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劇魅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內容簡介
《歌劇魅影》的主人公是一個總習慣於坐在巴黎大歌劇院二層五號包廂的怪紳士。他天賦一副好歌喉,也是一個有知識、有靈性的作曲家,一名優秀的建築師。由於先天畸形,他的容貌醜陋不堪,只能帶着假面具,像幽靈一樣生活在巴黎歌劇院幽暗的地下室里。不幸的身世造就了他扭曲的個性,使他不斷地與人為敵,但是在內心深處卻充滿了悲傷。他愛上了美麗的女演員克里斯汀,不顧一切地將她劫持,最終釀成一場無可挽回的悲劇。整個故事情節延續了西洋文化故事原型中「美女與野獸」的類型,作者以超乎想象的恐怖感和藝術技巧,演繹出一段讓人哀憐,淒婉浪漫的愛情傳奇。
作者簡介
卡斯頓·勒胡(Gaston Leroux, 1868-1927),20世紀初期法國最傑出的推理小說作家,在法國有「永恆的記者」之稱。勒胡畢業後在一家律師事務所做書記員,業餘創作隨筆和短篇小說。1890年開始投身報業,曾作為特派記者週遊世界各地。1900年開始創作長篇小說。他的小說風格詭異,擅長以不可思議的內容與場景營造恐怖玄異的氣氛,並且在恐怖中淋漓盡致地表達人性。他的著作《黃色房間之謎》被稱譽為「不可模仿、不可超越的推理小說傑作」。
原文摘錄
根據波斯人的講述,埃利克出生在盧旺附近的一個小鎮,是個土木匠的兒子。他在很小的時候就離家出走,因為他知道自己的醜陋讓父母既恐懼又傷心。後來,他跟着馬戲班到各地的集市巡迴演出,班主將他打扮成殭屍。就這樣,他走過一個又一個的集市,走遍了整個歐洲,最後在波西米亞接受了一定的藝術和魔術訓練。 關於他此後的一段經歷,我們一無所知。我們只知道,當他在尼吉尼·諾維格羅德集市上重新出現時,已是才華橫溢。他的歌聲只有天使的吟唱才可以媲美,他的腹語術和各種稀奇古怪的雜耍技藝,無不令人叫絕。那些從西方返回亞洲的車隊,一路上仍有人不斷地談起這位奇人。他的聲名由此傳入波斯的王宮。 當時,波斯國王的寵妾蘇丹小王妃正在王宮裡悶得發慌,閒得無聊。一位從尼吉尼·諾維格羅德集市回來的皮貨商,向人談起埃利克其人。於是,商人被召進王宮,由波斯國王的達洛加親自詢問。然後,達洛加即奉命出發尋找埃利克,並順利地把他帶回波斯王宮。 接下來的數月,埃利克過得時好時壞。他似乎不辨是非,居然用他的邪術發明幫助那些政治犯。但是,國王依然視他為知己。正是在這段時間,他在波斯王宮布置了許多駭人聽聞的機關。波斯人在他的記事中已對這些作過略微的敘述。 在建築方面,埃利克向來見解獨到。在他的眼裡,王宮就是一個可供魔術師自由想象和創作的大魔盒。於是,國王命令他建造一座這樣的宮殿。果然,他的建築極其成功,他的天才得到了空前的發揮。國王在宮殿裡四處遊走,卻可以不被人發現;人在其中可以隨意消失,別人卻不知他是從何處離開的。 而當國王突然醒覺埃利克竟是位無所不能的天才時,他決定採取沙皇對付莫斯科紅場旁某位教堂建築大師的方法,那就是挖出埃利克的那雙金眼睛。可是,他轉念一想,埃利克即便是眼睛瞎了,他仍然能建造出另一座魔幻般的宮殿。只要他活着,就表示有人知道這座宮殿的全部秘密。所以,埃利克必須死!所有和他一起工作過的人都... 「您害怕……但您愛我嗎?……如果埃利克是個帥哥,克里斯蒂娜,您會愛我嗎?」 「不幸的人!為什麼要試試命運是否靈驗呢?為什麼要問我一些像人們深藏罪惡一樣深藏在我心底的事情呢?」
書評
法國作家加斯東•勒魯的小說《歌劇魅影》,其實原本要說的是一個下水道怪物的故事。
時值1870年,住在巴黎歌劇院地下迷宮的醜陋「幽靈」艾瑞克,有一張奇形怪狀、慘白而醜陋的面孔。他從小就被嫌惡拋棄,跟隨馬戲團遊歷過歐洲,後穿越亞洲,在波斯王宮任職,從小亞細亞到達土耳其,當過蘇丹國王的門客。他知識廣博、才華橫溢,厭倦了游離不定,最後選擇了常年隱居於巴黎下水道系統,建立了地底龐大的迷宮一樣的王國,他常坐在二層五號包廂看戲,通過和歌劇院經理的博弈,強大的製造事故的能力,控制着整個歌劇院,「如同一個邪惡的詛咒」。
直到有一天,他愛上了默默無聞的美麗少女克麗斯汀,他用自己畢生的音樂才華和造詣,完美的藝術靈魂,暗中教她唱歌,發掘了她同樣驚人的音樂天賦。讓克里斯汀從一文不名的後起之秀,成為了震驚四座的巴黎首席歌劇名伶。
