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海林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樊海林 |
中文名;樊海林 出生日期;1958年 國籍;中國 出生地;陝西省扶風縣 |
樊海林,男,生於1958年,陝西省扶風縣人,中國美術家協會陝西分會會員,寶雞市美術家協會常務理事,寶雞中國畫院畫家,陝西省華夏文化藝術交流中心藝術顧問。[1]
人物生平
從事國畫創作30餘年,擅長寫意花鳥及山水畫創作,作品多次參加全國/及省市書畫展,並多次獲獎,2007年榮獲陝西省首屆"群星獎",多幅作品被海內外人士及機構收藏,併入編多部典籍。被陝西省文化廳授予"先進文化工作者"稱號。"有突出貢獻拔尖人才"。
希望與更多的美術圈的朋友交流。簡評樊海林中國畫作品
羅 寧
海林是我師範美術專業的同班同學,那時候,只感到他很聰穎,素描、色彩樣樣都行,但由於課程設置等原因,大家彼此還未料到將來在中國畫領域有何發展。但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多少年後,當我再走近海林時,他已成為一位譽滿西秦的實力派花鳥畫家。
海林出生和成長在千古名剎法門寺寶塔下,法門寺以北不遠就是周原所在地,海林自然沾了不少地氣和靈氣,他在扶風縣文化館作館長,憑藉着自己的悟性,一方面努力吸吮着周文化豐厚營養,一方面乘着法門寺對外開放隨之帶來的八面來風,在參與各種文化活動和與文化名流的接觸中,拓寬着自己的視野。與此同時,就像佛教徒對佛指舍利的頂禮膜拜,他宗教般地迷戀上了意筆花鳥畫,且幾十年如一日,樂此不疲地伏案揮毫,潛心求索,終於修出正果。
其實,我們這一代在素描至高無上觀念中成長起來的美術工作者,以前對明清以來傳統意筆水墨畫缺乏認識,筆墨功力就自然遜色了,加上地域限制,往往是帶民間味的粗狂有餘,而秀潤與書卷氣不足,但海林卻不同,他的作品不管是花鳥還是山水題材,不管是三礬九染的大畫還是逸筆草草的小品,均顯示着他諳熟的傳統技法,其一招一式均有出處,不難看出他對古人創造的優秀傳統技法,包括很多範式與程式,做過長時間的細心揣摩。因此,他的作品章法縝密,筆墨乾濕濃淡考究,色澤秀潤,落款適中,他在追求一個字,那就是"精",從中也窺視出他作畫時的那種靜氣。中國畫貴在靜氣,有了靜氣就少了火氣,隨之而來的便是一種雅氣。海林處在一座縣城,能耐得住寂寞,保持良好的作畫心態着實難能可貴。
海林的花鳥畫作品充盈着一種生氣。這種生氣來自其作品的表現內容和表現形式。他雖然多取之傳統花鳥畫題材,在表現形式上也未游離於傳統花鳥畫表現技法之外,但卻沒有落入俗套,每幅畫都追求着一種新鮮感,畫中的花兒或含苞待放,或爛漫磬香;畫中的鳥兒小雞或喃喃細語或獨立遠望,畫面的構成元素或中鋒勾勒或團塊揮灑,都力求富有自己的情感色彩。很多作品章法、用筆、用墨、用色大膽而心細,使其在通篇的清新自然格調中彰顯出一種生氣。如《生生不息》這樣表現野酸棗題材的完整作品,更能顯示出他在花鳥畫創作中具有的駕馭能力。野酸棗生在崖畔或塄坎邊,雖非名果長在果園,卻有着奇異的味道和頑強生命力,這不正是畫家自己心靈的照應麼?
海林是位多能的畫家,山水畫涉及寫意及青綠,花鳥畫涉獵內容更加豐富,他在從前往後發展中努力提升着作品的整體品味。中國意筆花鳥畫最講究筆墨,而海林的大中小寫意作品筆墨已日趨成熟,他用筆灑脫洗鍊,不滯不僵,墨色交融和諧,面貌甜潤秀美卻沒有俗氣,可謂雅俗共賞,加之海林風趣幽默的性格,他的畫作受人喜愛是必然的。這些得益於苦練,也不能排除海林自身的靈氣。
海林的作品已入選不少重要展覽,也獲得了可喜的獎項,他具有的創作實力也是不爭的事實。藝無止境,我祝願我的老同學在藝術道路上再上新台階。
參考資料
- ↑ 扶風 樊海林的靜氣生氣靈氣 , 今日頭條 2017-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