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盤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棋盤 |
棋盤是棋類三要素(棋盤、棋子、規則)之一,是一場棋類遊戲進行的必要保障。棋盤類型主要分為交點式棋位(如中國象棋、圍棋、五子棋),方格式棋位(如國際象棋,黑白棋)和線段式棋位(不多見)。
基本內容
中文名:棋盤
拼音:qípán
玩法:雙人應用
詞目:棋盤
解釋:畫有格子等標記
棋盤介紹
(1) [checkerboard]∶下各種棋用的板。
(2) [chessboard]∶下國際象棋用的板。
解釋
畫有格子等標記,供下棋時擺棋子用的盤,多用木板或紙等製成,唐韋應物《假中枉盧二十二書》詩:「花里棋盤憎鳥污,枕邊書卷訝風開。」 宋米芾《畫史·唐畫》:「章友直……又能以篆筆畫棋盤,筆筆相似。」茹志鵑《高高的白楊樹·澄河邊上》:「他們把扁擔紮成兩個棋盤式的空心筏子,兩個老鄉一人扛着一隻走到水邊。」
和棋盤有關的名對:
天作棋盤星作子,誰人敢下? 地當琵琶路當弦,哪個能彈?
風緯雨經,織成天網捕詩句 .楚河漢界,演化棋盤鬥智謀
象棋
中國象棋應該叫車棋, 國際象棋應該叫象棋 ,鬥獸棋應該叫馬棋,暗棋應該叫兵棋。
中國象棋具有悠久的歷史。戰國時期,已經有了關於象棋的正式記載 ,如:《楚辭 · 招魂》中有 " 蓖蔽象棋,有六簿些;分曹並進,遒相迫些;成梟而牟,呼五白些。 " 。《說苑》載:雍門子周以琴見孟嘗君,說: " 足下千乘之君也, …… 燕則斗象棋而舞鄭女。 " 由此可見,遠在戰國時代,象棋已在貴族階層中流行開來了。據上述情況及 象棋的形制推斷,象棋當在周代建朝(公元前 11 世紀)前後產生於中國南部的氏族地區。早期的象棋,棋制由棋、箸、局等三種器具組成。兩方行棋,每方六子,分別為:梟、盧、雉、犢、塞(二枚)。棋子用象牙雕刻而成。箸,相當於骰子,在棋之前先要投箸。局,是一種方形的棋盤。比賽時 ," 投六箸,行六棋 " ,鬥巧鬥智,相互進攻逼迫,而制對方於死地。春秋戰國時的兵制,以五人為伍,設伍長一人,共六人,當時作為軍事訓練的足球遊戲,也是每方六人。由此可見,早期的象棋,是象徵當時戰鬥的一種遊戲。在這種棋制的基礎上,後來又出現一種叫 " 塞 " 的棋戲,只行棋不投箸,擺脫了早期象棋中僥倖取勝的成分。
秦漢時期,塞戲頗為盛行,當時又稱塞戲為 " 格五 " 。從湖北雲夢西漢墓出土的塞戲棋盤和甘肅武威磨嘴子漢墓出土的彩繪木俑塞戲 ,可以映證漢代邊韶《塞賦》中對塞戲形制的描寫。三國時期,象棋的形制不斷地變化,並已和印度有了傳播關係。至南北朝時期的北周朝代,武帝(公元 561 ~ 578 年在位)制《象經》,王褒寫《象戲 · 序 》,庚信寫《象戲經賦》,標誌着象棋形制第二次大改革的完成。隋唐時期,象棋活動穩步開展,史籍上屢見記載,其中最重要的是《士禮居叢書》載《梁公九諫》中對武則天夢中下象棋頻國天女的記敘和牛僧孺《玄怪錄》中關於寶應元年(公元 762 年)岑順夢見象棋的一段故事。結合能見到的北宋初期飾有 "琴棋書畫" 四樣圖案,而以八格乘八格的明暗相間的棋盤來表示棋的蘇州織錦,和河南開封出土的背面繪有圖形的銅質棋子,可以得到這樣的結論:唐代的象棋形制,和早期的國際象棋頗多相似之處。當時象棋的流行情況,從詩文傳奇中諸多記載中,都可略見一斑。而象棋譜《樗薄象戲格》三卷則可能是唐代的著作。 宋代是象棋廣泛流行,形制大變革的時代。北宋時期,先後有司馬光的《七國象戲》,尹洙的《象戲格》、《棋勢》,晁補之的《廣象戲圖》等著術問世,民間還流行 "大象戲" 。
經過近百年的實踐,象棋於北宋末定型成近代模式: 32 枚棋子, 有河界的棋盤,將在九宮之中等等。南宋時期,象棋 " 家澈戶曉 " , 成為流行極為廣泛的棋藝活動。李清照、劉克莊等文學家,洪遵、文天祥等政治家,都嗜好下象棋。宮廷設的 " 棋待詔 " 中,象棋手占一半以上。民間有稱為 " 棋師 " 的專業者和專制象棋子和象棋盤的手工業者。南宋還出現了洪邁的《棋經論》、葉茂卿的《象棋神機集》、陳元靚的《事林廣記》等多種象棋著述。 元明清時期,象棋繼續在民間流行,技術水平不斷得以提高,出現了多部總結性的理論專著,其中最為重要的有《夢入神機》、《 金鵬十八變》、《桔中秘》、《適情雅趣》、《梅花譜》、《竹香齋 象棋譜》等。楊慎、唐寅、郎英、羅頎、袁枚等文人學者都愛好下棋 ,大批著名棋手的湧現,顯示了象棋受到社會各階層民眾喜愛的狀況。 新中國建立之後,象棋進入了一個嶄新的發展階段。 1956 年,象棋成為國家體育項目。以後,幾乎每年都舉行全國性的比賽。 1962 年成立了中華全國體育總會的下屬組織 ——中國象棋協會,各地相應建立了下屬協會機構。 40 多年來,由於群眾性棋類活動和比賽的推動, 象棋棋藝水平提高得很快,優秀棋手不斷湧現,其中以楊官璘、胡榮華、柳大華、趙國榮、李來群、呂欽、許銀川等最為著名。
圍棋盤
圍棋盤由19條橫線19條豎線組成,共361個交叉點,最外邊的線稱為邊線。為了便於識別棋子的位置,棋盤上劃了九個點,術語稱做「星」,中央的星點又稱為「天元」。棋盤可分為「角」、「邊」以及「中腹」。現今的棋盤則有19×19、13×13、9×9,較為普遍,另外還有一些是較罕見的15×15、17×17。正式比賽所用棋盤為19×19,其他作為教學和練習輔助。
國際象棋棋盤
國際象棋棋盤是方格式棋位。棋盤上有8*8=64個棋位,32格為黑、32格為白,己方視角上棋盤右下角總為白格。[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