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梅村大廚(張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 梅村大廚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梅村大廚》中國當代作家張杰的散文。

作品欣賞

梅村大廚

魯北有一座小鎮叫做梅村。村子的北邊,有一條小小的河流,叫做小清河。小清河緊貼了梅村,二者就這麼依戀在了一起,已有數百年。

梅村之所以得名梅村,是因為到處都是的梅花。梅花是能夠在溫帶氣候環境中生長的,而山東的氣候恰好是溫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夏炎冬寒。於是,梅村的先人們,便在春、秋季開始了梅花樹的播種。史載:梅村梅花栽培史可以追溯到宋前。濟南的趵突泉景區,青島的十梅庵,還有小鎮梅村,奠定了山東梅花的基本格局,每年吸引了眾多遊客前來遊玩賞花。

梅村不僅梅花聞名遐邇,而且還出了一位有名的鄉村大廚。大廚姓梅名若華,是土生土長的梅村人。

梅若華不是科班出身,他自幼酷愛廚藝。為了實現心中鄉村大廚的夢想,梅若華便早早地來到了鄉村的大集上練手。

鄉村的大集,設在了梅村的大街上。梅村是一個不大的村莊,滿村的人口加起來也就是一千口子人。但就是這麼一個不大的村子,卻有一個農村大集。每逢初三和初八,四莊八疃的人們便自發地聚了來,來赴這五天一次的盛會。

陽春三月,梅村的梅花已經盛開。花朵各異,或綻或收;顏色多樣,紅、粉、白、黃。紅梅艷若桃李,如蝴蝶滿枝;粉梅情竇初開,羞澀試探;白梅純潔素雅,如少女亭立。梅香濃郁,即使在遠處也能聞到其香味,令人陶醉。

梅若華忽地想起了一首詩:「梅花不肯傍春光,自向深冬著艷陽。」有關梅花的詩,他只會這一句。至於作者是誰,詩歌是只啥意思,他早就記不清了。想到這裡,他不覺有些苦笑。雖不能全面確切地理解梅花,但是梅若華卻也知道,它好像免徵堅韌和傲岸,還象徵一些什麼,他實在想不出。在冥冥之中,梅若華似乎和梅花是相通的,一種用語言難以表達的洽融。看見了梅花,他便似乎是看見了自己。有時候,他也傻傻地想着梅花,想着想着,便不覺丟了心去,分不清自己是梅花,還是梅花是自己。他也納悶,他也奇怪,但就是說不出。於是,便用意會安慰了自己。

集市設在了梅村的一個十字路口上。梅村只有這麼一個大的十字路口充,兩旁都是梅花。春風吹來,梅花的花瓣隨風飄落,簌簌地落在了人的身上,落在了炊具上,落在了地上。梅村似乎成了仙境所在。

梅村的吃飯地點安排在了水庫邊上。一來取水方便,二來用過的水可以直接倒進專設的排水管道,三來,可以邊吃飯邊欣賞水庫里的野鴨啥的。方便不說,還少了鬧市的喧擾,清靜。有不少外村的人來趕集,一面是尋了自己的好友或者故交,一面是中午吃頓梅村的農家飯。人呀,就是這樣的奇怪,吃慣了某一處的飯菜,胃也就變成了某一處的了。胃保持了自己的記憶,習慣性地延展,故而只覺得某一處的飯菜對口,對胃,對魂靈。於是,便對某處的飯菜有了堅守和執着。再到它處,便覺得無論如何也不對口。但是別處的飯菜也同樣養活和滋潤了它的圈子中的人。這是兩個不同的圈子,這是無數個不同的圈子,我們每個人都是有飯圈的。於是,你會聽到這樣的感慨:「我吃他家的某某,已經多少年了。我打小就在他家吃。時間長了,如果不為吃一頓,便覺得不自在。」耳熟嗎?

