氹仔馬場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氹仔馬場是澳門唯一的賽馬場地,前身為海島市賽馬車場,位於澳門氹仔柯維納馬路(珠海橫琴離岸金融島對岸),於1980年落成啟用,由澳門賽馬會負責營運。
歷史及發展
1927年,位於澳門黑沙環填海地的澳門首個賽馬場落成,當時馬場由「澳門國際跑馬俱樂部」營運,賽事模仿香港的模式,因此吸引了香港的馬匹參戰。惟因受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影響,香港於1941年被日本佔領,即使澳門實際上並沒有被佔領,但失去香港的賽馬參與,賽馬生意大受影響,澳門的賽馬活動亦因而停辦。直至戰後由於條件不成熟,賽馬復辦無望,黑沙環馬場原址亦漸漸成為菜田及房舍。舊馬場原址經歷多年城市發展,現只剩下馬場區、馬場北大馬路、馬場東大馬路及馬場海邊馬路作為見証。
1977年,商人葉漢與澳門政府簽署合約,引進當時歐洲受歡迎的賽馬車活動,成立「澳門賽馬車會」,並由澳門政府批出海島市氹仔小潭山以南近基嘴的一幅填海地作為賽馬車場選址。1980年9月6日,海島市賽馬車場落成啟用,並於同日舉辦首場賽事。可惜此港澳獨有的賽馬車賽事反應並不良好,以致後來投注額不斷下跌。
1988年1月30日,賽馬車場舉行最後一場賽事後停止運作[1]。同年,在台灣商人曾曉明投資下,將賽馬車場重鋪為平地馬場。1989年,賽馬車會易手並發展成為舉辦平地賽馬之澳門賽馬會,於同年9月10日舉辦首場平地賽事[2],展開澳門近代賽馬的序幕。但由於經營困難,澳門賽馬會1990年12月14日被澳門警方查封,賽事一度停止。經過由何鴻燊為首的澳門旅遊娛樂等公司以4.5億元收購澳門賽馬會51%的股權後,賽事在1991年1月21日正式復辦。
1999年馬會耗資500萬元重建沙跑道,工程歷時兩個月完成。同時為改善馬匹亮相圈內草地每逢雨天均變成泥濘一片,會方亦已於2001/2002馬季初將草地改鋪上軟膠墊取代。
稱謂
雖然「氹仔馬場」方為此跑馬場的正式名稱,但由於澳門境內現只有此一賽馬場地,而澳門賽馬會亦將總部設於馬場內,澳門坊間一般會直接稱之為「賽馬會」,以往澳門兩間巴士公司—新福利及澳巴亦會將巴士車頭顯示牌以「氹仔賽馬會」表示,甚至連澳門政府交通事務局亦將設於馬場入口的巴士站命名為「賽馬會」[3]。
馬場設施
氹仔馬場設有兩條總長度1,600米及1,400米的草地及沙地跑道,均可容納14匹賽馬同時作賽。草跑道除供賽事用途外,更會安排每月一次(星期三),於晨操完畢後,讓馬匹作快跳之用。而沙跑道則同時可作賽事及訓練使用。整條跑道依照現代化標準設計,呈橢圓形,圓周長一哩;草地直路長約370米,而沙地直路則約長320米。
賽事大樓是澳門賽馬會舉辦賽事的控制中心,樓高5層的大樓可容納3,000人,緊貼看台大樓。大看台樓高四層,主要開放予公眾人士使用,並有專為各傳媒機構記者而設的記者室,總容納人數達15,000人。而行政大樓為馬會各大部門日常工作的地方。
此外馬場亦設有14座備有空氣調節系統之馬房、1座達國際水平之檢疫馬房、1座配備空調的休養馬房以及馬泳池等設施供培訓專業賽馬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