殢人嬌·後亭梅花開有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殢人嬌·後亭梅花開有感》 |
作品名稱: 《殢人嬌·後亭梅花開有感》 創作年代: 宋代 文學體裁:詩詞 作者:李清照 |
《殢人嬌·後亭梅花開有感》宋代女詩人李清照的詩詞。
細細的梅枝,濃濃的梅香,馨香一直持續到雪化。想起賞梅,發現已經過了賞梅時節,只剩下遺憾。寄居在外,路途漫漫。白日如此漫長,倚欄望去。
宴上客人來來去去,杯中滿是美酒。歌聲唱合,如行雲流水。那些最早開花的梅枝要在它們還沒開敗時,就要多采剪。人身的聚散本是匆匆,獨上西樓,聽那幽怨的羌笛聲。 [1]
詩詞正文
“ | <玉瘦香濃,檀深雪散。
今年恨、探梅又晚。 江樓楚館,雲閒水遠。 清晝永,憑欄翠簾低卷。 坐上客來,尊前酒滿。 歌聲共、水流雲斷。 南枝可插,更須頻剪。 莫直待西樓、數聲羌管。 > |
” |
— <《殢人嬌·後亭梅花開有感》>,<古詩文網> |
賞析
上片開門見山,吟詠梅花且嘆悔此次賞梅又遲來了一步。梅花,以其寒冬臘月發花,且有堅貞耐寒之志而深受愛重,在我國歷來有「國花」之稱譽;其花五瓣,花色有白、亦有紅;古人賞梅講究「四貴」,除貴曲不貴直,貴疏不貴密之外,也貴梅花之瘦不貴其肥,貴梅花之合(含苞)而不貴其開(盛放)。[2]
「玉瘦香濃,檀深雪散,今年恨探梅又晚」是說:玉色的白梅花清瘦飄逸,淺紅色的梅中上品檀香梅相形之下顯得色澤濃艷,它們散發着襲人的香氣;白雪正在消融,那雪壓梅枝的美景已不見;真真令人遺憾,沒想到賞梅竟然又來晚了。一個「又」字,表達了詞中主人年年探梅、年年嘆晚的心情;當然只有面對愛之甚深的對象,才會發出「恨晚」的嘆息。此處也足見作者遣詞匠心之一斑。
「江樓楚館,雲閒水遠。清晝永,憑欄翠簾低卷」之句,交待了賞梅的環境地點、寫出了遠眺近俯的自然景色,也刻劃出了一種閒適恬淡的心境。句中「楚館」的「楚」字,本指春秋戰國時的楚地,即今之湖南、湖北一帶,此處泛指江南。在長江之濱的楚地南天,錯落矗立着無數亭台樓館,這裡梅花競放,又是賞梅的好去處;仰望白雲閒散依藍天而飄浮,俯視碧波漣漪逐江水而流逝;清涼的白晝是這樣漫長,沉醉在陣陣梅香中的探梅人,憑倚着雕欄放眼遠望,信手卷弄着低垂着的翠綠色的帷簾。
上片至此而止,主要是側重寫景的幽深、人的安閒,為下片不平靜心情的抒發埋下伏筆,達到以靜襯動的效果;當然,如果說此處靜中伏有波瀾的活,便是「清晝永」中的「永」字撩起的。「永」是長的意思,人物感覺上的時間是長還是短,隨人的心情而變:歡樂嫌短,愁苦恨長,這是人之常情。那麼詞中人「清晝永」之說,內里是否包含着幾分惆悵。
下片「坐上客來,尊中酒滿」兩句寫的是良友相聚、舉杯飛觴、開懷暢飲、縱歌抒懷的場面。「歌聲共,水流雲斷」,充滿詩興豪情的文人雅士對酒自是高歌,面對着象徵高雅氣節又令人心神陶醉的梅花。於是,群情激動,縱情引吭,你唱我和,這歌聲充塞天地、嘹亮悠揚,上遏白雲、下斷流水。該詞至此,歡樂之情已達頂巔,激越的情緒隨着歌聲止歇漸漸平靜下來,另一種心態便代之而起,詞人的筆觸也宕然轉開,回到賞梅的現場「南枝可插,更須頻剪」,然後便在「莫直待,西樓數聲羌管」的頗懷傷感的聲中戛然止住。從字面意思看這幾句是指點着眼前的梅樹;那南邊向陽枝頭上的花兒令人喜愛,可以攀折供插,需趁着它方開未殘,快多些采剪,或簪在鬢邊,或插放几案,把梅的疏姿倩影和梅的寒香冷艷盡多的留在身邊;千萬不要等到花瓣殘落、隨風化泥的時刻再惆悵留連。弦外之音卻是借物抒情,感傷光陰流逝,花開花落,容顏易老,聚少離多,人生得意與相聚之時需盡情歡暢,待到《梅花落》的曲調已經奏起,羌笛聲聲泣訴別離的時候,離愁別怨便會鋪天蓋地地襲來了。
作者簡介
李清照[3](1084年3月13日-約1155年),號易安居士,齊州濟南(今山東省濟南市章丘區)人。宋代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
李清照出生於書香門第,早期生活優裕,其父李格非藏書甚富,她小時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環境中打下文學基礎。出嫁後與丈夫趙明誠共同致力於書畫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據中原時,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閒生活,後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徑,語言清麗。論詞強調協律,崇尚典雅,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能詩,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時詠史,情辭慷慨,與其詞風不同。[4]
視頻
參考資料
- ↑ 《殢人嬌·後亭梅花開有感》 古詩文
- ↑ 殢人嬌·後亭梅花開有感 古詩文
- ↑ 李清照簡介 古詩文網
- ↑ 「李清照」詩詞全集(88)首), 詩詞名句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