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如故人(陳詩悠)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梅花如故人》是中國當代作家陳詩悠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梅花如故人
小寒那日,山中霧蒙蒙一片,有毛雨潤濕臉龐。日曆上寫着:「小寒之日雁北鄉,鵲始巢。」又有人說「日月不淹,歸鄉可待。」想來,小寒過後,就是三九天,歲暮苦寒,最孤獨,歸家才最暖意吧。
只是,我仍是一個不念人事念物事的人,農曆年只剩下兩個節氣了,清寒中讓我想到了梅花。宋朝杜耒寫道,「尋常一樣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我很期待寒風中,能採得一枝梅,插入瓷瓶。便可痴痴望着,感知物候,感知花信,這一年的苦悅,便可煙消雲散。
一直記得,江南有二十四番花信風,梅花為首,楝花為終。想來,見到梅花,一年將盡,春天也不遠了,這春消息該是最值得期待的。
我走在山路中,看向孤寂又蕭瑟的山林,那光禿的枝丫,清寒地伸向天際,逼仄又虛空一片,我就愈加渴望得一枝梅花。突然想到,我家唐先生經常在戶外工作,應該極有可能遇見梅花。
小寒之後,特意給唐先生手信一封,關於摘梅之事,如是寫道:「唐先生,戶外工作時,如偶遇梅花,能否為我摘取一二枝,願能可行,甚為感激!」
當時,他並沒有回覆我。過了五天後,突然打來電話,興奮地告訴我,他在野外作業時,看見一大樹梅花。已經幫我問了,很巧是一個同事嬸嬸家種的。
第二天一大早,他又打電話告訴我,他的同事徵得嬸嬸同意,馬上帶他去摘梅花。感覺電話那頭他激動極了,好像他才是那個盼梅之人。或許,這就是念念不忘,必有迴響吧。
這一大清早就去摘,唐先生真是有心了,想來能摘到最美的梅花。只是,唐先生後來告訴我,他需要在上班前去摘,當天色才微微亮,四下霧蒙蒙一片時,他剛攀上梅樹,正要摘好看、帶花骨朵的梅花時,一個中年男人大聲地向他吼道:「誰叫你摘我家的梅花的?」那人是他同事的叔叔,不知唐先生已徵得他妻子同意,幸好唐先生的同事馬上趕來解圍,一切才變得順利。
周末,我從山中學校回到家,看到唐先生為我摘的梅花已靜靜插在客廳的花瓶里,我心喜不已。只是,還沒等我走近,梅花的清香早已撲鼻而來。感覺這梅花的香不同於別花,香得濃烈又傲骨。
我想這便應了那句詩:「梅花香自苦寒來」,只有歷經風霜、淒寒的花草,才能香得那樣透徹和磊落。
我坐在梅花旁邊認真地觀察起來,她是淺粉色,和桃花有些神似,但長得還是不同。梅花是復瓣花,並且花瓣圓潤;桃花是單瓣花,花瓣略成橄欖型;而且桃花由於是單瓣,細看起來,有些孱弱;而梅花,越看越能感知出它堅毅不俗,又靜定的風骨。
也不知為什麼,看到梅花時,我心裡竟不由地念出:「梅花如故人」。覺得,它就像我很久未見的一位老朋友,今日便作久別重逢。
其實,仔細想來,這也算是我有生以來第二次見到梅花。記得十一年前,在深圳華強北附近的一個街巷口見過一次。
那是2011年的元月,深圳的大街小巷已有了年味。下午,我剛下班,就看見巷子裡擺了一路的應景盆栽,熱鬧極了。我也走過去瞧,那裡擺了很多盆名貴的蝴蝶蘭,藍色、黃色、白色,美極了。其中,有一樹紅梅特別惹眼,它赤瓣黃蕊,橫斜逸出,姿態嫵媚。特別那一抹赤紅,如熱血,如喜慶的中國紅。我定定地盯着,只覺有股暖流湧上心頭,這便是生平第一次見梅花,但刻骨銘心。
唐先生摘回的梅花,我養了一周多,仍神采奕奕,花香四溢,那一個個未開的花骨朵,在時間的旋轉中,一一綻放,沒落下一朵,梅花生命力的強大,真讓人動容。
