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科技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江蘇科技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的雛形是在1979年由當初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六機械工業部批准更名的「鎮江船舶學院」設置的電子計算機專業,1981年,計算機專業與船舶電氣自動化專業合併成立了「自動控制與計算機系」並開始招收培養計算機專業本科生。經過近30年的建設與發展,計算機專業在專業與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各個方面日益成熟,並顯示出良好的發展勢頭,2008年7月,經江蘇科技大學黨委研究決定,批准成立江蘇科技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
伴隨着信息技術迅速發展的步伐,沐浴着祖國改革開放的雨露春風,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經歷了艱苦創業、專業結構調整、快速發展階段,辦學規模不斷擴大,辦學水平不斷提高,現已成為集計算機應用技術、計算機軟件與理論、軟件工程、計算機網絡通信、模式識別與智能系統等多學科協調發展,研究生教育、本科生教育、成人學歷教育[1]、工程碩士培養多層次辦學為一體的綜合性教學、科研和人才培養單位。
師資情況
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現有教職工95人,其中專任教師65人,實驗教學與管理人員20人,學生工作和行政管理人員10
辦學成就
目前學院已擁有計算機應用技術、計算機軟件與理論、模式識別與智能系統三個碩士點,一個工程碩士培養領域,以及通信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和包括中法合作辦學和嵌入式軟件人才培養方向在內的四個本科專業和方向,其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為江蘇省特色專業建設點,在校各類學生1650餘人,其中本科生近1300餘人,碩士研究生150餘人,工程碩士180餘人。
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始終堅持以培養應用型、創新型人才為主的辦學方向,始終堅持為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信息化服務的辦學宗旨,圍繞學校辦學特色,密切跟蹤信息技術發展主流和社會信息技術人才要求,本着「注重基礎,強化實踐,面向企業,優化知識組合,綜合教育與分流培養有機統一,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着力提高應用能力和創新意識」的教學指導思想,積極探索新形勢下信息技術人才培養新途徑,與時俱進,及時更新和不斷完善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努力提高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質量。
近年來,學院承擔了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973基礎研究子課題、國家科技部項目子課題在內的各種科研項目和橫向研發項目200餘項,累計科研經費1000多萬,完成專利[2]申請30餘項,發表各類論文600餘篇,其中核心期刊論文200餘篇,SCI/EI/ SCIE/ISTP等檢索28篇。此外,學院始終貫徹「以學生為本,用愛心服務,促學生成才」的學生教育工作方針,既注重學生的知識與技能培養,又重視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不斷為學生營造和諧發展的廣闊空間,積極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使學生在活動中「鍛煉自己,提高自己,完善自己」。學院開展的各類學生活動被《中國教育報》、《科技日報》、《新華日報》、《教師報》、《中國中學生報》等多家新聞媒體廣泛報道,取得了積極的社會效應。
視頻
江蘇科技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學歷教育的幾種類型 ,搜狐,2019-02-27
- ↑ 國家專利申請流程是怎樣的? ,搜狐,2019-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