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武曌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武則天真名並非武曌

武曌、武珝倒是武則天曾經用過的名字,這也是大家知道的。但不論是武曌,還是武珝,都不是武則天開始用的真名。武珝。珝念xǔ,與旭日東升中的「旭」是一個讀音,本意是一種美玉。我認為,武珝,相當於現在大家身份證上用的名字,也應該是後來起的。武則天自己認可的名字是——武曌。「曌」,是武則天自己創造的一個新文字,取「日月凌空,光被天地」之意。「武曌」,這是武則天實行「武周革命」的標誌,也是她當皇帝留下的時代印符和特殊記號。另一說,起名「曌」,與她在唐太宗死後入寺為尼有關,有學者推測,武則天在感業寺中的法號就是「明空」,於是她當了皇帝後,才創了「曌」字,並定為自己的名字。[1]

前言

武則天為荊州都督武士彠次女。十四歲時,進入後宮,為唐太宗才人,獲賜號「武媚」 。唐高宗時封昭儀,後為皇后,尊號「天后」,與高宗並稱「二聖」。高宗駕崩後,作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臨朝稱制。

天授元年(690年),武則天自立為帝,改國號為周,定都洛陽,稱「神都」,建立武周。武則天在位前後,大肆殺害唐朝宗室,興起「酷吏政治」。但她「明察善斷」,多權略,能用人,所以使得賢才輩出。又獎勵農桑,改革吏治,重視選拔人材。晚年逐漸豪奢專斷,漸生弊政。

神龍元年(705年),武則天病篤,宰相張柬之等發動「神龍革命」,擁立唐中宗復辟,迫使其退位。中宗恢復唐朝後,為其上尊號「則天大聖皇帝」。同年十一月,武則天於上陽宮崩逝,年八十二。中宗遵其遺命,改稱「則天大聖皇后」,以皇后身份入葬乾陵。 其後累諡為「則天順聖皇后」。

武則天多智略,兼涉文史,頗有詩才。有《垂拱集》、《金輪集》,今已佚。《全唐詩》存其詩四十六首。

武則天是我國歷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唐高祖武德七年(624)生於利州,祖籍并州文水,唐高宗時為皇后(655-683)、唐中宗和唐睿宗時為皇太后(683-690),後自立為武周皇帝(690-705),改國號「唐」為「周」,定都洛陽,並號其為「神都」,史稱「武周」,705年退位。卒於神龍元年(705)十一月,享年82歲,諡大聖則天皇帝。

在中國歷史歷代的皇帝之中,最特殊、最傳奇的皇帝莫過於武則天了,不但因為她惟一的女性身份,更重要的是她登上帝位的艱險曲折歷程以及她統治時期的政治風雲。因此無論從哪個方面講,武則天始終是一位最有色彩的帝王。

武則天為唐開國功臣武士彠次女,母親楊氏。14歲人後宮為才人,唐太宗賜名媚,人稱「武媚娘」。太宗死後,武則天人感業寺為尼。唐高宗即位,復召入宮封存為昭儀,進號宸妃,與王皇后、蕭淑妃多次周旋於後宮。武則天善謀心計,心狠手辣,兼涉文史,富有才氣。27歲才產下長女,據《資治通鑑》記載:武則天的長女出生後才一月之際,王皇后來看過她的女兒之後,她就把女兒給送走了,書里的原話是「送到日本」。高宗大怒,於是把王皇后貶為庶人。永徽六年(655)高宗立武氏為皇后。上元元年(674),與高宗並稱「天皇」「天后」。弘道元年(683)高宗去世,中宗李顯即位,武氏為皇太后,臨朝稱制後改名望。嗣聖元年(684),廢中宗為廬陵王,立睿宗李旦,繼續臨朝稱制。載初元年,廢睿宗,自稱聖神皇帝,改國號為周,定東都洛陽為神都,史稱「武周」,上尊號「聖神皇帝」。

當朝期間,貶逐老臣,任用酷吏,唐初的元老重臣如長孫無忌、褚遂良、于志寧、裴炎等人,少數被貶逐,多數遭誅殺。舉行殿試,創武舉、自舉、試官等制,經濟上採取薄賦斂、息干戈、省力役等主張,因此在其執政的半個世紀中,社會經濟呈現政績輝煌,國威大振。

神龍元年(705)正月,張柬之、桓彥范、崔玄、敬暉等人聯合右羽林大將軍李多祚發動政變,逼武則天退位,迎中宗復位。同年十一月去世,諡大聖則天皇帝。武則天死後,立「無字碑」,自秦漢以來,帝王將相無不希望死後能樹碑立傳,中國歷史上惟一一個女皇帝的石碑卻沒有刻一個字。「無字碑」讓後人眾說紛紜,好壞評說都有,但不可否認的是,武則天對歷史做出過巨大的貢獻:

打擊了保守的門閥貴族,為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創造了一個良好的條件是武則天對歷史發展做出的第一個貢獻;