這歲末,家裡插着梅,我每日樂滋滋,像是家裡藏着一個寶一樣滿足。記得,汪曾祺老先生看見一幅古畫,畫上畫着一個老頭正把一枝梅花插進花瓶,汪老便在畫下題詞道:「山家除夕無他事,插了梅花便過年。」我想我的心情該是和畫上老頭一樣,「插了梅花便過年」。無他事,無別樣,有梅花相伴,這個年過得詩意又情趣。
臘月十八,大寒,我感冒好幾日,實在挺不住了,便讓唐先生帶我去縣城看醫生。唐先生見我被感冒纏了好一陣,整天鬱鬱寡歡。回去的路上,他說要帶我去看梅花,我一下就興致勃勃起來。
來到唐先生同事嬸嬸家的庭院賞梅,竟無意中看到角落裡,開了一樹燦燦的臘梅。那澄黃明艷的花瓣,光滑如蠟,它們閒散淡若地開着,又含情脈脈。此時,我欣喜若狂,在這歲晚,愛過梅花,今日又與臘梅邂逅,真是人生一大幸事。
我站在臘梅下痴痴看了很久,一位中年婦女剛好騎着電動車駛進庭院,我猜想這便是梅花的女主人,唐先生同事的嬸嬸。害羞的我,也不知說什麼,便和她相視一笑。
過了一會兒,那個嬸嬸見我仍在那凝望臘梅,便熱情地走過來對我說:「你要摘幾枝嗎?我這裡有砍柴刀,拿去割吧!」只見她抬起手,把刀遞於我。
頓時,覺得好感動,一生之中遇見過很多熱情人,卻沒有見過如此熱心善良的人。我道過謝,接過她手中的砍柴刀,唐先生也來了,便給我砍下一枝姿態嫵媚,又帶有許多花骨朵的臘梅。
回家後,把臘梅插在書房案頭的瓷罐里,因為感冒越來越嚴重,便去母親家住了幾日。但心裡一直記掛着臘梅,不知待我回來時,是否臘梅剛開,或是乾枯,還是已經開敗。
三天之後,感冒痊癒,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進書房看臘梅。打開門,只見臘梅正當開得灼灼,我高興極了,卻又覺恍如隔世。頭一次記掛一枝花,如思念一個人一樣。
唐先生見我如此愛梅,也跟我無意中提過,他打算問那位嬸嬸,如何扦插梅花,或者有沒有梅花樹苗賣。
正月初五,也就是立春後的第二天,那是個雨後的傍晚,下班後的唐先生拿着一棵小梅花樹回家,開心地叫我和孩子們下樓去。
只見,唐先生把那棵瘦弱、僅一米多高的梅樹苗拿到庭院,先在花圃里挖一個坑,再打開包在樹苗根部的塑料袋,然後親手植於前庭中。此時,看着梅樹上,殘留的半片梅花,風骨凜然,我覺得心明澄澈,想是來年臘月,這棵樹一定會梅花傲雪,這會是比任何一件事都值得欣喜。
立春之後,能種下一棵梅花樹,是一種期盼和幸福。
唐先生種好之後,向我津津樂道,如何繁殖梅花樹的方法。原來,它的方法很獨特:先在一棵強健的梅花樹上,選大小適宜的健壯枝條,在合適的部位進行刻傷處理,然後用塑料瓶或塑料袋固定在刻傷部位。接下來用泥土填充在塑料瓶或塑料袋內作為培養基,平時注意噴水保濕即可。一個多月後,就可長出根系,到時再從母株上割下來進行栽種。
我很好奇,他如何知道得這樣清楚,他說那位嬸嬸贈他這棵梅花樹時,細緻地告訴過他。
關於這個歲末年初,與梅花的情緣,我要感謝兩個人,一個是贈梅人,一個是摘梅人。贈梅人便是那位溫暖良善的嬸嬸,不是她的慷慨,梅花或許只是過眼雲煙,到不了我的家中、刻不進我的心田。摘梅人便是唐先生,如果不是唐先生用心去尋找,梅花也只能成為一個痴念罷了。雖然,唐先生一直是一個粗人,卻自有他浪漫和情趣的一面,他粗獷不失細膩,入世又心系桃源。
而我是一個愛梅人,愛梅人得到贈梅人的慷慨,摘梅人的情深,心中豐盈,注滿了美好。這個壬寅年,想來會如花般爛漫、鮮活,不負歲月,不負初衷。[1]
作者簡介
陳詩悠,教師,現任教於湖南省邵陽市新寧縣黃龍鎮橫鋪中心小學;喜歡寫作,讀書,習字,攝影,樂於分享山中趣事;內心淡泊悠遠,日子過得堅定又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