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棘指角蟾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棘指角蟾
原圖鏈接

棘指角蟾 (學名:Megophrys spinata)[1]為角蟾科角蟾屬的兩棲動物,是中國的特有物種。分布於[[廣西[[、湖南四川貴州雲南等地,多棲息於小山溪旁的草灌叢中或石塊下。其生存的海拔範圍為800至1800米。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貴州雷山。

簡介

頭長略小於寬;吻端盾狀向前突出;吻稜角狀;頰垂直;鼓膜卵圓形;犁骨棱細長;舌後具缺刻。脛跗關節前伸達眼前角,趾緣膜寬,趾間具半蹼。棲於海拔942—1800m山林小溪旁的草叢和枯枝、碎石中。6—7月間繁殖。雄蟾「呷、呷」地鳴叫。蝌蚪棕黑,尾部色淺無斑。全長41mm。唇漏斗狀,甚寬大,幾占體長之半,上唇乳突達27排。該種分布於四川雲南貴州湖南廣西

形態特徵

雄蟾體長47~54 mm,雌蟾體長55 mm左右。頭扁平,雄蟾頭長寬幾乎相等 (雌性長大於寬) ; 吻部盾形,顯著突出於下唇,瞳孔縱置,鼓膜清晰,卵圓形; 有耳柱骨,上頜有齒,犁骨棱弱,末端無齒。背麵皮膚光滑,頭側滿布痣粒,眼間有 「∨」 形膚棱,體背側有縱膚棱,背中部的膚棱呈「」 或 「」 形, 膚棱上均有小黑刺, 體側及股後有疣粒;腹麵皮膚光滑,腋腺位於胸側,有股後腺。前臂及手長不到體長之半; 後肢較長,前伸貼體時脛跗關節達眼前角,脛長超過體長之半,左右跟部重疊; 指、趾端圓,趾側緣膜寬而明顯,趾間半蹼。背面顏色有變異,多為深棕色、棕黃色或橄欖綠色,兩眼間有三角形斑, 背部有 「∨」 或 「」 形斑, 均鑲有淺色邊; 股前後有醒目黑斑,咽胸部和腹前部以及體側有褐黑色或淺褐色斑,四肢腹面紅棕色。雄性第一、二指有大的錐狀黑刺,有單咽下內聲囊,無雄性線。卵徑3 mm,乳黃色。蝌蚪全長41 mm,頭體長13 mm左右,尾長為頭體長的215%,尾末端鈍圓; 頭體和尾肌棕黑色或灰綠色,南川產者尾背鰭淺棕色有灰色雲斑,腹鰭色淺無斑; 雷山產者尾鰭無斑; 口部呈漏斗狀。

生長習性

棲息在海拔800-1800米高度的山谷流溪里,常在溪邊草叢中,石塊上或岩隙內。與小角蟾生境相同,鳴聲相似,但較宏亮而節奏快。繁殖季節在6-7月。

夜間出外發出 「呷、呷、呷」 的連續鳴聲。6月2日貴州雷山的雌蟾腹內卵已成熟待產; 6月中旬四川興文的雌蟾卵已進入輸卵管內。其繁殖季節可能在6~7月間,此期夜間成蟾多蹲在溪邊,鳴聲亦多,但在野外未發現卵群。

種群狀態

中國特有種。該蟾棲息地的生態環境質量下降,其種群數量減少。受脅等級:無危LC。

分布範圍

湖南(桑植)、四川(興文、筠連、古藺)、重慶(南川、秀山)、貴州(大方、金沙、綏陽、江口、印江、雷山)、雲南(威信)、廣西(龍勝、金秀)。

保護等級

該物種已被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參考文獻

  1. 簡介. 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