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氣象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孔夫子舊書網 的圖片

氣象潮是中國天氣學的一個名詞術語。

為什麼漢字是方塊字,這個問題雖然沒有明確的考證,但從古人觀察世界的方式中便可窺見一斑。《淮南子·覽冥訓[1]》說:「往古之時,四極廢,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載,火炎炎而不滅,水浩洋而不息,猛獸……於是女媧煉五色石以補蒼天,斷鰲足以立四極。」在古人心目中,「天圓地方[2]」,地是方形的,而且在這四方形地的盡頭,還有撐着的柱子。

名詞解釋

氣象潮是由氣象因素(如風、氣壓、降水和蒸發等)所引起的海面振動現象。振動周期從幾分鐘到幾天,振幅為幾厘米到幾十厘米,甚至一米以上。以近海海區為顯著。特大的氣象潮稱「風暴潮」,是由熱帶氣旋、溫帶氣旋或寒潮過境時所引起的海面異常升高或降低,振幅高達數米。當海面迅速升高,超過沿岸警戒水位時,常會招致海水外溢,造成災害,這種現象又稱「風暴海嘯」或「氣象海嘯」。

氣象潮所引起的天然水域中水位升降現象。除因短期氣象要素突變,如風暴所產生的水位暴漲暴落(風暴潮)外,氣象潮一般比天文潮小。

海水除了受月球、太陽等天體引潮力作用,產生周期性的潮汐運動外,還受到一些其它非天文因素的影響,時刻出現非周期性運動,使得大海時時處在激動之中。即使它表面水平如鏡,但其內「心」深處也處在躁動不安中。

海面上的風時大時小地吹送着,這使表層海水被迫發生運移和堆積。風從遠海向海岸吹來,將海水向岸邊輸送,使近岸水位升高;風從陸地向海上吹去,將海水帶向遠海,使岸邊水位降低。高氣壓控制海域時,「高壓」迫使海面降低;低氣壓控制海域時,海面隨之升高。海水蒸發使海洋損耗水分,蒸發量大時也能使海面降低;較大的降水量使海洋增加水分,從而引起海面相應升高。這種由氣象原因引起的局部海洋水面非周期性的升降現象,稱為氣象潮。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