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木塞姆千佛洞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重新導向自 森木塞姆石窟)
森木塞姆千佛洞也稱森木塞姆石窟(英文:Senmusaimu Thousand Buddha Caves/Grottoes或Sim-sim Caves/Grottoes;德語:Tausend-Buddha-Höhlen von Senmusaimu)是一處座落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阿克蘇地區庫車縣的現存位置最東的從晉代發展到宋代的龜茲石窟群。
地理信息
森木塞姆千佛洞座座落於庫車縣東北方40千米左右的牙哈鄉克日西村。位於卻勒塔格山口,距離蘇巴什佛寺約15千米。
千佛洞介紹
森木塞姆千佛洞分布直徑大概八百米,共52個石窟[1]。其中中心柱窟22個,方形窟21個,大像窟2個,僧房窟1個,其他的石窟都已損毀,無法辨明其窟形。按地理位置可分為東、西、南、北、中五個區域,其中中區重要為地面寺的遺蹟。
森木塞姆千佛洞根據時代表現出龜茲風格的形制以及龜茲風格、中原漢文化風格和高昌回鶻風格的壁畫風格。森木塞姆千佛洞大體可分為南北朝時期(公元4世紀-5世紀)的早期、隋唐時期(6世紀-7世紀)的中期以及8世紀以後的高昌回鶻時期的晚期。其中早期主要以中心柱窟和方形窟為主。壁畫內容反應上座部佛教思想。中期開鑿大像窟,石窟有預留岩體的荼毗台,內容為「本生故事及佛本行經變」。晚期石窟出現回鶻風格,繪有佛本生故事連環畫並伴有龜茲文的題記。森木塞姆方形窟的用花瓣組成八角形並層層相疊中間有一穹窿的「蓮華套斗頂」與其他龜茲石窟形式都不一樣。目前大部分石窟已經遭到損毀。就用途來說還有一點與其他龜茲石窟不一樣的是,森木塞姆千佛洞主要由禮拜窟構成,僧房窟很少,沒有禪定窟。關於顏料技術,學者對相關壁畫進行分析,認為顏料有由氯銅礦和孔雀石混合而成的綠色,除此之外,草酸銅也是顏料的組成部分。
歷史考察及保護
- 1992年10月,龜茲石窟研究所考古室對此地進行實地考察。
- 1996年11月20日被列入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2011年,投資670萬元的森姆塞姆千佛洞除險加固工程完工[2]。
視頻
森木塞姆千佛洞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新疆森木塞姆千佛洞,中國國家地理網,2014-11-14
- ↑ 新疆庫車森木塞姆千佛洞除險加固工程近期完工,鳳凰網,2011-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