而最初發自於精神層面的音樂之愛,卻逐漸轉化成為強烈的占有欲。走火入魔的「幽靈」想和克里斯汀組建家庭,相守終老。他以實際行動,把所有妨礙克莉絲汀歌唱事業的人用詭異的方式一一除掉。而克里斯汀揭下他的面具,看見了他駭人的容貌,感情化為烏有,只有驚恐。她和青梅竹馬的拉奧子爵的再相識和相愛,更讓劇院幽靈嫉妒發狂。他幾度製造了恐嚇和謀殺事件,並綁架了克里斯汀,要和絕望的她在下水道長期生活。
最後,在一場地底的混戰中,幽魂意識到自己是個真正的「非人」,他的愛註定是扭曲和無望的,也永遠得不到回應。於是他解脫了克麗斯汀,也解脫了自己,留下披風和面具,獨自消失在昏暗的地下迷宮裡。
二
小說將近三十章,恐怖驚險,充滿懸疑,是推理小說的調子。作者以自己寫《黃色房間之謎》奠定的法國20世紀初首席推理小說家的筆力,不可思議的內容與場景營造,玄異的氣氛,並且在黑暗中淋漓盡致地表達了人性。
原作以一個虛構事外人的視角,介入調查這一起「陳年舊案」。他收集了各種回憶錄、札記、敘述,更主要靠的是一個目睹整個事件,並且和幽靈有深交的波斯人口述,挖出了這個「愛恨交織、盪氣迴腸」的故事。
一個令人毛骨悚然的虛幻男聲,一個相貌如死神骷髏的神秘來客,幾封給劇院經理的恐嚇信,各種旁觀者的對話和描述。布景師上吊自殺事件,水晶燈砸人事故,前首席女優演出時嗓中跳出癩蛤蟆,當紅小花旦克里斯汀被劫,伯爵溺亡,子爵意外失蹤。一連串匪夷所思的情節,貫穿了整個小說的外部事件。而克里斯汀和拉奧子爵的愛情,又充滿了一種當時流行小說的通俗浪漫主義的風格。
其實,故事的原型是「兩眼空洞,面如死灰,醜陋不堪」的鬼魂愛上了一個人類,一個和自身呈現極致的反面的少女。而並不是所有的「美女與野獸」都能終成眷屬。醜陋和殘疾澆滅了幽靈艾瑞克一切美好的幻想。一個歌者交付給另一個歌者靈魂,卻是陰鬱和黑暗,漸變成了一種扭曲的占有和貪執。只因他醜陋至極的外表不配擁有一份「熾熱的愛」。女主對他除了恐懼,還是恐懼。他仿佛一個殘暴和瘋狂的怪物,在感情關係中喪失了理智,妄圖毀滅一切。
三
你可以理解為死神,鐘樓怪人卡西莫多,卡里加利博士,或科學怪人弗蘭肯斯坦,幽靈本身是一個極致的悲劇人物,卻被塑造成一個引人憎惡的怪物,未免有所不公。然而,這本小說從出世以來,確實是無聲電影和早期恐怖電影的寵兒。在中國,1937年早期的經典黑白恐怖片《夜半歌聲》也是根據此書改編,1995年的同名電影也是出自於此。
而更為改寫歷史的創作是,1986年,安德魯•洛伊•韋伯將這個故事譜寫成了音樂劇,首度於倫敦Her Majesty劇院公演。歌劇大量採用古典音樂如維爾第、奧芬巴赫的歌劇旋律,劇中舞檯燈光、布景及服飾也是極盡奢華之能事,全球演出後至今門票收入已累積達32億美金,總計巡迴多達18個國家、超過100個城市,觀眾人數逼近7千萬人次,票房超過《貓》、《日落大道》等同級一流音樂劇。彼時,只要上演此劇,就會座無虛席。
誠然,韋伯的歌劇,讓這個醜陋奇才的悲劇成為不朽。讓一個非常通俗的驚險故事,變成了來自地底的吟唱。一個亡靈渡過冥王哈得斯的地獄之河,給世人帶來的無盡恐怖和驚厥。名為「歌劇幽靈」的一個最著名唱段,艾瑞克的聲音中包含了一切的絕望和痛苦,克里斯汀的高音直破天際,煙霧繚繞的哥特風,飽含一切陰暗和壯麗的元素,如一種毀滅性力量。
小說給歌劇提供了一個極好的框架。小說本身對歌劇也有一定的研究和造詣。裡面可以如數家珍的說出各種歌劇的曲目和調度。而歌劇未誕之前,電影已經開始,也最經典的默片是1925年的好萊塢驚悚片,片長93分鐘,表現主義的極致,在所有影史榜單上都是恐怖片的翹楚。1937年,馬徐維邦的《夜半歌聲》也是由此而引發美學靈感。而後者在劇情上則更接近好萊塢1943年的版本,被強權勢力毀容的男性主角在歌劇院內徘徊不去,鬼魂一般的報復,以及和女主唱譜寫一段愛情悲劇。
在片長 92 分鐘的43年版美國電影中,小提琴家柯丹暗戀女演員克里斯汀,聘名師指導其演技,克里斯汀漸受重視,升為主唱。柯丹則因傷被迫退休,不久發現其作品被剽竊,憤而勒死出版商,自己則被毀容。之後,歌劇院開始鬧鬼,除克里斯汀外,女演員均離奇死亡,克里斯汀亦受「鬼魂」掌控,劇院瀰漫陰森的氣氛。
1962年的同名英國電影,片長84分鐘,劇情則更為接近原著。而1989年,片長93分鐘的美國版,導演為德懷特 H. 利特爾,這個歌劇魅影對原作故事改變比較大,故事穿插在現代和故去,紐約和倫敦(把巴黎改成了倫敦),夢魘和現實交接過度的很好,音樂沿用了韋伯的版本。2004年,華納兄弟影業發行的《歌劇魅影》則是原樣改編自舞台劇的,是迄今為止最大場面的製作。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