第二貢獻是促進了經濟的發展。武則天統治時期,社會是相當安定的,農業、手工業和商業都有了長足的發展,人口也由唐高宗初年的380萬戶進一步增加到615萬戶,平均每年增長9.1%。

第三個貢獻是穩定了邊疆形勢。以溫和的民族政策,接納多元文化的發展;

第四個貢獻是推動了文化的發展。一是武則天重視科舉,大開志科。二是當時進士科和制科考試主要都是考策問,也就是申論。文章的好壞是錄取的主要標準。三是武則天用人不看門第,不問你是否是高級官吏的子孫,而是看你是否有政治才能。

當然,武則天也有不少消極的行為。她信圖、崇佛教、建寺院、築明堂、造天樞、鑄九鼎,浪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在政治上她曾重用酷吏,陷害正人,在打擊政敵的過程中也不免濫殺無辜。

但總的說來,武則天執政時期,她的每一項政績的取得都伴隨着矛盾衝突。但是無論如何,武則天統治時期,政治上雖然有一些動盪,但是整個社會的經濟仍保持平穩發展。而縱觀武則天的一生,她經歷了太多的風浪,卻又能在風浪中使自己站穩腳跟,立於不敗之地,奇蹟般地建立一個屬於自己的帝國。因此,李白把武則天列為唐朝「七聖」之一。

精彩書摘

她天天都在思慮着如何給新皇帝傳書。於是,她又想起當年薦自己入宮的太宗的楊德妃,如今自然已是皇太妃了。對了,應該找她,她與當今皇上的關係不錯。

但是,自己身入空門,如同置身囚籠,不要說進不得皇宮,就連寺外也難得出去一趟。

該讓誰當這個鴻雁傳書的信使呢?她想起了一個最合適的人選,那就是她的大姐。大姐早年因家境落魄,匆匆忙忙地嫁給了越王府功曹賀蘭越石。幾年之後,他們生下一個兒子,取名賀蘭敏之。不久又生了一個女兒,叫賀蘭敏若。丈夫雖說官職低些,年齡大些,但夫婦二人相親相愛,小日子過得和和美美。不料幾年後,賀蘭越石忽得暴病而亡,姐姐又過起了同母親一樣的孤兒寡母的孀居生活。那時候,武媚在宮中備受冷落,家中的事不能管也管不了,姐姐只好把母親接到自己家中,祖孫三人相依為命。

武媚出家為尼之後,一直瞞着家裡,她羞於向家人啟齒,更怕母親為自己傷心。

可現在顧不了這麼多了,她找到那位主持師太,向她訴說着自己的思家之苦,懇請寺里送信給她姐姐,讓姐姐來看看她。這不算什麼難事,寺里清規戒律再嚴,讓家中的女眷來探視一下還是允許的。

姐姐來了,姊妹倆像兩個苦瓜,經歷不同,命運都是一樣的苦。她們抱頭痛哭了一場。武媚要姐姐幫她傳信。血書捎出去了,卻如石沉大海,再無消息。武媚娘以為李治早把自己當作一時偷歡的「舊姘頭」忘掉了,扔棄了。

其實,她是誤會和冤枉了李治。

她哪裡知道,作為大唐新天子的高宗李治。日日夜夜、每時每刻都在牽腸掛肚地思念着她。他一直在找機會去見她,只是,初登大寶,諸事纏身,他需要拿出十二分的精力來處理這些軍國大事。雖然貴為天子也不敢造次。他在苦思冥想着尋找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他終於找到了,在父皇周年忌日的時候,他要降尊紆貴,親往感業寺拈香祭奠,為父皇的在天之靈祈求冥福。他扳着指頭等着這個日子。

這一天終於到來了。

旗羅傘扇、前呼後擁的皇家儀仗,浩浩蕩蕩地來到了朱雀大街,一向冷冷清清的感業寺一片歡騰。這是百年不遇的盛事,庶民百姓從四面八方紛至沓來,寺前人山人海,萬頭攢動,人們都想一睹新皇帝的風采。

寺內的眾僧尼們更是欣喜若狂,她們萬分感激新天子的浩蕩皇恩,小寺一經當今皇上光臨,以後必定萬方朝拜,香火旺盛。她們更為皇上的一片孝心而深受感動,人人都毫不懷疑,新皇上是為老皇上祈福而來。

只有武媚娘一個人心裡清楚,皇上是為她而來的。這一天終於盼到了,他總算沒有忘記她,謝天謝地。

見面之後,李治對她說:「武媚,不瞞你說,具體的日子還定不下。先帝殯天,朕要守制三年,這是祖宗定下的成例。你又曾是先帝的人,朕要接你進宮,總得等守喪期滿。當然,所謂三年,不過是二十七個月。還有一年多的時間,到那時,找個讓人信服的理由,你便可以堂而皇之的進宮了。你還要多體諒朕的苦衷才是。」

