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觀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樓觀道為早期道教派別之一。樓觀道在魏、周、隋、唐各朝,都對皇室信道起到相當重要的作用。道家素有「夜觀星象」的傳統。樓觀道以結草為樓,觀星望氣,因以名樓觀。形成於北朝北魏時期,流傳鼎盛至隋唐間,為唐代皇家李氏宗觀。立意暢玄皆本「道法自然」「清靜無為」為根基,保持發揚道教的傳統特色,屬於保守派。樓觀道尊尹喜為祖師。尹喜的原型是春秋時代與老聃齊名的道家關尹。《莊子·天 下》將其與老聃並列,嘆為「古之博大真人哉」!關尹主張「在己無居,形物自著」, 做人要「其動若水,其靜若鏡,其應若響」[1]。
簡介
關尹「未嘗先人,而常隨人。」《呂氏春秋·不二篇》在論諸家學術特點時,稱「老聃貴柔」、「關令貴清」。高誘注云:「關尹,關正也,名喜,作《道書》九篇。」司馬遷為老子作傳,有曰:「老子修道德,其學以自隱無名為務。居周久之,見周之衰,乃遂去。至關,關令尹喜曰:『子將隱矣,強為我著書。』於是老子乃著書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餘言而去,莫知其所終。」於是關尹遂成為關令尹喜,道德五千言之《老子》遂成為老子為尹喜所寫之書。傳為劉向所著之《列仙傳》曰:「關令尹喜者,周大夫也。善內學,常服精華,隱德修行,時人莫知。老子西遊,喜先見其氣,知有真人當過,物色而遮之,果得老子。老子亦知其奇,為著書授之。後與老子俱游流沙化胡,服苣勝實,莫知其所終。尹喜亦自著書九篇,號曰《關令子》。」此傳除將尹喜之官階由函谷關令升為周大夫外,又增加了他善內學、隱德修行的行誼,特別是增加他與老子俱游流沙化胡的內容。其後道士們據此加以增飾、渲染,敷衍成系統的老子化胡成佛的故事。其中除西晉王浮作《老子化胡經》以外,東晉、南北朝時,又有《玄妙內篇》《出塞記》《關令尹喜傳》《文始內傳》等許多有關老子和尹喜的傳記,加以渲染。在這些經、傳中,尹喜始終是老子化胡(實為化佛)的隨行大弟子和得力的助手或代理人,成為老子化胡故事中最顯赫的人物。因此在這個時期逐漸形成的樓觀道就選擇這個顯赫人物作為自己的創派祖師。《樓觀本起傳》:「樓觀者,昔周康王大夫關令尹之故宅也。以結草為樓,觀星望氣,因以名樓觀。此宮觀所自始也。問道授經,此大教所由興也」。《樓觀先師傳》和《樓觀本記》亦稱:昔周康王聞尹先生有神仙大度之志,乃拜為大夫,並賜嘉名,因號此宅為樓觀焉。次昭王時,大夫遇老君,因遂得道。其次,穆王乃欽尚遺塵,為建祠修觀,召幽逸之人,置為道士。自爾相承,於今不絕。意即樓觀道是在周康王時開創的,尹喜為其創教祖師。這無非是為了托之古遠,在佛道鬥爭中以抬高自己的身價而已。事實上,該派在南北朝時期,也是力主老子化胡之說,為排佛教思想之最烈者。
儘管樓觀道尊奉尹喜為祖師,但不能證實樓觀道在周康王時就已創立。因為道教所尊奉的始祖老聃是春秋末期人,如果真有一個關令尹喜,也只能與他同時,怎能在他們出生之前很久的西周康王時會產生出一個道教派別來?因為道家老子之變為道教老子,道家學派之演變為道教,是在他們以後很久的事。樓觀傳記作者為了使人相信尹喜在西周初年確已創立樓觀道,又在尹喜之後,安排了十二名所謂周秦道士:尹軌、杜沖、彭宗、宋倫、馮長、姚坦、周亮、尹澄、王探、李翼、封衡、張皓(見《仙苑編珠》所引《樓觀傳》)。稱他們相繼住樓觀,續傳尹喜之道。當然,這些記載,皆非信史。據其他有關資料核查,陝西周至縣樓觀[2],自三國末期起,始有道士隱居修道。最早者為三國末的鄭法師(履道)。繼之者有其弟子梁諶,活動於西晉,卒於東晉初。接着又有王嘉、孫徹、馬儉等,活動於東晉十六國時。截至東晉末,樓觀道士仍然很少,對社會影響甚微。表明在那之前,樓觀道尚未形成一個有一定特徵和一定內聚力的道派。它正式形成為一個對社會產生影響的道派,始於北魏太武帝拓跋燾之時。
據有關資料記載,太武帝始光(424~428)初,道士尹通事馬儉法師於樓觀,其後道術精進,漸獲令譽。「太武好道,欽聞其名,常遣使致香燭,俾之建齋行道。自是四方請謁不絕。嗣後,道士牛文侯、尹法興等人才接踵而至,道士增至四十餘人。北魏孝文帝太和(477~499)中,道士王道義又從姑射山率門弟子六七人來樓觀,並大修觀宇,土木工匠就役者,日常百數。樓觀壇宇,一皆鼎新。王道義又「令門人購集真經萬餘卷」,置樓觀。再後,西魏文帝又欽敬樓觀道士陳寶熾,召入延英殿問道,太師安定公及朝士大夫皆從而師之。大統十五年(549)卒,詔諡正懿先生。又召其弟子李順興至都城,試以法術,「有驗,由是朝野欽信。」由是觀之,在北魏時期,樓觀道在封建統治者的支持下,始正式形成為一個擁有相當數量的徒眾、並對朝野上下有一定影響力的道派。
視頻
樓觀道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關尹思想在《莊子》中的印跡,道客巴巴
- ↑ 西安周至樓觀台,陝西省道教協會,2015-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