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篇:開花的種類(白芷 (傘形科 當歸屬植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植物篇:開花的種類(白芷 (傘形科 當歸屬植物))
目錄
白芷(學名:Angelica dahurica (Fisch. ex Hoffm.)Benth. et Hook. f. ex Franch. et Sav)
多年生高大草本,高1-2.5米,根圓柱形,莖基部徑2-5厘米,基生葉一回羽狀分裂,復傘形花序頂生或側生,果實長圓形至卵圓形。
以根入藥,有祛病除濕、排膿生肌、活血止痛等功能。主治風寒感冒、頭痛、鼻炎、牙痛。赤白帶下、痛癤腫毒等症,亦可作香料。北方的一些省區有栽培,多自產自銷,少數調省外。一般生於林下、林緣、溪旁、灌叢和山谷草地。
基本信息
- 中文學名:白芷
- 拉丁學名:Angelica dahurica (Fisch. ex Hoffm.)Benth. et Hook. f. ex Franch. et Sav
- 別 稱:川白芷、芳香
- 界 :植物界
- 門 :被子植物門
- 綱 :雙子葉植物綱
- 亞 綱:原始花被亞綱
- 目 :傘形目
- 科 :傘形科
- 族 :前胡族
- 屬 :當歸屬
- 種 ;白芷
- 分布區域:產於中國西南、東北、華北 域真核域 生態環境 田野
形態特徵
多年生高大草本,高1-2.5米。根圓柱形,有分枝,徑3-5厘米,外表皮黃褐色至褐色,有濃烈氣味。莖基部徑2-5厘米,有時可達7-8厘米,通常帶紫色,
中空,有縱長溝紋。
基生葉一回羽狀分裂,有長柄,葉柄下部有管狀抱莖邊緣膜質的葉鞘;莖上部葉二至三回羽狀分裂,葉片輪廓為卵形至三角形,長15-30厘米,寬10-25厘米,葉柄長至15厘米,下部為囊狀膨大的膜質葉鞘,無毛或稀有毛,常帶紫色;末回裂片長圓形,卵形或線狀披針形,多無柄,長2.5-7厘米,寬1-2.5厘米,急尖,邊緣有不規則的白色軟骨質粗鋸齒,具短尖頭,基部兩側常不等大,沿葉軸下延成翅狀;花序下方的葉簡化成無葉的、顯著膨大的囊狀葉鞘,外面無毛。
復傘形花序頂生或側生,直徑10-30厘米,花序梗長5-20厘米,花序梗、傘輻和花柄均有短糙毛;傘輻18-40,中央主傘有時傘輻多至70;總苞片通常缺或有1-2,成長卵形膨大的鞘;小總苞片5-10餘,線狀披針形,膜質,花白色;無萼齒;花瓣倒卵形,頂端內曲成凹頭狀;子房無毛或有短毛;花柱比短圓錐狀的花柱基長2倍。
果實長圓形至卵圓形,黃棕色,有時帶紫色,長4-7毫米,寬4-6毫米,無毛,背棱扁,厚而鈍圓,近海綿質,遠較棱槽為寬,側棱翅狀,較果體狹;棱槽中有油管1,合生面油管2。花期7-8月,果期8-9月。
主要變種
台灣獨活(變種)
(台灣植物名匯)野當歸(台灣植物志)、大本山芹菜(台灣植物名匯)該變種與A. dahurica的不同在於果實和種子有毛,但分枝下部的子房和果實無毛或有很少的毛。特產於中國台灣北部。國內曾將A. for米osana稱為浙獨活,認為是中藥杭白芷的原植物。考杭白芷為一長期栽培植物,在浙江等省未見有野生分布,是否本種尚待進一步研究。
杭白芷(變種)
(中藥志)川白芷(藥材名)該種與白芷的植物形態基本一致,但植株高1-1.5米。莖及葉鞘多為黃綠色。根長圓錐形,上部近方形,表面灰棕色,有多數較大的皮孔樣橫向突起,略排列成數縱行,質硬較重,斷面白色,粉性大。栽培於四川、浙江、湖南、湖北、江西、江蘇、安徽及南方一些省區,為著名常用中藥,主產四川、浙江、銷全國並出口。各地栽培的川白芷或杭白芷的種子多引自四川或杭州。
