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思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段思英,大理第二代皇帝,944—945年在位,年號文經 945 ,所以史稱文經帝。大理段氏,以重名制為主,連名制為輔,從段氏世系可以看出,它的命名是世代以一個字相重,如「思」、「素」、「正」、「智」等,同時輔以連名,如「思廉—廉義」、「智祥—祥興—興智」等。945年,段思平的兒子段思英即位,可惜好夢不長,在位僅一年,就因權位之爭被廢為僧。 段思平死在944年,其時中原仍在五代時期,離宋朝那著名的「燭影斧聲」事件還有數十年的時間,然而,大理國卻先已預演了一出類似的戲碼。 據說段思英是個極其荒淫昏庸之人,「淫戲無度」,結果在位一年,就被段思平之弟段思良夥同相國董迦羅廢除,段思良自立為帝。「子不肖,叔來教」,《滇史》稱:「思平一子思英不肖,心欲廢之,左右諸臣諫阻。及將死,謂弟思良曰:吾子非承大業,爾宜善繼吾緒。思良泣受命。」好像有點類似後來趙宋所謂的「金匱之盟」中「國當立長君」的味道。 其實,段思英被廢為僧,屬於大理國統治集團內部各種勢力爭鬥中,一次典型的奪宮之變。 據《滇史》記載,「思英性暴戾,居喪淫戲無度,多變易文德年制度」。這就是說,段思英被廢,是因為三個原因:性情暴戾;淫戲無度;變易舊制。據云南省社科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段玉明所著的《大理國史》所述,段思英的性情是否暴戾,除《滇史》外,其它各史均無記載;至於淫戲無度是否到了必欲廢之的地步,也有待研究。因此性情暴戾、淫戲無度,應該都不是段思英被廢的主要原因,倒是「變易舊制」這第三個原因頗耐人尋味。段思英將其母楊桂仙封為「榆城宣惠聖國母」,不是一個單純的尊母行為,而是一個推崇楊氏勢力的信號,這顯然與段思平立國時,以董姓為重要依靠的方針有悖,所謂變易舊制,應該就是指這一變化。 董氏為滇中舊族,是段思平改朝換代時的主要依靠力量,董氏的代表人物董迦羅乃段思平的軍師,與段思英之叔段思良關係不一般。大理國建立後,董迦羅順理成章地成了大權在握的相國。段思平死後,段思英企圖抬高楊氏勢力的地位,很可能是因為受到了董氏勢力的威逼,而段思英的所作所為,勢必引起以董氏勢力為首的各政治勢力的不滿,在這個過程中,董迦羅自然與和他相交甚深的段思良結成了利益聯盟。 946年,在位僅有一年光景的段思英被其叔段思良與相國董迦羅廢而為僧,自認開國有功的段思良即位。從此以後,大理國的王位繼承上思平、思良兩支系更替的爭奪,埋下激烈的權力爭鬥的伏線。 段思英被廢為僧後,在大理崇聖寺修行。段思英是大理被廢黜的首位君主。 [以上內容由"雪中松"分享。]
此條目缺少頁面分類。請協助為此條目補上適當的頁面分類。參見頁面分類入門。(2019年9月25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