梅若華早早地來到了大集上,占了先位。

他準備好了調料:蔥、姜、蒜、辣椒、花椒、大料、桂皮、老抽、生抽、耗油、鹽、味極仙……

他沒有準備食材。你可能納悶了:你是鄉村的大廚,怎麼會不準備食材呢?不着急,等我慢慢地告訴你。梅材緊靠小清河,小清河不遠,便是渤海灣。你懂了?好。食材都是小清河的河鮮,或者是渤海灣的海鮮。吃飯的人,得要自己先行買好食材,然後交由鄉村大廚。價格?論人不論量,每人15元,就是花胖和吳半飽來了,也是15元。這是約定俗成的規矩,沒有為什麼。

食客們挑選好了自己喜歡的食材,便大約是中午的飯點了。於是,各家大廚便重新調整了自己的灶火,熱情地招呼着,等待食客前來。

來吃飯的大都是微信或者支付寶。如果用的是紙幣,就用一個小的紙盒子充當錢匣子。食客自己把錢放進去,如果找零也是自己找,費用是無人專管的。即便這樣,也沒有聽說誰家少錢了。來梅村吃飯的人都是可以信賴的。如果有人忘記帶錢,就和大廚說一聲,也不打緊。等下集來的時候再帶來就行,沒有人會記這些,也沒人會忘記這些。

其它鄉村大廚的飯桌陸續有人來等待了,煙火氣氤氳在梅村的上空,不是純粹的油煙味,而是夾雜了梅香和菜香的混合的味道。繁複又簡單,多層又單一,讓人迷戀,沉醉其中不能自己。

支好了農家大鍋,生了火,又在上面覆蓋了一層細碎的煤屑。日頭漸漸地升高了。看着自己的飯桌上還是空無一人,梅若華不免有些焦慮起來。倒不是掙不着錢的問題,而是面子和里子都掛不住了。

「如果沒有一個人來自己的飯桌上吃,我這臉往哪裡擱呀!」他心想,「要真是這樣,這人可就丟大了。」

「若華,你也來趕集了。」從旁邊經過的一個同村的同學和他打着招呼。

「看,這是梅老三的兒子梅若華。咦,怎麼他的桌子上沒有一個客人。」一個梅老三的老相識說。

「小點聲,仔細讓人聽見。」他的老伴提醒他說,邊遠遠地饒了過去。

……

事實讓人大失所望,結果讓梅若華無地自容。那天的集市上,梅若華空手而歸。他沒有等到散集就回了家。

「萬事開頭難呀。大小是個買賣,是買賣就可能不一帆風順。不要着急,慢慢來嘛,慢慢來。」若華的父母一看孩子的臉色,便啥都明白了,於是安慰道。

梅若華聽着父母的安慰話,要強的他竟然流下淚來。淚水無聲,但是他的內心好痛。

「首戰即失利,這如何是好?放棄,還是堅持?堅持,還是放棄?」他的內心像開了醬香鋪,啥滋味都有了。這是一種混合的味道,有酸,有苦,有辣,有咸,也有隱隱的甜,像是喝苦丁茶之的回甘。他沉淪在其中,一時也理不出頭緒來。那天晚上,他一夜無眠。隔壁的父母的房間裡,也不時地有輕輕地嘆息聲耳聞。

晚上,竟有夢入睡眠之中。他夢見自己站在梅樹下,梅花簌簌地落了他一身。在他旁邊,是擁擠的飯桌和更加擁擠的食客。

「想不到,梅老三的兒子這麼有志氣,真是好樣的。」

「可不是嘛,有志不在年高。有他父親的那股不服輸的勁頭。」

「區區幾年閉家苦練,竟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了。這個孩子有天賦,是塊好料。」

……

梅若華忽地又想起了那首詩:「梅花不肯傍春光,自向深冬著艷陽。」

若華,梅花?梅花,若華?他已經分辨不出自己是梅花,還是梅花是自己了。

他讀出了梅花其它的名字。

[1]

作者簡介

張杰,中學高級教師,從教30餘年,牢記「立德樹人」的理念,自覺把理論學習貫徹落實在工作中。多年擔任高中語文學科組長,協調同事做好教學常規的落實工作。

參考資料

  1. [中國作家網 (chinawriter.com.cn)中國作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