瀋陽市植物園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瀋陽市植物園,位於瀋陽市東陵區,又稱瀋陽世博園、瀋陽世界園藝博覽園,是集綠色生態觀賞、精品園林藝術、人文景觀建築、科研科普教育、娛樂休閒活動於一體的多功能綜合性旅遊景區。始建於1959年2月,1993年正式對外開放。占地面積211公頃。以百合塔、鳳凰廣場、玫瑰園為標誌性主題建築,薈萃了世界五大洲及國內重點城市的園林和建築精品,共有100個展園分布於南北兩區[1]。
瀋陽市植物園是2006中國瀋陽世界園藝博覽會的會址,被譽為「森林中的世博園」,先後被評為「遼寧省五十大佳景」、「瀋陽市十五大旅遊景觀」和「瀋陽市十大科普教育基地」等光榮稱號,2004年榮獲國家首批5A級旅遊景區稱號。
歷史沿革
俗語說 「無古不成今」。瀋陽植物園地區亦有許多歷史人文史跡可尋。據歷史資料記載,瀋陽植物園周圍的「舊站」、「高坎」、「上馬」(史稱「上馬家灣子」)、「中馬」(中馬家灣子)、「下馬」(下馬家灣子)、「煙臺」(史稱「煙臺尼魯」)、「七間房」、「中水泉」等都是清初已有的古老村落。其中,舊站、高坎、七間房、煙臺從前曾有「祥雲寺」、「龍泉寺」、「青雲寺」和「關帝廟」等古剎(今俱不存)。而舊站的年代要比其它村寨的年分還要早出多年。瀋陽植物園南門之前的大道—瀋撫公路(北線)還是一條千年古道,清代稱其「大御路」,當年,康熙皇帝、乾隆皇帝、嘉慶皇帝及道光皇帝等多次途徑此路,往返於盛京(瀋陽)、興京(新賓)祭祀祖陵。謁陵隊伍往返時要在煙臺村設立「尖營」,以供皇帝進食「午膳」。屆時,盛京五品以上官員要在煙臺村聚集,跪迎皇帝入都,貫穿園內的瀋撫鐵路原名「奉海鐵路」,是1925年由東北人民自力更生所建。此前,東北地區鐵路都是帝國主義列強所修。奉海鐵路[2]是東北近百年史的重要歷史遺蹟,是向廣大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思想教育的教材;1958年毛澤東主席去撫順途中至舊站(高坎公社所在地)視察,翌年在此籌建植物園,兩者可謂歷史巧合。
瀋陽植物園建園四十多年來,經歷屆領導和幹部、職工辛勤開拓建設,特別是近十幾年的深化改革和開放,已將其建設成為一座規劃合理、布局得體、造園講究、內涵豐富、園容整潔、服務優良,深受廣大遊人喜愛的新型植物園。瀋陽植物園整體布局以瀋撫鐵路為界分為南北兩部,南半部為植物專類園、翠湖與攀岩遊覽區、靜潭與菱角溝遊藝橋區、科普園區、星星樂園等主要遊覽園區;北半部有蒸汽機車陳列館、賓館及植物種植區。
瀋陽植物園創建於1959年10月,由時任瀋陽市委第一書記的焦若愚同志指示籌建。植物園在創建之初隸屬於瀋陽市城市建設局。
1962年由瀋陽市園林處接管,「文革」期間被撤消建制併入「東輝林場」
1973年恢復建制;
1981年瀋陽市園林處與瀋陽市綠化處機構分設,植物園劃入綠化處;
1988年改屬瀋陽市園林科學研究所,1994年重新歸屬瀋陽市城建局,成為局直屬事業單位;
1993年9月正式對外開放。
視頻
瀋陽市植物園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瀋陽植物園簡介,瀋陽旅遊網
- ↑ 奉海鐵路大觀——帶你走進東北第一條自建鐵路的前世今生...... ,搜狐,2018-07-04