說得都是實在話,武媚不是糊塗人,自然不會再胡攪歪纏。便對他嫣然一笑說:「只要皇上不變,武媚再受一年苦也無妨。」

高宗皇上見心上人終於笑了,頓時心花怒放。當下一歪身子,將武媚壓在了身下。長滿鬍鬚的嘴巴火團一般印在了她的櫻唇上。

這是一個久違了的熱吻,長期以來被壓抑的情與愛,都融化在這個長長的熱吻里。可是,武媚娘這次以佛門淨地為藉口,沒有讓李治得手,她在吊他的胃口,皇上無可奈何地走了,又回到了那座咫尺天涯的宮城裡去了。武媚經過了一次感情風暴的襲擊,更陷入了度日如年的渴盼之中。

本來還要一年多武媚娘才能進宮,可是不到一年就有一個武媚娘意想不到的好消息,王皇后派人要她即日起重新蓄髮。原來是王皇后背着高宗皇上命她蓄髮,既不是要加害於她,也不是出自寬厚和仁慈,而是由後官里一場愈演愈烈的爭寵戰引發的。

這位王皇后出身於世家大族,父母皆為李唐王室的姻親。其曾祖母便是唐高祖李淵的妹妹同安長公主。當年,同安長公主見她這個重孫女長得美貌出眾,便將她引見給唐太宗。太宗一見,確是貌美如仙,便將她許配給自己的九皇子李治。

李治被立為太子後,她便成了太子妃。等到李治登基稱帝,改元永徽之後,她也就順理成章的披上了鳳冠,成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皇后娘娘。

與武媚娘相比,這位外貌美麗,卻頭腦簡單,心智平庸的王皇后,簡直是命運的寵兒。她不需爭也不用搶,坐享其成,毫不費力地便登上了皇后的寶座。

而年輕的皇上,此時卻已經有了四個兒子。長子李忠,次子李孝,三子李上金,四子李素節。前三個兒子倒無所謂,他們都是後宮裡地位卑微的宮女們所生,對王皇后構不成什麼威脅。

最要命的是四子素節,他是蕭淑妃所生。這蕭淑妃可是王皇后的勁敵。她恨自己這個不爭氣的肚皮,恨這塊貌似肥美,卻不長五穀的鹽鹼地。

她不能怨皇上,帝王家歷來以子嗣昌盛、後繼有人為千年大計。一個女人不生育,就是在民間也是「七出」的罪名,更何況一個沒有子嗣的皇后?看來,自己敗在蕭淑妃的手下,恐怕是早晚的事。她不敢想像,自己一旦從皇后的寶座上跌下來會是個什麼樣子?被打入冷宮,食粗糲,穿破衣,獨宿獨眠,孤寂落漠,以淚洗面直至白頭?還是被捏造個什麼罪名,橫遭殺害,甚至株連九族?

每想到這裡,王皇后便感到後脊樑颼颼地直冒涼氣,她感到了大難就要臨頭的絕望和無助。這在這個時候,她想到了武媚娘。武媚撫摸着那一綹綹柔軟光滑的短髮,對着一面菱花銅鏡看了一遍又一遍,這時王皇后又派上次那兩個宮女宣她進宮。武媚深覺怪異,這王皇后從何時開始潛心向佛了?但這是懿旨,她不好多問,趕緊換了一身上次皇后賜給的宮中穿戴,坐了一乘小轎,一路轉街走巷,進了後宮。

在皇后寢殿的左側,早已收拾出一個臨時寢室。雖說稍簡單些,也是素雅潔靜,綺窗繡戶。茶几、杌凳、坐榻、梳妝檯等一應俱全,靠牆一張寬大的紅木床上,錦衾緞褥鋪放的整整齊齊,令人不解的是,床頭上居然並排擺放着兩個繡花枕頭,讓武媚看得臉紅耳熱。

武媚掃視了一眼屋內的擺設,也不顧得多想,忙向坐在繡榻上的王皇后伏下身去,叩首說道:「小尼武媚叩見皇后,祝皇后娘娘千歲千千歲。」

王皇后笑容可掬,忙命賜座,然後笑盈盈地說道:「武才人,咱們分手一年多了。這一年多你受苦了,我知你雖然身入空門,而凡心未消,塵緣未了,特接你進宮來散散心,解解悶兒。」

武媚抬眼看看皇后,猜度着她接自己進宮的真正用意,口裡卻問道:「娘娘不是讓小尼來陪您誦經參禪嗎?小尼渡人佛門不久,對佛理禪義參悟甚淺,尚請娘娘多多包涵。」

王皇后神秘一笑:「那不過是對寺里眾尼說的話。今日請你來,是讓你見一個人,以償百年宿債。你先在這裡坐一會兒,我去那邊看看。」說完,不等武媚開口,便抽身走出屋外,到自己的寢殿裡等候。[2]

視頻

參考來源

  1. [1] 新浪 2010年10月
  2. [2] 搜狗 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