根入藥,能祛風,散濕,排膿,生肌止痛;主治風寒感冒,前額頭痛,鼻竇炎,牙痛,痔漏,便血,白帶,癰癤腫毒,燒傷等症。 [1]
祁白芷(變種)
(河北) 禹白芷(河南)該種的植物形態與杭白芷一致。根圓錐形,表面灰黃色至黃棕色,皮孔樣的橫向突起散生,斷面灰白色,粉性略差,油性較大。祁白芷主產河北安國,禹白芷主產河南長葛、禹縣。北方的一些省區有栽培,多自產自銷,少數調省外。
功效參見杭白芷。
白芷 (中藥)
入藥部位:傘形科植物白芷或杭白芷的乾燥根。 性味:味辛,性溫。 歸經:歸肺,脾,胃經。 功效主治:解表散寒,祛風止痛,通鼻竅,燥濕止帶,消腫排膿,祛風止癢。風寒感冒,頭痛、牙痛、風濕痹痛,鼻淵,帶下證,瘡癰腫毒。
相關配伍
- ①與防風、羌活等同用,用於感冒風寒,頭痛,鼻塞。
- ②與薄荷、菊花、蔓荊子同用,用於外感風熱。
- ③與石膏、黃連同用,用於牙痛。
- ④與蒼耳子、辛夷、薄荷同用,用於治鼻淵頭痛。
- ⑤與蒲公英、瓜蔞同用,可用於癰腫瘡毒之乳用不起;與金銀花、天花粉同用,可用於癰腫瘡毒之膿出不暢。
- ⑥與鹿角霜、白朮、炮姜等同用,可用於寒濕帶下;與車前子、黃柏等同用,可用於濕熱帶下。
用法用量:煎服,3~10g。外用適量。 禁忌:陰虛血熱者忌服。 產地:主產於中國東北及華北地區,國內北方各省多栽培供藥用。
炮製方法
揀去雜質,用水洗淨,浸泡,撈出潤透,略哂至外皮無滑膩感時,再悶潤後,切片乾燥。
生理特性
常生長於林下、林緣、溪旁、灌叢及山谷地,白芷適應性很強,耐寒、喜溫和濕潤氣候,我國各地均有栽培,喜向陽、光照充足的環境。白芷是根深喜肥植物,種植在土層深厚、疏鬆肥沃、濕潤而又排水良好的沙質壤土地,在黏土、土壤過沙、淺薄中種植則主根小而分叉多,亦不宜在鹽鹼地栽培,不宜重茬。白芷抽蓄後,根部變空心腐爛,不能作藥用。冬季若土壤乾旱而遇凍,幼苗容易凍死,但若土壤濕潤,則幼苗可忍受-6~-8℃低溫。在過於寒冷的高山地或蔭蔽的地方,生長不良。 [2]
相關論述
1《綱目》:「白芷,色白味辛,行手陽明;性溫氣厚,行足陽明;芳香上達,入手太陰肺經。如頭、目、眉、齒諸病,三經之風熱也;如漏、帶、癰疽諸病,三經之濕熱也;風熱者辛以散之,濕熱者溫以除之。為陽明主藥,故又能治血病、胎病,而排膿生肌止痛。治鼻淵、齒痛、小便出血,眉棱骨痛,大腸風秘,婦人血風眩運,翻胃吐食;解砒毒,蛇傷,鼻衄、刀箭金瘡。」
2《本草求真》:「白芷,氣溫力厚,通竅行表,為足陽明經祛風散濕主藥。故能治陽明一切頭面諸疾,如頭目昏痛,眉棱骨痛,暨牙齦骨痛,面黑瘢疵者是也。且其風熱乘肺,上爍於腦,滲為淵涕;移於大腸,變為血崩血閉,腸風痔瘺癰疽;風與濕熱,發於皮膚,變為瘡瘍燥癢;皆能溫散解托,而使腠理之風悉去,留結之癰腫潛消,誠祛風上達,散濕火要劑也。」
3《本草正義》:「白芷,氣味辛溫,芳香特甚,最能燥濕。《本經》所謂長肌膚而潤澤顏色者,以溫養為義,初非謂通治外瘍,可以生肌長肉;乃《大明本草》竟以治乳癰、發背、瘰癧、痔瘺、瘡痍、疥癬,謂為破宿血,生新血,排膿止痛云云。潔古亦謂治頭麵皮膚風痹燥癢。瀕湖且謂色白味辛,性溫氣厚,陽明主藥,癰疽為陽明濕熱,濕熱者溫以除之,故排膿生肌止痛。頤謂辛溫上升之品,可治寒濕,必不可治濕熱,而潰瘍為病,濕熱者十之九而有餘,寒濕者十之一而不及,胡可以統治癰瘍,抱薪救火。」
《白芷》的精美圖片欣賞
植物篇:开花的种类(白芷 (伞形科 当归属植物))的相关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