見民工治理淃河,寫了一首《瘦馬》:「瘦馬不畏鞭,暮途知幾千。當須量馬力,始得馬力全。」我歸十九年,飲不負升斗。」這情節跟黃庭堅去舞鋼如出一轍。而相比之下,梅堯臣對瘦馬一次十分在意。他在《依韻和郭祥正秘校遇雨宿昭亭見懷》詩中還有一句「君乘瘦馬來」。而叫瘦馬的有收藏界大亨馬未都和舞鋼市書法家梁葆。莫非梁葆筆名即來自於此。

涉及葉縣題材,梅堯臣在《己卯歲紫微謝公赴南陽過葉縣

陪遊興慶精舍題》中寫道:「昔與南陽太守行,車騎休時訪庭柏。今來重看壁間題,太守已為泉下客。獨留清血是門人,佋悵便令生死隔。」在《檢覆葉縣魯山田李晉卿餞於首山寺留別》中他寫道:「我本山水鄉,看山常不足。自從到官來,塵事便拘束。嘗聞此山寺,法宇深雲木。無由一來過,夢想向岩谷。按田趨鄰疆,跨馬涉平陸。良友送我行,偶與賞心屬。禪庭鳴白雞,祖席歌黃鵠。野氣逼人寒,嵐光添酒綠。

言離非遠離,但愛交情篤。重遊應有期,君亦行車促。」

涉及魯山,在魯山有牛郎織女傳說,等過魯山的梅堯臣在《七夕有感》中寫道:「去年此名肝腸絕,歲月淒涼百事非。一逝九泉無處問,又看牛女渡河歸。」在《魯山山行》中寫道:「適與野情愜,千山高復低。好峰隨處改,幽徑獨行迷。霜落熊升樹,林空鹿飲溪。人家在何許,雲外一聲雞。」這首詩運用豐富的意象,動靜結合,描繪了一幅斑斕多姿的魯山山景圖。正好是深秋時節,霜降臨空,詩人在魯山中旅行。群山連綿起伏的,時高時低,一個「愜」字體現在「內合情趣,外有好景」上。走在幽靜的小路上,仿佛走進了迷宮似的,一個「迷」字,說明詩人當時被小路迷糊了的優雅心情。「隨處改」一字之妙。正切合詩題「山行」的意思。頸聯霜落了下來,隱隱約約好像看見熊在上樹,鹿在喝水,獨特的視覺感受,讓讀者如臨其境之感。尾聯巧妙的運用了設問手法,寫出了「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的語境,移步換景,一幅原生態的畫面映入眼帘,表達出詩人超脫,淡泊的閒適恬靜心態。正在沉思的時候,忽聽得從山間白雲上頭傳來「喔喔」一聲雞叫。以聲襯靜的寫法,非常自然,確實給人以「含不盡之意見於言外」的感覺。

涉及襄城,他在《襄城對雪》之二中寫道:「登城望密雪,浩浩川野昏。誰思五原下,甲色千里屯。凍禽立枯枝,飢獸齧陳根。念彼無衣褐,愧此貂裘溫。」

據《至德縣誌》記載:梅堯臣北宋景佑元年至五年(1034年-1038年)任建德縣令,居官清廉正直。去官後,人民緬懷他,把縣城改稱梅城,並於其官舍西偏,為梅公堂以祀之,後又在梅城後面的白象山半山坡上建起了一座梅公亭以慰其景仰之思,又得以登臨之美。元吳師道在《梅公亭記》中讚頌他「以仁厚、樂易、溫恭、謹質稱其人」。對於這樣一位大文學家、大詩人、大名人,且在建德為官時又為民愛民,用詩歌這一形式表達民間百姓的怨憤,人民自然崇敬他、熱愛他。

梅公雖然在位途上極不得意,而在詩壇上卻享有盛名,他懷着無限的悲憤、苦悶、渴望和痛苦的心情,寫出了大量的激動人心的詩篇。在鷹城行走中的這些詩篇也在其中,但遠遠不夠。陸游在《梅聖俞別集序》中,曾舉歐陽修文、蔡襄書、梅堯臣詩「三者鼎立,各自名家」。

梅堯臣死後歸葬故里,其墓位於宣州市郊雙山羊麓。大史學家司馬光云:「我得聖俞詩,勝有千金珠。」為官清廉,凡其為官之地,民多為之建祠。嘉佑七年(1062年)卒於京師汴京,次年歸葬於此。有墓碑、墓祠,歐陽修為之作墓志銘。後世謁墓祭奠者不絕。

最後,引用他的一句詩:「杯行到手莫辭醉,明日舉棹天東南。」作為結尾。從地理上看,今日宣城正在鷹城的東南方向,也許,唯有遠望,可以表達對詩人的崇敬和思念。吾心歸處是蘇軾,梅堯臣行走鷹城。耳畔響起《魯山山行》,口中念念不忘《汝州夢》。

[1]

作者簡介

賀宇軍,散文在線網簽約作家。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