欖錢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欖錢 |
目錄
基本內容
關鍵詞:欖錢; 性狀; 顯微特徵 欖錢為馬鞭草科植物白骨壤Avicennia mavina(Forsk)Vierh的種子。其味甘、微苦、性涼,具有清熱、利尿、涼血敗火的功效。隨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攝入的大量高蛋白食物給身體帶來不良影響,而性涼、利尿、具有涼血敗火功效的欖錢能平衡、調節人體各項功能,是北部灣沿海一帶食、藥兩用的佳品。為了探索紅樹林資源的合理開發,充分利用欖錢這一食藥兩用佳品的植物資源,本文對欖錢進行了生藥學方面的研究,為欖錢提供生藥學鑑定依據。
1 材料[1]
欖錢於2004-10-09采自廣西山口紅樹林生態保護區內;經鑑定為馬鞭草科植物白骨壤Avicennia mavina (Forsk)Vierh的種子。標本現保存於北海食品藥品檢驗所標本室。
2 性狀特徵
2.1 植物形態白骨壤生長在我國廣西、廣東、福建、台灣等沿海地區;灌木,高1.5~3 m,無明顯主幹,樹皮灰白色、粗糙、常作痂皮狀剝離;葉對生、革質、肥厚油亮,橢圓形,葉背密被灰白色茸毛,葉片上的「鹽腺」可將植物體內過多的鹽分排出;花,黃綠色,有濃烈香氣,無柄,數朵聚生於枝頂,萼5裂,裂片平開,雄蕊4枚,子房存萼,內含10枚種子。花期4~8月,果期8~10月。
2.2 種子(欖錢)的性狀特徵種子深綠色,略呈心形,渾圓,長1.5~2.2 cm,寬1.6~2.3 cm,厚0.5~0.8 cm,被稀疏白色短柔毛,似一枚綠色錢幣,故稱「欖錢」。種子一側有4條褶縫,基部可見呈淡黃綠色密被白色長柔毛的胚軸根部。子葉2枚,肥厚,疊褶而將胚軸包圍於其內。胚軸紫紅色,長約8 mm,直徑約3 mm,基部淡黃綠色,密被白色有光澤的長柔毛,頂端具2片紫紅色小葉片。氣微,味甘苦。
3 顯微鑑別
3.1 子葉橫切面上、下表面各由1列細胞組成,細胞類長方形。上表皮外被非腺毛,由多細胞組成。子葉薄壁細胞類圓形或長橢圓形,內含糊粉粒。有眾多螺紋導管散在,直徑8~12 μm。見圖1~2。
1.非腺毛2.上表皮3.子葉薄細胞4.導管 5.下表皮
圖1 欖錢子葉橫切面簡圖(4×10) (略)
1.非腺毛2.上表皮3.子葉薄細胞4.導管 5.下表皮
3.2 中軸橫切面表皮層為紫紅色的色素帶,由1~2列類長方形薄壁細胞組成,表皮上着生眾多非腺毛。皮層寬廣,薄壁細胞類圓形,壁稍增厚,內含草酸鈣簇晶,直徑80~120μm。內皮層為兩列薄壁細胞,韌皮部和木質部明顯,維管束外韌型,木質部由導管和木薄壁細胞組成。髓部較寬,細胞呈多邊棱形,具單紋孔。石細胞類圓形或類長方形,直徑20~40 μm。見圖3~4。
1.非腺毛 2.表皮層(色素層)3.皮層 4.形成層 5.韌皮部 6.木質部 7.導管
1.非腺毛 2.表皮層(色素層)3.皮層 4.形成層5.韌皮部 6.木質部 7.導管8.初生木質部 9.石細胞 10.髓
3.3 粉末特徵粉末黃綠色。石細胞成群或單個散在,淡黃色,直徑30~50 μm,多呈類圓形,類長方形或不規則形,壁較厚,木化,孔溝及壁明顯。子葉細胞眾多,為薄壁細胞,類圓形或橢圓形。木纖維成束或散在,類長方形,兩端平截,長60~120 μm;非腺毛以單個存在,由3~6個細胞構成,長450~600 μm。草酸鈣簇晶較多,直徑80~120 μm。螺紋導管多見,直徑8~12 μm。
1.子葉細胞 2.導管 3.纖維 4.草酸鈣簇晶 5.非腺毛 6.石細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